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陈武帝与佛教

佛教史“陈武帝与佛教”。陈武帝与佛教陈霸先是陈国之开国君主,自己姓陈,国号也是陈;以姓为国号的,在史书上很少见到。陈主仕梁因灭侯景纂乱有功,进位相国总百揆,封陈公备九锡,陈国置百司不久进爵为王受梁国之禅位了。我们读史书,读到某大臣加官进爵到了备九锡总百揆时,就顸知他不久将要废旧主而自立为王了。愚者不信佛教因果,更不知一部二...

佛教原始经典之十二分教

佛教史“佛教原始经典之十二分教”。佛教原始经典佛教原始经典是指「原始佛教」时期所集成的经典,换句话说,就是佛灭后到部派对立前那一段时期所集成的圣典--主要是「经」(修多罗Sutra)和「律」(毘奈耶Vinaya)两部份。佛陀在生的时候,组成经(修多罗)的部份--四阿含Agama或南传的五尼柯耶Nikaya虽部份有定形文句,但仍在传诵...

申论--关于佛教教育的反省

佛教史“申论--关于佛教教育的反省”。作为「大陆佛教访问团」的一员,有幸参加同***佛教界探讨关於「佛教教育」的话题。应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尤其是聆听了各位法师、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高论,不免有些激动。细想起来,佛教兴亡,小僧有责。於是提起笔来也想说上两句,不管怎麽着,也是一次机会。至於能否引起共鸣,则是另外一回事。一、责...

21世纪两岸社会与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21世纪两岸社会与佛教的发展”。∵进入21世纪已经3年多了。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的日益发展,两岸具有共同法源血脉的佛教界之间的交流也逾益频繁,通过互相交流彼此加深了了解和情谊。∵从上世纪末以来至今,两岸佛教界的人士、学术界的佛教研究学者都在认真思考:在新世纪两岸佛教将如何传播和发展?在20年乃至30年40年后将出现怎...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佛教史“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季羡林现在印度正以极其隆重的仪式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盘二千五百周年。我们都知道,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过很大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过影响。因此,有很多人关心这次的纪念,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下面我从佛教史里选出一个国外梵文学者和佛教研究者多少年来争而未决的问题,...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佛教史“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宋泽莱在中国、日本这些大乘佛教的流行区,阿含经一向被视为小乘经典加以忽略,∵但自一八二○年后,欧洲诸国的学者开始重视阿含经,他们确认阿含经并非仅是小乘经典,实则是释迦时代的原始教说,里头记载了当时佛教的客观环境、反应佛陀的人本主义、生活经验、力求解脱的精神,∵它是唯一不被过...

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佛教史“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兼评美国梵文学者弗兰克林?爱哲顿的方法论季羡林在《北京大学人文科学学报》一九五七年第一期上,我写过一篇论文︰《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在这一篇论文里,我主要研究的是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它是否规定了一种语言做为标准语言?它是否允许比丘们使用婆罗门教的圣语梵文来学习佛教教义?我的...

佛教泛论(十九)

佛教史“佛教泛论(十九)”。佛教泛论(十九)原着:宇井伯寿∵中译:释依观第五节业感缘起说轮回说是基于业报的思想而成立,在论及吾人业之因果时,必然会成立轮回。更且进而以之为事实,若是如此,则业的因果律也是事实。佛教主要以人生的生存为问题核心,因此对于业,承认其重要性,将之置于学说根柢。然而根本佛教不承认轮回为事实,因此也不说业的...

佛教泛论(二十)

佛教史“佛教泛论(二十)”。佛教泛论(二十)原着:宇井伯寿∵中译:释依观第五节业感缘起说第六节断惑证理第一十智断烦恼,证四谛之理,达到涅盘,这是自利教的目的,而断烦恼要依靠仰赖于智慧。智由定启发,而定之获得是由于持戒,因此戒、定、慧三学极为重要。慧有漏慧(有漏智)、无漏慧(无漏智)二种,有漏智又称世俗智。有漏是就为烦恼所污而言...

佛教泛论(十七)

佛教史“佛教泛论(十七)”。佛教泛论(十七)第四节轮回、业与烦恼原着:宇井伯寿∵中译:释依观第三十二因缘阐明轮回无始无终、无限持续的是十二因缘说。原先十二因缘并不是在述说轮回的进程,而是说明人生的生存相状。十二因缘一语不是古老用语,在将学说教理固定化的时代,由于将十二支中的每一支配属具体事象,因而成为指实际的事件,十二支的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