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泰岳寺历史寻踪

佛教自汉代传入会稽,此后高僧辈出,名刹林立。上虞古寺众多,岭南泰岳寺偏处南乡一隅,现遗址在今岭南乡***与覆卮山中间的泰岳村,毁于土改文革期间。虽曾是千年古刹,终历经岁月变迁而踪迹全无,圮废湮没于泰岳山前。然探析它的历史却是辉煌而灿烂的。

作为佛教名寺,泰岳寺原名太岳广福禅寺。清雍正《浙江通志》标点本第十二册中可见上虞太岳广福寺的条目。清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四十二则有更详细的记载:“在县南四十五里,刘宋时白道猷***乘青牛降蟒及诸魔怪地也,宋文帝赐庵卓锡于此。后唐清泰甲午陈思益舍地拓建为寺,有饮牛溪又有隐身岩及龙潭。。。。”。另据嘉泰会稽志卷第十所载:“饮牛溪在县南五十里,白道猷岩下石有系牛足迹,溪以此名,邑人江公亮诗云:好是道人岩畔月,夜深清照饮牛溪”。县志里罗汉僧白道猷降妖服魔的传说给寺院的前身蒙上了佛教神秘的色彩。考察中,当地老人们告诉我们:“泰岳寺有屋舍九十九间半,历史相当久远了。”

在泰岳寺始建时间上我们可以推考的是大致是东晋至南朝,确切的年代已无从知晓。泰岳寺作为越地古刹声名远播,地位显赫。曹洞派三十八世浙绍上虞泰岳寺行道宏觉禅师曾自演二十八字:“觉宏道师自为宗,泰岳山前振古风,普愿嗣孙遍法界,吴兴越顺悉圆通。”

与泰岳寺联系在一起的,还有着名上虞乡贤“当代茶圣”吴觉农(1897—1989),吴丰惠镇人,原名荣堂,因立志振兴祖国农业而更名为觉农,为中国着名农学家,茶叶专家。1916年,浙江省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留校任助教3年。1919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去日本研究茶叶,撰写了《茶叶原产地考》及《中国茶业改革方针》,引起各方面的重视。1922年回国后,先去安徽芜湖省立第二农业学校任教,后在上海任中国农学会总干事,主编《新农业季刊》。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关心家乡经济发展,积极投身农业建设,跑遍虞山舜水,追寻茶道渊源,1925年,在上虞岭南乡四明山麓的泰岳寺创办茶业公司,1933年在同乡王佐、胡愈之等协助下筹得3000银元,在泰岳寺创办茶场,研究茶叶生产与制造技术,开创了上虞大规模栽培茶园的历史先河。在今泰岳寺仅剩的三间偏屋之内,仍可见到当年“上虞茶业公司”字样,见证了那一段光辉历史。泰岳寺,一个当代茶圣苦苦寻觅的世外茶园,一位贤达乡人倾注满腔心血之地,提及泰岳寺,我们不能忘怀吴觉农先生对于家乡乃至国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追寻泰岳寺的历史,更让人肃然起敬的还是它曾经作为避难所而成为上虞春晖中学的“第二校园”。∵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是年六月,日寇出动万余兵力,向余姚、上虞进犯,并有传言,日寇要在白马湖建养马场,春晖中学有房子有操场,是个理想的场所。为保护师生安全,学校不得已被迫提前放假解散。暑假期间,经过教师几度集议,奉命于危难之机的新校董会决定将学校迁往虞南岭南乡的泰岳寺复校。直至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泰岳寺的春晖中学得以回归白马湖,两校汇合。虽然战争使学校元气大伤,但这座泰岳古寺却庇护了无数文人学子,使得春晖校史在战争年月也没有完全间断。据抗战期间曾在春晖中学高中部学习,后任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理所经济地理部主任的胡序威先生曾撰文回忆:“当时几位原在白马湖任教的爱国青年教师,由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徐如愿牵头,聚集在日伪统治鞭长莫及的上虞南乡深山凹中的古庙泰岳寺,举起了春晖中学复校的牌子。当时寺院建筑由几十间房子围成三进大院,门庭有泥塑四大金刚守卫,以大雄宝殿当饭厅,两侧厢房作教室,宿舍和办公室都挤在后院。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教师辛勤耕耘办学,逐渐名声外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从周围山区和北面沦陷区前来求学的学子。有不少泰岳寺的同学于抗战胜利后转入高等学校进一步深造,后来成为新中国建设事业的优秀专家,比如上虞的文史学者丁加达老先生就曾在泰岳寺学习过,回忆往事他们至今仍对泰岳寺春晖中学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遗憾的是古庙已荡然无存,原址已是层层梯田。”正如胡序威先生所说:跟北大、清华的校史不能忘掉国难时期的西南联大一样,春晖中学的校史也不能忘掉泰岳寺那一段苦难的岁月。

岭南风光秀丽、风土人情淳朴,既有白墙灰瓦的农家村落,又有宏伟壮观的人工梯田和世界级亿年冰川的自然遗迹。近来欣闻岭南覆卮山景区规划、开发在即,笔者试想,如能在这里恢复这座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岭南千年古刹泰岳寺,当是一件珠联璧合的好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