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一课------论藏基础必知

智慧以如实了知诸法的自相与共相为特征,以摧破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为作用,以远离愚痴为现状,以正定为直接原因。∵

什么是诸法?∵

即心法、心所法、色法、涅磐。∵

什么是诸法的自相?∵

即诸法保持其独有性,特殊性,不与其它法混淆之相。∵

∵什么是诸法的共相?∵

即诸法普遍共有之性质,有两种:诸法(有为、无为)的共相是无我;诸有为法的共相是无常、不圆满、无我。∵

什么是诸有为法?∵

即心法(如识知等)、心所法(如思想、感受、造作等),色法(如地、水、火、风、身体等)。∵

什么是无为法?∵

即涅磐。∵

为什么要成就智慧?∵

为了摧破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不再执取心法、心所法、色法。∵

有怎么样的意义呢?∵

如果有人不如实知见而执取心法、心所法、色法,此三法如果无常、如果不圆满,就会因此生起忧愁悲伤,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是其原因。如果能如实了知心法、心所法、色法的无常、不圆满、无我的共相,则其虽然无常、不圆满,而不会再生忧愁悲伤,因为已经放下、无执、离欲、纯净、无染,究竟解脱的缘故,摧破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是其原因。∵

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二课------七种清净∵

∵怎么样才能成就智慧?∵

依靠七清净可以成就智慧,证达二种神圣的涅磐。∵

什么是“七清净”?∵

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除疑清净、道非道智清净、行正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

什么是戒清净?∵

居士是受持五戒或八戒即得入于戒清净,出家僧众则须依奉波罗提木叉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资具依止戒获得戒清净,守持波罗提木叉律仪戒为总摄。∵

什么是心清净?∵

心清净是与近行定相共的禅定。∵

有两种传统,是培养色界、无色界禅定的传统和培养近分禅定的传统。∵

色界、无色界禅定的传统中可以根据个人根性,选择修习阿那波那禅(念住呼吸之法)、身念住不净观禅、十种遍处禅、十种不净观、四种慈悲心的梵住禅、四种无色界禅等三十种经典记载的色界以上禅法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实践是系念于这些禅法的“取相”,专注发展后能获得“似相”,并成就深刻的近分禅定,以此为基础进修就能成就色界以上的安止禅定。∵

近分禅定的传统也可以根据个人根性,选择修习八种随念禅、四界分别禅、食厌想禅等十种近分禅法之一种或多种而直接获得近分禅定。∵

什么是见清净?∵

如实而见名色(即身心)是见清净。∵

就是以心清净为基础而进行内观训练,得以区分身心之差异,明见身心无人、无我之共相。∵

什么是除疑清净?∵

把握名色之因缘,而越度了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疑惑所建立的智是除疑清净,又名为法住智。∵

简而言之就是由内观训练洞察身与心的缘起特性——无常、苦、无我。∵

什么是道非道智清净?∵

区分了道与非道所建立的智,克服了影响内观进展的十种禅定染障是道非道智清净。∵

就是内观过程中初步的观法而开始作观者,会生起十种内观的禅定染障,即光明、智、喜、轻安、乐、胜解、策励、现起、舍、善欲。内观行者则通过观察光明、智、喜等十种的无常、苦、无我而超越此虽然胜妙但障碍解脱的染。∵

什么是行正道智见清净?∵

通过努力而到达顶点的内观和随顺智是行正道智见清净。∵

就是经历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等直至行舍智而完整的直观无常、苦、无我,并随顺此直观智慧。∵

什么是智见清净?∵

亲证四种圣果的四道智是智见清净。这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的道智。∵

总而言之,七清净也就是戒律、禅定、智慧的佛教三学。

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三课------四种阶段的果

什么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预流是初次体证共相,直觉涅磐,摧毁邪见及堕落三恶道之烦恼。最迟七番生死即得证究竟涅磐。∵

一来是体证生灭共相,远离维巴沙那之染,摧毁人趣中之粗烦恼。最迟经或天或人一次即得证究竟涅磐。∵

不还是深入体证共相中之灭性,摧毁欲界烦恼,建立不退梵行及无间定。死后得生色界净居天,由此地而努力得证究竟涅磐。因为不再还欲界,所以名为“不还”。∵

阿罗汉是已圆满体证共相,究竟直证涅磐,摧毁无色、色、欲三界一切烦恼,完成人生目的,圆满梵行,结束再生之因的人。∵

证悟四果后,行者自知证悟四果吗?∵

不一定自知证悟四果。∵

那是否说证悟四果为虚伪?∵

不然!对于那些通达经典、天赋智慧锐利的行者,在证悟四果的当时便能确定所证达的果;而对于那些不甚熟悉经典、天赋智慧一般的行者,在证悟四果的当时便无法确定所证达的果,需要事后经他人说明或有机会读了相关经典才知晓。但无论何种行者都是获得了与果相适应的体证和经历了事实的果位光明。他或她在事后所知悉或不知悉的只是一种“证悟何果”的作为假名的知识名词而已,即使不知晓也决不会动摇行者曾经历的果证事实。∵

佛教中学预备班第四课------涅磐和四念处

什么是七清净成就的根本成果?∵

是二种神圣的涅磐。∵

什么是二种神圣的涅磐?∵

就是有剩余涅磐、无剩余涅磐。∵

什么是有剩余涅磐?∵

佛教瑜伽行者如实知见诸法的个别自相与普遍自相,去执离欲,摧毁无明及爱欲二种烦恼,但其身、心五蕴尚因前生的异熟果而继续存在于世间。∵

什么是无剩余涅磐?∵

瑜伽行者获证有剩余涅磐后,在色身分崩离析时,身心五蕴灭后便不再生起,于是证达自由、不再堕于生死、永恒、绝对、无为、寂静之究竟极果。因为成就者灭尽了无明、爱欲,没有了无明没有了爱欲所以就不会再有生死轮回忧愁悲伤。∵

什么是贯穿七清净的修法?∵

是四念住。∵

什么是四念住?∵

即基于系念身、受、心、法四者的佛教瑜伽行法。它包括了戒律、禅定、内观智慧三根本学科或者七清净的具体实践。这也是佛陀于后辈的精神遗产。∵

为什么修习四念住可以成就智慧直证涅磐,如实明见诸法的自相与共相?∵

因为四念住修行中注意力的引导可使其心清净且稳定有力的专注,由此所以能成就如实知见。∵

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五课-----智慧的终结和解脱之门∵

智慧在何处结束?∵

智慧在摧毁无明及烦恼后对行者自身结束;在无剩余涅磐时对他人结束。犹如筏已载人渡过河流而被放弃,当火熄灭时一切名相言谈也随之结束。∵

什么时候入于解脱之门?∵

在洞察名、色法之无常或不圆满或无我之时,心反跃入证涅磐,取证四果之一。∵

解脱之门有多种吗?∵

有!有三解脱门。∵

由见无常而去痴、离执为无相解脱;由见不圆满而去痴、离执为无愿解脱;由见无我而去痴、离执为空解脱。∵

三种解脱有异吗?∵

在最终解脱上无区别,在表现和发展上有区别。但见无常者也必见不圆满及无我;见不圆满者也必见无常及无我;见无我者也必见不圆满及无常。∵

这样的修习是否远离慈悲?∵

不然!∵

一.因为利益他人则必须首先使自己解脱,所以先必须自己这样修习。∵

∵二.因为修习及圣果能摧毁愤恨、嫉妒等烦恼,所以此中和此后就将悲悯一切有情生命。∵

什么是结语?∵

《法句经》中说:“如来只是导师,你们要自己努力”。∵

如果写此文有功德,愿回向给人世间的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愿他们早日能离苦得乐。∵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