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旻寺史料

祝竹

高旻寺位于邗江县运西乡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扬州八大刹之一。它与四川的文殊院、宝光寺,镇江的金山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但在国内负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一九八三年,国务院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一、∵关于高旻寺的创建时间

一九八三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所列高旻寺简介,说高旻寺始建于隋。人们因而据此称之为千年古刹。

解放前,为了向外募化,高旻寺曾自印《高旻略史》一纸,其中称:“高旻寺者,始创建于隋朝,屡兴屡废,不易详考”。一九七四年***出版的《中国佛学人名词典》中,附录《历代塔寺道场略志》,则说高旻寺为“六朝梁时创建,屡毁屡兴,且数易名号,现址修于洪武间,启、祯之际,密云门下主其丈席,乃转兴。入清,天慧禅师入主,顿见昌大,清严闻于四方。”

现在,遍查《江南通志》、《扬州府志》、《江都县志》、《瓜洲志》等地方文献,尚未发现高旻寺创建于隋的记载。惟高旻寺内发现一块“隋文选楼”碑石。对于古文选楼,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为梁昭明太子编纂《文选》之地;一是明代《一统志》认为:是隋代为《文选》作注对曹宪教授生徒之地。二者均与高旻寺无涉。清人阮元曾在毓贤街家祠内建楼三楹,供奉曹宪和后来作《文选注》的李善、李善之子李邕等人木主,名为“隋文选楼”。高旻寺内发现的“隋文选楼”碑石,署款为:“嘉庆十年乙丑十月,题于袁浦行馆。梅庵铁保。”铁保字梅庵,是清代乾嘉年间与刘墉、翁同?齐名的大书法家,嘉庆年间曾任两江总督。袁浦在松江县东南柘林镇,产海盐,清代曾设有盐课大使。这里有一种可能性,即铁保应扬州阮元之嘱,在袁浦为文选楼题额,然后由人携至高旻寺,委托寺僧镌石。但碑刻好后一直留置寺内,未能运到扬州。当然也有可能这块碑是后来移置高旻寺的,尚待进一步查考。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隋炀帝曾在扬子津建临江宫,并曾在临江宫的凝晖殿大宴百僚。但是,现在无法确定临江宫的确切地址,历史上也未见临江宫改为寺庙的记载。自隋至清,临江宫湮没已近千年,未见有什么资料可以证明它与高旻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于高旻寺的创建时间,仅能追溯到清代初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高旻寺僧昭月写的《天中塔记》中说:“扬州城南茱萸湾高旻寺,本曰塔庙(自注:十一年塔成,左偏营梵宇三进,曰塔庙,召僧侍奉香火),始于顺治八年辛卯。恭顺侯漕台大人吴公讳惟华者,念维扬黎庶水患频遭,心伤意惨,发心购地,庀材积料,于是年春兴工创建天中宝塔,于十一年甲午秋,周四年而功成。七级之中,吴公均有诗章碑记存焉。”再查清顺治十二年(1655)春二月,吴惟华自己所写的《天中塔记》中也说:“华不虑世途有阻,宁肯鞍掌相羁,于辛卯之春在维扬之境特购地亩,欲建浮屠。一则补造化之缺陷,一则完夙生之本怀。筑基培地,九龙之势稍纡;锁水观风,三汊之流渐缓。故尔鸠众捐金,宝莲从地涌出;驱神役鬼,舍利自天飞来。竞七级而合尖,周四年而功毕”。上述二篇天中塔记,前后相距近一百二十年,所记史实相符,清楚地说明以下几点:

1、∵高旻寺天中塔系由吴惟华创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

2、∵建塔前此地无旧庙,由吴惟华购地,筑基建塔。

3、∵建塔先于建庙。塔成后才依塔营建梵宇三进为庙,庙亦以塔命名。

4、∵建庙前无僧,建庙后始召集僧人侍奉香火。

吴惟华,顺天人,明末诸生。降清后,因随征太原等地有功,封恭顺侯,官至户部右侍郎。后来,先后因为贪婪失职和交结内监等罪,几次被论处死刑,均得宽免。因为他曾任漕运总督,常至扬州,又笃诚信佛,故有在三汊河建天中塔之举。至于塔址的选择,一方面可能与他总督漕运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有些“地理家”认为,在三汊河建塔,可以镇锁江河,免除水患,有益扬州。这在后来李楷所作的《天中塔赋˙序》中,也说得很清楚。

三汊河自建天中塔后,被称为宝塔湾,简称塔湾。登天中塔可以“南眺金焦诸峰,北枕蜀冈之麓”,而成为淮南胜地。天中塔也成为高旻寺的主体建筑和重要标志。香客游人至高旻寺,必登天中塔。寺僧对于天中塔也竭诚供奉,晨昏洒扫。嘉庆年间的住持僧方聚法师曾有《浴塔诗》纪其事道:“晓起招淄侣,层层汲水浇。净光生七级,绀影耀重霄。宝鼎香缥缈,金铃语寂廖。云山凭纵目,万里海天遥。”

二、∵康熙赐名和高旻寺的第一代住持僧

高旻寺之名,为康熙四十二年清圣祖玄烨所赐。康熙四十三年御制《高旻寺碑记》中说:“朕自三十八年奉皇太后鸾舆偕行,晨昏侍养。视河既毕,勉从舆请,济江而南,览吴会民生风俗。见茱萸湾塔岁久寝圮,联欲颁内帑略加修葺,为皇太后祝厘。而众商以被泽优渥,不待期会,踊跃赴功,庀材协力,惟恐或后,不日告竣。旧刹式廊鼎新,壮严宏敞,兼以?飞杰阁,凭高四眺,临大江,通南北。因书额赐之曰:高旻寺。勒文于石,垂示久远。”

康熙帝于一六八四年和一六八九年曾先后二次南巡,均未见有驻跸高旻寺的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是第三次南巡。当时距天中塔的建成才四十四年,修塔工程不大。两淮盐商以其雄厚的财力,加之由江宁织造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和苏州织造李煦(曹雪芹的舅祖)总负责,因而很快就修缮完毕,并且大大扩建了塔庙。康熙四十二年第四次南巡时大加赞赏,因赐名高旻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说,高旻寺得名于天中塔。旻,意为秋季的天空。汉王逸赋《九思˙哀岁》有“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句。寺名高旻,就是指登天中塔而天清气朗,开人襟怀。

曹寅因修庙和接驾有功,被擢任两淮巡盐御史。康熙这次南巡回京,∵又将皇宫内的一尊脱纱药师如来泥金佛像赐给高旻寺供奉,并派学士高士奇和内务府丁皂赉送金佛到高旻寺。上文所引康熙所作的《高旻寺碑记》,也是回北京以后写的。康熙帝在曹寅于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的奏摺上朱批道:“高旻寺碑文已写好,尔即觅善刻之手,着速摹勒进呈”。碑文送到扬州以后,曹寅复于十二月初二日的奏摺上向皇上秉报说:“臣寅复于十二月初二日谨率僚属商民等,欢呼动地,仰瞻圣孝帝训。……臣寅随遴选臣工,与高士奇等指建碑亭处,将石细加磨磷,用心摩勒,俟镌完拓进呈御览”。

为了安置御赐金佛和碑石,又在高旻寺的正殿后面建了金佛殿和御碑亭。这时的高旻寺规模已十分宏大,建有大山门、御牌坊、无梁殿、大殿、御书楼(名五云楼)、禅堂、方丈、僧寮、客舍、幽轩,斋堂?室,一切具备,宏敞飞?,层楼杰阁,参差耸立河干。而且地位也高出扬州各大寺庙。但当时寺内尚无僧住持。曹寅到扬州任后,访得马迹山的和尚纪荫避世梵修,高行可任,因而会同李煦,并以扬州文武官员、商民人等的名义,具启延请。据说当时纪荫再三固辞,但曹寅等人再三敦请,说明高旻寺是皇上临幸之地,又赐有金佛,关系重大,纪荫和尚这才欣然就道。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曹寅、李煦率地方文武官员和商民人等迎纪荫入寺院,开法坐香打七昼夜。曹寅当即于十二月初十将此事奏明康熙皇帝。纪荫和尚便成为高旻寺的第一代住持僧。

三、∵塔湾行宫的兴建

曹寅、李煦和两淮盐商为了讨好康熙皇帝,于康熙四十二年起,在高旻寺西修建行宫。据曹寅于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的奏摺称:“所有两淮商民顶戴皇恩,无由仰报,于臣未点差(指赴两淮盐运御史任)之前,敬于高旻寺西起建行宫。工程将竣,群望南巡驿,共逐瞻天仰圣之愿”。康熙帝在奏摺上朱批:“行宫可以不必了”。但并未严加制止,实际上是默为赞许的了。

修建行宫花费之巨和宫室的奢靡华贵,正如诗人张符骧写的《竹西词》中所说:“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想到繁华无尽处,宫灯巧对梵灯红”。康熙四十四年(1705)春,第五次南巡,驻跸新建的行宫。由于新建宫室大大超过了原寺的殿宇,以至康熙几乎把高旻寺当成了一座新建的寺庙。他在赐纪荫和尚的诗里就说:“春梦深沉新刹中,陡闻清磬在林东。”称高旻寺为“新刹”,正是他直观感觉的一种自然流露。

塔湾行宫奢华的供张,甚至使康熙皇帝自己也感到不安,使他想到了汉文帝筑惜露台,花费百金,曾被后世议论;想到隋炀帝沉湎扬州之乐而江山易主,因而不无自我表白地写下了《述怀近体诗》并序。他在序里写道:“每至南方,览景物雅趣、川泽秀丽者,靡不赏玩移时也。虽身居九五,乐佳山水之情,与众何异!但不至旷日持久,有累居民耳。所以一目即过者,亦恐后人借口实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至于茱萸湾之行宫,乃系盐商百姓感恩之诚而建,虽不与地方官吏,但工价不下数千。尝览汉书,文帝惜露台百金,后世称之。况为三宿,所费十倍于此乎?故作述怀近体一律以自警,又粘之壁间,以示淮扬之众。”诗云:“又驻塔湾见物华,先存?屋重桑麻。惠风遍拂维扬市,沛泽均沾吴越家。作鉴道君开艮岳,长嘘炀帝溺琼花。浇胸经史安邦用,莫遣争能纵欲奢。”

为了嘉奖曹寅等人修建行宫的劳绩,康熙帝在这次南巡途中,即于四月三日传谕:“前经降旨,命盐商修建宝塔湾之塔,后立即建成。而并未降旨命建联宫室,亦在塔湾西建成宫室。此皆盐商自身出银建造者。着问曹寅,彼等出银若干,议奏给以虚衔顶戴。况且我们在外口建房之人及捐助银两者,也已议叙给予加级。曹寅、李煦、李灿既皆捐助银两,着议给彼等职衔。黄加正既亦出过力,着一并议奏。钦此钦遵。”四月五日,内务府等衙门即保奏:“曹寅等在宝塔湾修建驿宫,勤劳监修,且捐助银两。查曹寅、李煦各捐银壹万两。彼等皆能尽心公务,各自勤劳,甚为可嘉。理应斟酌捐银数,议叙加级,惟以捐银数目过多者,不便加级。因此,请给彼等以京堂兼衔:给曹寅以通政司衔;给李煦以大理寺卿衔;给李灿以参政道衔。通州分司黄加正,于修建行宫时既很勤劳,请加二级;台州分司刘日辉、淮安分司金浩林,来文中亦称勤,请给刘日辉、金浩林各加一级”。康熙当日便批“钦此”二字,表示同意。

实际上,康熙对曹寅等人的奖赏远不止于此。在经济上,为了补偿修建行宫和历次接驾花费的亏空,从康熙四十三年起直到曹寅死时,让曹寅和李煦二人隔年交替做两淮盐运御史。两淮盐务是国家税收的大宗,盐务大臣从中所得,也是世所共知的。在政治上,对曹寅等人也更加信任,江南事无巨细,都由他们向皇上密奏。曹寅死后,康熙即命其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二年后,曹颙又死。康熙又命曹寅的侄子曹睿ú苎┣壑福┕涛樱韵熘啊U庑际强滴醺氩芤摹疤囟鳌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