陈代南北之佛教资料篇∵∵

作者:∵李孝本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册

大乘文化基金会出版

1980年10月初版

页229-24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9页

陈朝是永定元年∵(五五七)∵至祯明二年∵(五八八)∵,共

五主三十二年。此间北朝有北齐与北周之对立,而北齐终于

被北周所灭∵(五七七)∵,而又有破佛与复教之变动。然而此

间研究佛教之学者辈出而见其昌隆,且其大部分是南方之陈

朝。今分述之如左:

一、涅盘经之讲究者:通南北有十五人,而法上、灵裕

为北方学者之外,概盛于南方。

(一)慧勇:姓桓,其先谯国龙亢∵(安徽滁州)∵人,后住

吴郡东县东乡桓里。初出扬都∵(江苏江宁)∵,依灵曜寺则法

师学禅诵。年登具戒,后静众寺众峰律师学「十诵」,又从

龙光寺僧绰,建元寺法宠学「成实」,年三十转***集学徒

。专讲「成实」十遍时,梁朝倾覆,志向遁世而不得其所,

终于停留摄山止观寺,从僧诠学。陈天嘉五年∵(五六四)∵世

祖文帝请于太极殿讲学,七众皆敬仰,自是声名甚昌。住大

禅众寺十八年,至德元年∵(五八三、隋开皇三年)∵五月二十

八日,以六十九岁入寂。自始至终,讲「华严」「涅盘」「

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智论」「中

230页

论」「百论」「十二门论」各三十五遍,其它讲「法华」「

思益」等。

(二)警韶:姓颜,会稽上虞∵(浙江绍兴)∵人,学年入道

,以僧广为师范,后还乡受戒。沙门道林请留乡土,后又劝

出扬都,为庄严寺旻公之遗绪,次禀龙光寺僧绰。又探习三

藏,广综众家。年二十三而讲「大品」,闻法者磨肩溢道﹔

后还建元,晋陵寺敷演经论,解冠群宗。三十九为建元寺讲

主,梁之简文、邵陵、岳阳等诸大相,钦重而师承训诲,值

梁末之乱,往豫章∵(江西)∵,为黄司空等所归依。与真谛法

师谈论,真谛曰:吾游多国,罕值如斯人。梁岳阳王于荆州

(湖北)∵即位,远迎之而去。陈文皇敕招还都,优礼之。天

嘉四年∵(五六三)∵会稽之慧藻等二百余人联署请之,讲于白

马寺十余年。六十岁后,令慧藻续讲,而往瓦官寺宴坐。时

沙门智顗等频请之,而以疾辞。至德元年∵(五八二)∵十月十

一日,以七十六岁入寂于开善寺。所讲「成实」五十余遍,

「涅盘」三十遍。「大品」四十遍,「新金光明」三十余遍

,「维摩」「天王」「仁王」等经。

(三)宝琼:姓徐,本住东莞,后住曲河县∵(江苏)∵。身

长七尺五寸,背胛有龙文,口三十九齿。少而鄙锦裳欣毳服

,幼年而出俗,师事沙门法通。后禀教光宅寺云法师而不满

意,移南涧寺仙法师学数论。梁高祖迎入寿光殿。又轻云阁

,辞还建安寺。后又被学侣请还都,讲「成实」,僧正慧令

频难诘,琼徐拂之而从容。陈文帝命为京邑大僧正。至德二

年∵(五八四)∵三月二十日以八

231页

十一入寂。凡讲「成实」九十一遍﹔撰「玄义二十卷」﹔讲

文二十遍﹔「文疏十六卷」﹔讲「涅盘」三十遍,着「疏七

十卷」﹔讲「大品」五遍,制「疏十三卷」。又对「大乘义

」「法华」「维摩」等皆有「疏」。

(四)昙延:姓王,蒲州桑泉∵(山西平阳)∵人。年十六听

妙法师讲「涅盘」,深悟其旨,遂舍俗。受具后更学「华严

」「大论」「十地」「地持」「佛性」「宝性」等,后精思

出要,遂隐于太行山百梯寺,欲着「涅盘大疏」,恐滞于凡

情,每寤寐祈之,梦白服人乘白马来谈授经旨,「疏」成犹

恐不合正理,于仁寿寺舍利塔前祈明灵,塔中之舍利放光三

昼夜。表闻,帝大悦,敕讲之。北周太祖亲自为主,远近集

者如市。太祖于中朝山西岭建云居寺,以国俸给之,延为国

统。周武帝废二教时,延极谏而不容,乃隐迹太行山。天元

帝罹疾,追悔昔愆,开立尊像,度一百二十人为菩萨僧时,

预延为上班,延恨犹同俗相而藏于林薮。隋文帝创业而未视

度僧,延闻改政,乃剃落,着法服,执锡至王庭,共议开法

之案,奏请度千二百五十比丘,遂敕度千余,是为皇隋释化

之开业,于是其前后所度四千余。又请复兴北周所废之伽蓝

。帝敬重延之余,于开皇四年∵(五八四)∵敕改延众寺为延兴

寺,京城东西二门为延兴、延平。开皇八年∵(五八八)∵八月

十三日,以七十三入寂。着有「涅盘义疏十五卷」「宝性」

「胜鬘」「仁王」「起信」等疏。

(五)慧囗:姓周,其先汝南∵(河南汝宁)∵,梁末避于江

左,今为义兴阳羡人。年十八,悟周孔

232页

以仁为先,黄老贵虚无,均非出世之要道。于是欲游京邑。

途遇竹林寺诩法师而出家,寻出都住于甘露鼓寺。受具戒后

,从众峰师学「十诵律」,又听龙光寺僧绰之「成实」,又

从龙光寺之学士大僧都舒法师精研「成实」。遇梁室版荡京

寺荒残,乃避之南徐。陈之司空侯公皈依之,而于永定三年

(五五九)∵请出都,于白马寺讲「涅盘」及「成实」,学徒

不远千里云集。陈天嘉二年∵(五六一)∵学士宝持等二百七十

人,请于湘宫寺,陈太建四年∵(五七二)∵宣帝敕于东安讲学

。陈后主深敬仰之,于至德元年∵(五八三)∵诏为京邑大僧都

,同四年进大僧正。隋开皇九年∵(五八九)∵七月十日,以七

十五岁于中寺入寂。

(六)慧隆:姓何,丹阳白容∵(江苏)∵人。十一岁出家,

以宣武寺僧慧舒为师。听法云寺确法师之「成实」,一遍未

周,已究深隐。及受具更学「毘尼」。及梁运荡覆,避于彭

城寺,教化如流。陈代于彭城寺听僧正囗公之讲学,独冠群

英。囗公命敷述,遗命继承法筵。隋代,高德皆受帝之延请

,隆以老疾辞之。仁寿元年∵(六一○)∵十一月二十日入寂。

二、大智度论之讲究者:通南北有十三人,而以法朗、

慧勇、智顗三人为最,而且均是南地人。北地于数量虽多而

于质不及南地。

(一)法朗:姓周,徐州沛郡∵(江苏徐州)∵沛县人。少学

军旅,悟兵是凶器,身是苦因,梁大通二年∵(五二八)∵二月

二日,二十一岁于青州入道。游学扬都,就大明寺宝志禅师

学诸禅法,又就

233页

同寺彖律师学律之本文,又就南涧寺仙师学「成实」,竹涧

寺靖公学「毘昙」,又就摄山止观寺僧诠学「智论」「中论

」「百论」「十二门论」及「华严」「大品」等,而探幽微

。陈永定二年∵(五五八)∵十一月,奉敕入京,住兴皇寺,讲

「华严」「大品」「四论」,皆先哲所不言,又述后进所损

略,听众常千余人,凡讲经论二十五年中二十余遍。太建十

三年∵(五八一)∵九月二十五日,以七十五岁入寂。

(二)智顗:字德安,俗姓陈,颖川∵(河南)∵人,其先随

晋迁都,寓居江汉,住荆州∵(湖北)∵华容县。父陈起祖文武

全才,随从梁之湘东王萧绎入朝,及孝元帝即位∵(五五二)

拜使持节散骑常侍益阳县开国侯。母徐氏,温良恭俭而偏勤

斋戒,梦欲拂五彩香烟之入怀,有声曰:宿世因缘寄托王道

。又梦吞白鼠而觉体重。诞生之夜,现神光而栋宇焕然,邻

里人称呼王道或光道。年七岁,喜趣伽蓝,诸僧口授「普门

品」,唯一遍而得,父母不许数往。年十五,承圣三年∵(五

五四)∵十二月,值孝元帝为西魏所杀,乃感世之无常,誓以

出家而荷负正法为重任,因双亲不许,唯寻经诵念之。时梦

临大海有极高山,山顶有僧在招,伸臂至山麓,接引而入一

伽蓝,且云「汝应住于此而终于此」。后遭二亲之殄丧。及

服讫,向兄求出家,兄亦不许,告父之故旧王琳,琳感其志

而支给法具。年十八,投湘州∵(湖南长沙)∵果愿寺法绪出家

,授十戒。又师事慧旷律师,后诣大贤山诵「法华经」「无

量寿经」「普贤观经」,二旬而究竟三部,后访光州∵(河南

汝宁)∵大苏山

234页

慧思禅师。慧思曰:「以昔日于灵山同听『法华』之宿缘,

今复来」,即示普贤道场,而为之说「四安乐行」,于是,

昏晓苦到,如教研心二七日,至「药王品」之「诸佛同赞是

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身心豁然而达诸法相,将证告师。

慧思叹曰:「非尔不证,非我无识。所入之定是法华三昧之

前方便,纵文字之师千群万众,无可穷汝辩。是说法人中第

一」。慧思造「大品经」毕,自开玄义而命代讲。慧思欲往

南岳而付法。乃往陈都江宁,诸僧请住佛窟寺学禅,沈君理

请住瓦官寺为「法华经」开题,敕停一日之朝事,众臣皆参

听之。又金陵之僧首皆舍指南之位而取北面之礼。智顗停住

瓦官寺八年,讲「大智度论」,次第说禅门。一日语门人曰

:「初瓦官住四十人,得法者二十人﹔次年住百余人,而二

十人得法,次年住二百人,十人得法,其后徒众渐次增加而

得法者渐少,是妨我自行化道。群贤各随所安,而吾欲从吾

志」,乃宣示隐于天台山。陈宣帝之敕留,徐仆射之涕泣亦

不为所容,于陈太建七年∵(五七五,北周建德四年)∵九月入

天台山,时三十八岁。

至德元年∵(五八三)∵陈后主问释门之名胜,徐陵答曰:

「其瓦官禅师而今高步天台,愿陛下诏之还都使弘法」。于

是,陈后主初遣赵君卿,再度遣朱雷,三度传诏,四度遣道

人法升,皆帝自手书,称疾不当。又遣三使,更敕州敦请,

终于出金陵。于上东堂受四事供养,于太极殿开「释论」,

又讲「仁王般若」,陈主亲听法,虽僧正慧囗,僧都慧旷,

长干寺慧辩皆奉敕激难,皆

235页

释明之恰如冰解。天之欣然,百僚亦尽敬,讲竟,慧囗手香

炉贺之。偶检陈世之僧尼,无贯者有万人,朝议决策经而不

合格者令休道。智顗曰:「调达日诵万言而不免地狱,盘特

诵一行之偈而获罗汉果,道何关多诵」。陈主大悦之,即停

搜拣。后移光宅寺,陈主幸寺舍身大施,又闻讲「仁王般若

」,在大众中起立三拜。

大隋并陈,金陵既散,欲策杖荆湘,终入匡山。晋王广

管淮海时,遣使招引,趣之。开皇十一年∵(五九一)∵十一月

廿三日,于总管金城殿设千僧会,敬屈授菩萨戒。时师云:

「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王曰:「大师传佛之法灯,

称为智者」。以所获之檀施六十种皆施于悲敬两田,增福德

以资家国。事讫泛舸于衡峡,大王麾驾奉送于贵州临江∵(江

苏杨州南)∵。已而还也。道俗迎趋戒坛,集于讲座五十余人

。又旋乡欲报答生地之恩,于当阳县∵(湖北安陆)∵玉泉山立

精舍,赐敕额曰「一音」重改玉泉寺。晋王又手疏请还。着

「净名经疏」。

后归台岳,告众曰:「我当卒于此地,死后于西南峰上

累石周尸,植松覆坎,立二白塔,令见者发菩提心」,而口

授「观心论」。其冬十月,皇上归蕃而迎,出至西门之石城

,云有疾,且向智越告不可前进,分衣钵道具为两分,一奉

弥勒,一充羯磨,语已,右胁西向而卧,专称弥陀、般若、

观音。口授遗书,以莲华香炉,犀角如意留于晋王而永保教

法。于是令唱「法华」「无量寿」二部经,又以香汤漱口,

说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观、四无量心、四悉檀、四谛

、十

236页

二因缘、六波罗蜜,而云我今入寂。时智朗问其位。曰:「

吾不领众,必是六根净,而为他损己。唯五品位,汝是问何

生者耶﹗吾诸师友从观音皆来迎我。波罗提木叉是汝师,我

常说之四种三昧是汝明导」,又诫维那曰:「人命将终时,

以闻钟盘增其正念,唯期长久而气尽﹗世间之哭泣皆不可为

」,言讫,加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时隋开皇十七年∵(五

九七)∵十一月廿四日未时,春秋六十,僧夏四十。炀帝于每

年讳日废朝,遣中使于山设供。大师垂范东西,化通万里,

所造大寺三十五所,手度僧众四千余人,写经十五藏,金檀

画像十万许躯,而五十余州之道俗受戒者不可称纪,传业学

士三十二人,习禅学士散流江汉,沙门灌顶侍奉多年。遗着

,据「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有九篇八十五卷,而现存书目

有三十六篇一百六十二卷,大多为门人之笔受。

三、成实论之讲究者有九人,而除灵裕外,皆是南方之

学者,警韶一代中讲五十余遍﹔宝琼亦讲九十一遍,而着「

玄义二十卷」﹔慧囗亦讲玄义六十三遍,讲文十五遍﹔慧隆

讲三十遍。

四、摄论之讲究者:「摄大乘论」于三十年前已有佛陀

扇多之传译,而无一人之研究。至真谛三藏译「本论三卷」

及「释论十五卷」而且真谛本身亦以此论为心要,其研究即

为其门下传播,研究者有八人,而最者有如左三人:

(一)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波罗末陀,译为真谛。西天

竺优禅尼国人。以弘道而知名,远涉艰关,不惮险夷而游诸

国。梁大同中∵(五三五--五四五)∵,敕张汜等送扶南国使者

返本国时,令请

237页

名德之三藏与大乘诸论等。真谛被推,于大同十二年∵(五四

五)∵八月十五日到南海∵(广州)∵,停留二年,太清二年∵(五

四八)∵闰八月始到京邑江宁。武帝面申顶礼,宝云殿竭诚供

养。因梁季崩乱而入东土,于富春陆元哲宅,延招宝琼等二

十余人,译出「十七地论五卷」。梁大宝三年∵(五五二)∵侯

景请还供养,而当时兵饥相接,法门亦衰。承圣元年∵(五五

二)∵元帝即位,住于金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余人,译

出「金光明经七卷」三年∵(五五四)∵二月返豫章∵(江西)∵,

又往新吴始兴郡,后随萧太保至南康郡,到处皆有译经而不

得安住。

真谛于陈武帝永定二年∵(五五八)∵七月返豫章,又止于

临川、晋安诸郡。因慨道缺,遂欲泛舶往楞伽修国,道俗虔

请结誓留之,遂停于南越∵(广西)∵,与前梁旧齿重校订所译

。又泛小舶至梁安郡,更乘大舶欲返西国,学徒追逐留之,

太守王方奢亦述众情邀请,乃且循人事权止海隅,而不忘旅

装。陈文帝天嘉三年∵(五六二)∵九月,又由梁安泛舶,因风

还广州,十二月中止南海岸。刺史欧阳頠延住制旨寺,请译

新文,乃为慧恺等译「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天嘉四

年∵(五六三)∵扬都标领建元寺沙门僧宗、法淮、僧忍等,皆

闻新教,自远亲来劳问,真谛欣其来意,为之译出「摄大乘

论」。欧阳頠死后,其子纥亦为檀越,又开传诸论。真谛神

异多,屡使纥惊之。光大二年∵(五六八)∵六月,真谛厌世之

浮杂,欲早生于胜地,遂入南海之北山捐其身命,时智恺在

讲「俱舍」,闻之,与道俗驰往,刺史亦遣使伺卫防遏,终

于迎还王园寺。时僧宗、智恺等

238页

诸僧欲延还建业,扬都硕僧恐夺时荣,乃奏曰:「于岭表所

译众部,多明无尘唯识,言乖治术,有蔽国风,不隶诸华可

流荒服」,帝然之。因此南海之新文藏于陈代。太建元年∵(

五六九)∵正月十一日以七十一岁入寂。

正月十三日,僧宗、法淮等,携经论选匡山,真谛自来

东夏,虽广出众经,而专以「摄论」为宗。自梁末∵(五四九

)∵至陈宣帝即位∵(五六九)∵,凡二十一年间,所出经论记传

,六十四部二百七十八卷。真谛是鸠摩罗什以来之大翻译家

,而所译大部分是论疏,故自是研究更成一段纪元。尤力说

「摄论」,又译出「俱舍」,其学说不为当时以「涅盘」「

成实」为宗之扬都学者所容,而且其活动限定于江西、广州

,是以数度企图归西。

(二)法泰:不知何许人。住于扬都之大寺,与智恺、僧

宗、法忍共知名于梁代。于广州制旨寺笔受真谛之文义。博

通教旨而重行猷。与真谛共译「明了论」。陈太建三年∵(五

七一)∵携真谛新译之经论还建康,创开义旨,惊异当时,而

道俗殆无人接受,法嗣将绝,虽彭城沙门静嵩,希其正理,

昼讲而夜请教新宗,法泰博谘真谛之业,而传之。

(三)昙迁:北齐破佛之时,避难于扬都,本是「唯识」

之学者,对摄论怀不审,避居南地时,于桂州刺史蒋君之宅

得「摄论」,叹为全如意珠,后闻隋兴,于彭城弘讲之,又

着「疏十卷」。

五、华严经之学者:有僧诠、法朗、慧勇、慧藏、灵裕

、昙迁、普安等七人,而以法朗、慧

239页

勇、慧藏、三人为最。法朗二十五年间讲二十遍﹔慧勇虽是

「四论」学者,亦讲「华严」二十遍,慧藏以「华严」为本

宗,不但讲之,又着「疏」。

六、大品之学者:有慧思、僧诠、法朗、慧勇、宝琼、

慧囗、慧隆等七人,而且均属南方。法朗是「四论」学者,

同时亦讲「大品」二十遍﹔慧勇亦是「四论」学者,而讲「

大品」二十遍﹔宝琼以「成实」为主,又讲「大品」五遍,

而且着「疏十三卷」﹔慧囗以「成实」为宗,亦讲「大品」

二十遍﹔慧隆以「成实」为宗,而讲「大品」二十余遍。

七、三论之学者:有静蔼、∵僧诠、法朗、慧布、玄辩

、慧勇、慧哲等七人,除静蔼外,悉属南方。其中,慧布是

僧诠门下四友∵(法朗、玄辩、慧勇、慧布)∵之一,是最会得

僧诠所讲之「三邺论」之意义,时人称曰得意布或号曰思玄

布。后以摄心奉律为事,又常乐禅,誓不讲谈。后游北∵(河

南)∵彰德,学所未闻。从慧可禅师学而悟其意,又写章疏,

负以六驮还江表,皆送交法朗讲说之,知有遗漏,即重往齐

国携回给法朗,己一无所蓄,唯衣钵而已。又会慧思禅师,

日夜忘食息论大义,慧思以铁如意拍案叹曰:「万里空,无

此智者」,坐中千余人同闻叹悦。又见当时诸人愿生西方,

曰:「方土乃净,我不愿,今所愿是在化度众生,莲华中十

劫受乐,不若处三途行救济」。慧布不但精通三论,又传慧

可之禅于南方,又令法朗述先哲所不言者。当时之三论学者

,悉皆通于四论,故称四论学者为适当。

240页

八、法华经之学者:有五人,而以慧思、智顗为最。

慧思俗姓李,南豫州汝阳郡武津人,生于北魏延昌四年

(五一五)∵十一月十一日。少以弘恕,慈育而知名。尝梦梵

僧劝出俗,乃辞亲入道。及受具戒,道志弥隆,日唯一食,

不受别供,周旋迎送都皆杜绝,诵「法华」等经三十余卷数

年间为千遍。所住庵舍为野人所焚,其人感疠病,以赤诚求

忏,乃许之。既受草室,持经如故,其人不久平愈。又梦中

有弥勒,弥陀说法使开悟,故造二像供养。又梦随从弥勒与

诸眷属会于龙华,心想我由于释迦之末法受持「法华」今得

值慈尊,而感伤悲泣,豁然有觉。更读「妙胜定经」,而叹

禅之功德,发心修寻定友。时值慧文禅师会数百之门弟,慧

思从受正法,修禅而无余念,得见一生来善恶业相,更惊嗟

而倍勤勇猛,终得自悟法华三昧等。尔来研练愈久,名行远

闻,学徒日盛。然众中有精粗而至有是非者,终怨嫉而以鸩

毒,卒不为所伤。又有异道兴谋,亦不为之害。于是顾其徒

曰:「大圣在世尚不免流言,况乎我无德。此责是宿业之所

为,岂可逃责,此是私事。可是我佛法不久将灭∵(北周破佛

之预言)∵应往何处避此难﹖」时冥空有声曰:「欲修定,往

武当南岳,是入道之山」。于是北齐武平初∵(五七○)∵出嵩

阳至光州∵(河南汝宁)∵,因梁孝元倾,国乱前路断,权止于

大苏山,数年而归从者如市。此地虽是陈、齐之边境,兵刃

冲突之处,重法者轻生冒险而来,师诲以理味。又以道俗之

福施造金字「般若二十七卷」,金字「法华」,又讲二经,

后命智顗代讲。答智顗之谘问曰:

241页

「吾位十信铁输而已」。后大苏山弊于烽警,山侣不安,乃

将四十余僧趣南岳,时陈之光大二年∵(五六八)∵六月二十二

日,慧思五十四岁,智顗三十一岁。慧思一入南岳,云:「

我住此山十年,以后必远游」,且曰:「是吾前所住」。陈

主闻其灵应,召住扬都之栖玄寺,又住瓦官寺。遇雨不湿,

履泥不污。其神异难测。或显形大小,或藏之,或异香奇色

。临终,自顶下山腹之道场,大集门徒,连日说法,苦切诃

责,闻者皆心寒。告众曰:「若有不惜十人身命,常修法华

、般舟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随其所须,吾自供给

,必相利益。若无此人,吾将远去」,而无有答者。因此屏

众敛念,泯然而终。时小僧灵辩号吼大叫,思开目曰:「汝

是恶魔,我将去,众圣来迎而在论受生处,何惊动而妨乱吾

耶﹗痴人出去﹗」更摄心而尽。异香满室内,顶暖身软,颜

色如常。时陈太建九年∵(五七七)∵六月二十二日,六十四岁

江东之佛教,重义门而轻禅法,慧思慨之而定慧双开,

昼间谈理义,夜间事思择。由是南北之禅宗无不承绪。所着

是口授而皆成章,有「四十二字门二卷」「无静行门二卷」

「释玄论一卷」「安乐行一卷」「次第禅要一卷」「三智观

门一卷」。

慧文与慧思虽有师资关系,而只是修禅之师,法华三昧

及一乘一心三观等法是慧思独悟之法。所以天台教义是始于

慧思禅师而由智者大师大成之。

九、维摩经之讲学者:有五人,而警韶讲学数遍、宝琼

、灵裕、智顗均有「疏」。

242页

十、俱舍论之讲学者:此论之初译者是真谛法师。其讲

学者有五人,即真谛、法泰、智恺、智敷、靖嵩。靖嵩虽是

北齐人,当时避破佛之难于南方陈,学此论,至隋开皇十年

(五九○)∵传入北地,故五人皆是南方学者,而以智恺为最

智恺﹔俗姓曹,住扬州之寺,与法泰前后往岭表师事真

谛,笔受「摄论」,七月中「文」「疏」并了,都合为二十

五卷。后又对译「俱舍论」十月了之,「文」「疏」合数八

十三卷。后延真谛还广州显明寺,请重讲「俱舍论」,才得

一遍。真谛于陈光大元年∵(五六七)∵又应僧宗、法淮、慧忍

等之请,讲「摄论」学士七十余人受之。然而至业品疏第九

卷文犹未尽而于光大二年∵(五六八)∵八月二十日,以五十一

岁入寂。于是,请真谛续讲,至「业品第三卷」又废之。翌

太建元年∵(五六九)∵正月十一日,真谛亦入寂。

十一、地持经之讲学者:有法上、灵裕、昙迁、昙荣四

人,皆北地学者而以法上为最者,有「文疏」。

十二、仁王经之学者:有四人,北地有昙延、灵裕,而

南地有警韶、智顗,均有讲疏。

十三、地论之学者:有四人,慧迁、灵裕、融智、靖嵩

,均是北方之学者。慧迁是此论之专家,遂称为十地家之主

。又灵裕是「华严」「涅盘」之学者,同时亦以「地论」为

专业。融智常为五百学徒讲「涅盘」及「地论」。

243页

十四、十地经之学者:有法上、慧远、昙迁等三人,皆

是北方学者。法上讲「十地经」并着有「文疏」。慧远亦在

邺∵(河南彰德)∵七夏中讲「十地」又着「十地疏七卷」。

十五、胜昙经之学者:有法林、昙延、灵裕三人,皆北

地人,法林于邺讲之,而有七百余人之听众。

十六、大乘起信论之讲学者:有智恺、昙迁、昙延三人

。智昙有「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一卷」,是此论之最初研究

者。昙迁早就研究此论,并着有「疏」。昙延有「起信论义

疏」。

十七、十诵律之学者:有昙瑗、众峰、智文三人,皆是

南方学者。

(一)昙瑗:氏族不详,金陵∵(江苏江宁)∵人。以戒律为

主,从诸讲席专学「十诵」,学成专讲之,听讲者常二百多

人。陈宣帝敕受戒未满五夏者皆参律肆,敕瑗监检而令有司

发给衣食。因此律学得更新,帝敕瑗为僧正住光宅寺。太建

年中∵(五六九--五八二)∵以八十二岁寂于住寺。着有「十诵

疏十卷」「戒宣疏二卷」「羯磨疏二卷」「僧家书仪四卷」

「别集八卷」。

(二)智文:姓陶,丹阳∵(江苏省)∵人。初师智成,后从

奉诚寺僧辩,又随大明寺彖公通练「十诵」诸部。梁大同七

年∵(五四一)∵敕请于光业寺首开律藏,听众二百余人。梁末

避难于闽,僧宗等执卷请益。又与真谛同止于晋安郡交映法

门,而边俗受化,酒家毁其笮器,渔者焚其罟网。陈宣帝因

淮淝一战不利而欠乏军资,欲用众僧就运输之任。于是智文

深护正法,不惧严诛,奏曰:

244页

「圣上诚是宇文,异于欲废灭三宝者,君子为国亦不失礼仪

,岂可以上胜福田为胥下之役哉﹖此非唯使敌轻汉,恐亦致

罪尤深」。帝是之而止之。至隋代,柱国武山公郭衍只深皈

依,与妻子共至寺舍檀,智文依其所请敷演律题,听侣千余

无不嗟服。开皇十九年∵(五九九)∵二月二十日,以九十一岁

入寂。讲「十诵」八十五遍,大小乘之戒心、羯磨等二十余

遍,亦讲「金光」「遗教」等。着有「律义疏十二卷」「羯

磨疏四卷」「菩萨戒疏二卷」。僧尼受戒者三千余人。

陈代南北地诸佛典之研究,如上之外,尚有「楞伽」「

般若」「大集」「四分律」「毗昙论」「金光明经」「新金

光明经」「观经」「无量寿经」「央堀经」「上生经」「下

生经」「天王经」「方等经」「遗教经」「往生论」「唯识

论」「法性论」「如实论」「婆沙论」「毗尼母论」等。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