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碑林的龙藏寺碑宫

龙藏寺碑宫即桂湖碑林的正厅,它集中了龙藏寺碑林的主要碑刻。龙藏寺碑林是我国佛寺中颇具特色的书法碑林,在国内外很有影响。这座碑林为蜀中着名诗僧和书法家含澈(号雪堂,1824?/FONT>1900)创建于清咸丰年间。此后几十年中,他不遗余力,遍求历代和当时的书法珍品,特聘名工巧匠摩刻上石,并建亭、阁、精舍嵌立之,名“龙藏寺碑林”。碑林经过光绪年间的扩建,共有碑刻200余通。它荟萃了宋代苏轼、黄庭坚,明代文征明、王守仁、董其昌,清代石涛、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何绍基等60多位着名书法家的各体书法200余品,颇富艺术价值。此外,清代张鹏翮、刘沅、丁宝祯、黄云鹄、顾复初、王懿荣、朝鲜使者崔性麟和含澈本人所书的碑刻,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些碑刻大多以珍贵墨迹双钩勒石,而使用质地细腻,不易风化的川东峡石精工刻成,使原作的笔法、笔意及其神韵都跃然碑石。

解放后,由于龙藏寺移作它用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碑林现存碑刻仅有100通左右。1980年初,县文管所将其中66通碑刻迁往升庵桂湖,成为桂湖碑林的一部分。龙藏寺内现存碑刻有妙音阁的《卧龙桥碑记》等4通,山门前两座碑亭内的《大朗堰碑记》等6通,弥勒殿的《龙藏寺碑记》等4通和藏经阁的《重修龙藏寺碑记》,共15通。此外,新都宝光寺和新繁东湖尚有部分龙藏寺碑刻。

我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宝贵和文化和艺术遗产。为满足人们欣赏、学习和研究书法的需要,新都文管所1984年编印了《龙藏寺碑宫》碑刻影印件。现将其中着名书法及作者介绍如下:

送渊师归径山(行体)∵宋-苏轼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诗文书画俱成大家。书法博采诸家,自成一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居首。此书笔力苍劲,丰腴跃宕,寓纵横于逸丽之中。僧含澈根据周少传所藏墨迹刻石。

唐人五律三章(楷体)∵宋-黄庭坚书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谷、涪翁,宋代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官至着作佐郎,后遭贬谪。他善诗工书,书法于颜、柳、欧、苏外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此书为其昨年所作,荒寒清放,风骨嶙峥,不可多见,僧含澈根据张仁甫所藏墨迹刻石。

七言律诗摘句(行体)∵明-文征明书∵

文征明(1470-1559),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翰林待诏,诗文书画皆工。他书法师晋唐,古隶学钟繇,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黄庭坚者尤佳。此大书笔力遒劲,在其传世墨迹中罕见。清光绪十二年(1886),僧含澈根据智生所藏墨迹刻石。

岳阳楼记(草体)∵明-董其昌书∵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明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天才俊逸,以书画妙天下。书法学颜真卿,直追晋魏,而超越诸家,独操神妙。此书是用“宋四家”之一米芾《天马赋》笔法所成,笔意流利酣畅。僧含澈根据王树桐所藏墨迹刻石。

五言律诗∵(草体)∵明-破山明书∵

破山(1597-1666),字海明,又字懒愚,明末高僧,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代祖师,本姓蹇,四川大竹人,住持梁山(今梁平)双桂堂,门徒遍及四川、贵州等省。他诗文新颖,书法尤工,所留墨迹被寺庙视为珍宝,而此书潇洒奔放,别具一格。僧含澈根据龙藏寺旧藏墨迹刻石。

黄州苏文忠公祠(行体)∵清-张鹏翮书∵

张鹏翮(1649-1725),字宇宽,清代四川遂宁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善诗工书,笔法苍古,有《张文端公全集》;新繁卧龙桥碑记亦其遗墨,至今尚存。此书于同治五年(1866)由僧含澈重刊上石。

风度论∵(行体)∵清-周煌书∵

周煌(?-1785)字景坦,号海山,四川涪州(今涪陵)人,清乾隆二年进士,曾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中允侍诗、国史馆纂修等职,并出使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着有《琉球国志》等。善行书,其工力深厚,笔法遒劲。僧含澈根据某教谕家藏墨迹刻石。

题五牛图(草体)∵清-刘墉书∵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为清代书法家之冠,政绩、文章皆被书名所掩。其书法得力于董其昌,兼学钟繇、颜真卿、苏载及各家贴,用墨厚重,貌丰骨劲,别开生面。此书是刘墉的得意之笔,僧含澈根据叶介福所藏墨迹刻石。

录旧作二首(行体)∵清-王文治书∵

王文治(1730枣1802)。字禹卿,号梦楼,清代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以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临安(今建水县)知府。其书法秀逸天成,得董其昌神髓,与清代着名书法家刘墉、梁同书齐名。

七言律诗(行体)∵清-杨周冕书∵

杨周冕,字古华,号铁崖、铁臂翁,云南赵州(今大理凤仪)人,清乾隆间的四川作州、县官,后主讲新繁繁江书院。他善诗工书,书法学王庭筠(黄华老人),其龙蛇格字颇富盛名,且好作擘窠书。此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由僧含澈据墨本钩勒上石。

受禅铭(隶书)∵清-谭铭书∵

谭铭,号啸云,生于清嘉庆年间,卒于光绪年间,活了八十多岁,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工书画,五十岁后不复作画。他书法以草隶显名,因得力于北魏碑《石门铭》,乃更号石门。当时蜀中论书法者无人不知石门不名,其弟子颇众。

书赠雪堂上人(行体)∵清-黄湘书∵

黄湘,生于清嘉庆年间,卒于光绪年间,字柿庵,号啸洲,江苏宜兴布衣,画工山水,书善行草,光绪五年(1879),黄湘寓居北京,书名大盛,适逢僧含澈云游至京,乃作此书相赠,光绪十六年(1890),僧含澈以墨迹刻石。

程子四箴∵(楷体)∵清-何绍基书∵

何绍基(1799?873),字子贞,号暖叟、东洲,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官翰林院编修及四川学政。他擅长金石书画,书法得力于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并能从中化出,遒劲挺拔,自成一家,名冠当代。此书作于咸丰五年(1855),光绪十四(1888)由僧含澈钩勒上石。

听蜀僧浚弹琴(行体)∵清-如山书∵

如山,生于1815年,卒于1885年后,姓赫舍里,字冠九,号如道人,满洲镶蓝旗人,曾官四川布政使。工书善画,名震蜀中。其书法以北魏碑为根基,兼学各体,且在楷书中杂以行书。使之浑然一体,别具风格。此书为如山老年之作,炉火纯青,工力非凡。

赠雪堂序(隶体)∵清-顾复初书∵

顾复初(1812枣1894),字子远,号幼耕,晚号潜叟,江苏吴县人,清咸丰末年入蜀,曾先后作过成都将军完颜崇实、四川总督吴棠、丁宝桢等人的幕宾。他极富文才,擅长书画,其隶书苍劲高古,楷书取法晋唐,行草书纵横跌宕,圆润有力。晚年更精于汉隶,此书为其代表作,时年七十五岁。

建南冬暇出游(行草体)清-黄云鹄∵

黄云鹄(1819-1998),字祥人,号芸谷,湖北蕲春人,清咸丰三年进士,历官兵部郎∵中,成都知府,建昌兵备道按察使等职,回乡后主讲江汉书院。他好诗文书法,书近黄庭坚,有不少墨迹传达室世。此书1873年用鸡毫笔作于雅安武侯祠,枯墨驰骋,跃然碑石,为其书法的代表作。

墨宝传家(九分禅字、草体)∵清-竹禅∵

竹禅(1824-1900),清代四川梁山(今梁平县)人,俗姓王,着名书画僧,壮岁云游上海及大江南北,晚年归任梁山双桂堂方丈,他擅画竹、石、人物,着有《画家三味》传世,其书法独特,草书学怀素,并历时五十年创成“九分禅字”,与僧含澈交谊甚厚。

题独立吟诗图∵(草体)∵清-李寿萱∵

李寿萱(1820-1898),字荫棠,号慕莲,四川新繁(今属新都县)人,历官叙州府训导、蓬州学正,晚岁乡居,与僧含澈相友善。他喜好诗文,编着有《五朝诗铎》等,擅长书法,尤善草书。此书体势连绵,一气呵成,为其草书之精品。

题雪堂老长吟诗图(行体)∵清-何增春∵

何增春,字寿仙,清代晚期四川新繁(今属新都)人,与龙藏寺方太雪堂长老相友善。他能诗工书,书法学汉魏诸碑,得力于清中叶着名书画家郑板桥。此书融篆、隶、楷、行、草于一炉,古拙秀逸,别具一格。

游龙藏寺赠雪堂上人(隶体)∵清-冯诗∵

冯诗(1856-1913),字吟舫,清末四川西充人,后人盐亭籍,内江教谕。戊戍变法时,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聘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监学,后又参与筹建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他兼工书法,尤善隶书,结体秀美,名噪于时。此诗为德阳县教谕李炳灵所作。∵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