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士权(1701—1772),字龙庵,号三英,中方荆坪人。黔阳县雍正附贡生。

康熙四十年(1701)辛巳,潘士权诞生黔阳县中方荆坪。

乾隆五年(1728)庚申,为旌表潘士权的婶母李氏,黔阳县***为建“节孝坊”,全部用红砂岩砌成,两旁大石柱上倒立的蟠龙和石梁上的二十四孝浮雕刻工精湛,形象逼真,坊顶上镌双龙抢宝。左行不远有一被称为“正经坊”的砖石砌大门,原为潘士权读书与接待客人之所。门额上镌“居仁由义”,两旁的方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随处体认天理,出门皆是大宾。”乃是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潘士权精象数音律,深研汉儒“天人感应”之说和谶纬神学,所着《洪范九畴补注》与《大乐元音》,《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存目提要。

乾隆六年(1741)辛酉,潘士权考补天文生,受署为钦天监博士。呈请纂修《占书》,委署太常寺博士,兼掌选试博士。後被钦定为《律吕正义》。

乾隆十年(1745)乙丑,潘士权刻印《洪范九畴注补》五卷。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依据《潘龙庵全书》补刻潘士权着《洪范九畴注补》五卷。

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潘士权以葬亲,奉旨回籍。黔城人杨景行年十四,即通《易》、《理》。曾删削潘士权所着《大乐元音》,存其要而自着《乐论》,以抒所见。潘士权闻知,造访景行,深谈数昼夜,服其学识,遂引为忘年友。杨景行,字鲁峰,优廪生。清黔阳县黔城人。杨景行生有异徵。母孕,梦童子自空下,跽而承之。及生,聪颖异常。杨景行年十四,即通《易》、《理》。邑人潘士权博士以《易象》、《乐律》,负京师重望,所着《大乐元音》,景行为删,存其要而自着《乐论》,以抒所见。潘士权闻知,造访景行,深谈数昼夜,服其学识,遂引为忘年友。杨景行尤留心经济,凡天文、历数、舆图,古今史事,洞悉无遗。着作丰富,着有《古周易草》、《周易亿》、《诗经添声说》、《春秋纂义》、《左传汇集》、《郡县志编定》、《诗韵提纲》、《愿体集》、《潜溪文集》等书。杨景行生平孝亲敬长,砥节砺躬,时皆以人师、经师宗之。乡村授徒,岁至六、七十人。邑杨兆杏、杨兆李兄弟,尝执贽门下,遂以滇南籍隶黔阳,并致通显。杨景行居心长厚,人或绐之,不以为意。杨景行尝参加应试,学使阮学浩叹为“奇才”;学使卢文昭称其“经义第一”。卢文昭故邃於经学也。杨景行以诸生老,怡然自如。子鹤芳,继承家学,纯孝慈善,亦有名。

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冬,黔阳县教谕荣大顺、黔阳县训导欧阳标新铎斯土(黔阳县)。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岁,奉抚军杨大中丞檄饬,移建“文庙”於城内。众议并“学署”迁之,二师云:“‘学署’可以新构,而‘义学’不待创兴,盍即‘留正斋’公署为之。”众皆曰:“善”。二师於是率邑人士经营筹画,补之葺之丹之艧之,增联额於讲堂,植嘉木於环堵。厅宇轩爽,房舍整齐。四顾岸芷汀兰,悉是眼前生意;水光山色,无非大地文章。鼓箧之士济济彬彬,坐明窗净几,莫不心旷神怡。行见师道立,则善人多,文风日盛,人材蔚起,潘士权乃撰《迁建黔阳义学宫记》。

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撰《大乐元音》七卷,前五卷据琴定乐,大旨本《管子》“下徵之数一百八,下羽之数九十六”、《白虎通》“弦音离,故首徵”二说而通之。案弦审音,以首弦为下徵,二弦为下羽,三弦为宫,四、五、六、七为商、角、徵、羽,并附以《仪乐谱》十二篇。图说颇繁,然实本钦定《律吕正义》“琴以首弦为下徵”之说,旁为推演。其由琴声而推诸乐,与近时江永《律吕新论》所见略同,但不及永书之精密耳。六卷附以《琴谱》、《曲谱》,七卷附《历学音调》,类例甚详。惟合、四、乙、上、尺、工、凡唐人新法,兹既不取,而又兼以凡字代变宫,乙字代变徵,则矛盾在所不免矣。有乾隆十年(1745)刻本,同治十三年补刻《潘龙庵全书》本。

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潘士权殁,年七十二岁。

乾隆四十七年(1782)黔阳邑令姚文起撰有《潘士权传》。

潘士权少颖异,长益肆力於学,着有《学庸一得》。尤精象数、音律,着有《洪范九畴》、《大乐元音》诸书行世,皆能发前人之秘。数游京师,尤为孙文定公所称许。书入《四库全书存目》。潘士权善於奖掖後进,提携乡人。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以葬亲,奉旨回籍。黔城人杨景行年十四,即通《易》、《理》。杨景行曾删削潘士权所着《大乐元音》,存其要而自着《乐论》,以抒所见。潘士权闻知,造访景行,深谈数昼夜,服其学识,遂引为忘年友。

迁建黔阳义学宫记

潘士权

今之义学,昔之儒学也。儒学曷为义学?是荣(大顺)、欧阳(标)二师变通为之者也。

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冬,二师新铎斯土,下车,询:“义学何在?”邑人士对曰:“义学原在龙标山梓潼宫後,久而废。今之生童肄业於‘育婴堂’历有年矣。”二师笑曰:“‘育婴’固可育士乎?”

越丁卯岁,奉抚军杨大中丞檄饬,移建“文庙”於城内。众议并“学署”迁之,二师云:“‘学署’可以新构,而‘义学’不待创兴,盍即‘留正斋’公署为之。”众皆曰:“善”。二师於是率邑人士经营筹画,补之葺之丹之艧之,增联额於讲堂,植嘉木於环堵。厅宇轩爽,房舍整齐。四顾岸芷汀兰,悉是眼前生意;水光山色,无非大地文章。鼓箧之士济济彬彬,坐明窗净几,莫不心旷神怡。行见师道立,则善人多,文风日盛,人材蔚起,皆二师力也。

第後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兴坠何常,岂不在人愿?後之官斯土者,能以二师之心为心,则斯文幸甚,黔邑幸甚。

乾隆十二年丁卯冬至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