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时节真乃不可思议。久仰界诠法师弘戒之广大誓愿与律己之卓越操持,一直欠缺亲近之机缘,而未能如愿。不料,这次因福鼎昭明寺界让法师之邀请,随同灵岩山佛学院并寒山书院之同学,一百来人随喜赴应贵寺所设之千僧大斋法会。因昭明寺与太姥山平兴寺相距甚近,就于当日下午一行行人驱车前往平兴寺。正是夕阳落山时分,白云霭霭,暮色苍苍,引发了内心之无限感慨与反思。唐人李商隐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千古名句,又一次地涌现于我的脑海,亦是此时此刻之一种自然映衬与真实写照。

大约个把钟头,翻山越岭,几经周折与颠簸,则顺利抵达太姥山半山湾之平兴寺。寺之周围茫茫一片,群山环绕,松竹合抱,万籁俱寂,静悄悄并无人言;惟独野鸟之啼鸣声、瀑水之流淌声、轻风之抖落声……清晰可辨,这天然之音韵为空谷深山增添了非凡乐趣与动感,足使禅隐者悠悠卒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开启智慧。置身于此山中,亲临其境,无不令人窥谷忘返,望峰栖心,仿佛进入了一种清凉、安乐、自在、般若之解脱门中。

在客堂师父无微不至的接待与关照下,在宽敞幽静的斋堂里,微灯照映着白色的粉笔墙,大家在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氛里进用晚餐。尔后,则根据戒腊之长短,分别安置客房作息。次日凌晨,跟随大众早殿课诵,用完早餐后,则在说法堂恭聆界诠法师的慈悲开示。接着在一位年轻师父的带领下,登山观景、拍照、以揽群山,尽观东海。用完午斋后,参观寺中之藏经楼、学戒堂、斋堂、大寮(厨房)等,在依依惜别中乘车返苏。

时至今日,平兴寺道场之清净幽雅、大众僧侣举止之威仪端严、界诠法师开示之慈悲亲切,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每回忆起来,其味无穷。故以朴拙之文笔记录如下,以飨读者。

一、寺之得名由来与创建历史

据界诠法师的介绍,平兴寺既无历史胜迹、亦无人文景观,只是由一个自然村演变而来。1966年“文革”伊始,由福鼎县委统战部组织全县僧众首创佛教徒茶场,以青藏法师为首。由于当时政策的原因,多数僧人还俗归家。幸有十余名僧人于此结茆而住,垦荒种植,农禅并重,早晚课诵,曾未间断。

直至1977年,宗教政策开始落实,礼请世行法师住锡此山,改建本山道场。因此寺坐落于太姥山东南方500米之坪岗山麓,平地而起,兴作伽蓝,故名“平兴寺”。

当时的情景,只建了五间石头房而已,住着十几位僧人,兢兢业业,维持道场。直到1991年,界诠法师的再次上山,才拓建伽蓝,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界诠法师由最初的创建“普隐学堂”到今日“学戒堂”的济济一堂;从五间石头房的遗址到今日寺院的初具规模;由二十多位的住众到今日常住僧人的二百余单……;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可以想象,此中不知付出了几多辛酸与几多代价。

“文革”,乃众生的恶业所感;创办佛教徒茶场、乃至后来的拓建伽蓝,乃深植善根者的别业所现。善、恶共为机感,转变在人心。正因为界诠法师的发弘律誓愿,才使平兴寺由不被世人知晓的几间石头房到今日道场的庄严规模,只不过是仅仅十几年的时间而已。

纵观平兴寺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之一粟。以何因缘故,在此短短的时间内就能营造出如此殊胜的清净道场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佛法的无形摄受力所感召。因为平兴寺共住的是清净比丘,他们淡泊名闻利养,不为世间之物欲锢蔽其本具之灵觉与佛性。他们是佛法的真实行者,一心为了寻求解脱而精进修学。经云:“毗尼久住世,佛法得炽盛。”平兴寺之所以盛况空前,则是自然而然的事。

印光大师说:“惟有非常之人,才能弘扬非常之道。”正因为这里的僧众在界诠法师的带领下,能放下一切,专心致志于佛法的修证与实践中。才使平兴寺赢得四方缁素、十方衲僧的青睐,成为今天弘扬南山律宗的惟一道场。大德云:“人能弘道,非道能弘。”诚然如是也。

二、天然绝境

太姥山乃天设地造之灵山胜境,实为修行办道之好地方。此山位于福鼎市境内东海之滨,距城南约45公里处。晴川湾畔,山海相依,气势恢弘,景致独特,自古有“海上仙都”、“佛国海天”之美誉。我今生能来此地登临观赏,实乃三生有幸。

据向导介绍,其最佳之天然绝境有太姥山岳、九鲤溪瀑、晴川海滨、福瑶列岛、桑园翠湖、冷城古堡、瑞云古寺等七处景点。我们去的那天,因时间关系只以太姥山岳为主体游览路线。依次观赏了葫芦洞、一片瓦、九鲤朝天等。穿越一线天,途经香山寺而另路返回平兴寺。在天柱峰顶眺望国兴寺、天门寺,掩映于红日蓝天白云之间,其意趣十分盎然。

据说此山历史悠久,在唐宋时极为兴盛,山之南北共有三十六所寺院。其国兴寺、瑞云寺、灵峰寺、芭蕉寺、天王寺规模最大。至今国兴寺遗址尚存石柱360根,寺前有楞伽宝塔、及唐宋时所创之雕刻与石碑等故迹。可惜如今这些遗址都成为游人的观光景点,寺院一概未得恢复开放。

更值得一提的是,太姥山以“石奇”、“洞异”、“峰险”、“雾多”之四绝,而名闻遐迩。

那里的石头形状古怪、千姿百态,有“十八罗汉上山”、“仙人锯板”、“夫妻双峰”、“金猫扑鼠”、“和尚讲经”、“金龟爬壁”等,当地有谚语称赞奇石云:“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这分明是在说,“仁者见山,智者见水”之不同旨趣与观感也。

那里的异洞各有其特色,曲折深邃,皆为千古岩石凝集而成。有的洞内低而外延,直通海面,如通海洞;有的洞向上扩展,可达九鲤朝天石之顶端,如通天洞;有的洞则削避夹巷,见天如线,如一线天;有的洞则为洞中套洞,神奇莫测,如神仙洞;有的洞中则可观日出,有的洞中则可观海潮,有的洞中存丹井,有的洞中有龙潭。大的洞可容千人,甚至可建造楼台亭榭;小的洞只容几人休憩而已。多得难以说清,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那里的峰,环绕罗列,合抱参差,险峻秀丽。有的从地挺拔而起,高耸云霄,与青天比试高低;有的蜿蜒绵亘数百里,犹若长龙竟驰;有的兀兀独立,恰似禅者入定;有的凌空垂直,好比柱子一般撑天拄地;有的削瘦如笋,似玉笔一般指点江山;有的形状如伞,给旅行者遮风避雨……;山峰之险,令人登临畏惧,真是“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那里的雾,多而瞬息万变,时聚时散,顿起顿落,浓装淡抹,甚为相宜。登上观日台俯瞰东海,雾蒙蒙一片,足下白云蔓延。置身此山中,犹若雾中行。遥遥青山,茫茫沧海,偶尔天心红日透过九层云雾,光芒四射,霎时遍地生金。给人蒙上一种神秘之色彩,感觉大自然中之种种变幻妙不可言,深不可测。

奇石是画家的爱物,艺术的结晶,愚顽的象征;异洞是神仙的择居,天然的本具,智慧的体现;险峰是造物的至极,勇敢的拼搏,纯朴的返归;多雾是神话的传说,时代的信息,因缘的离合。

这里的石、洞、峰、雾,显示大自然本地风光之无限美好,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之无比壮丽,也为新建之平兴寺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与神异妙趣,为修道者提供了栖息场所。我真的羡慕石的稳重与禅定,洞的幽静与智慧,峰的险峻与弥高,雾的神秘与莫测。阿!大自然真美丽!

三、平兴寺的建筑风格

平兴寺依山临海,坐落于太姥山“晴川湾畔”之坪岗山麓,龙山、虎山左右比肩合抱,后以天柱峰为主脉,前以东海为境,罗列群山为案。实为藏龙卧虎之风水宝地,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寺院之主体建筑,以最初所建之五间石头房为中心轴横向两边延伸而拓建之,东边新建之一幢高大层楼与西边所建之四层重楼遥遥对峙,相掩成趣。石头房后依山建有卧佛楼,皆为高层重楼。其僧房皆环绕高楼而建,高低上下,因地而易,自成一体。

寺院之整体建筑,从观感上给人一种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印象。其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搭配得十分恰当,相得益彰。既保持传统丛林之古建筑风格,而又不失现代之时尚建筑设施与搭配。保持传统有返朴归真之意,不失时尚有随顺时机之谓。

更令人值得赞赏的是,保留了原有的石头房,此是寺院之最初模型,有启发后人的警策功用与历史的借鉴意义。古朴简陋的石头房,又是新建中的补缀,实为美中之美。

在寺之左前方,涌泉戒坛正在营建中,其规模巨大,气势恢弘,颇有“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豪迈气魄与宽广胸襟。原以在挖地基时,有清泉从地涌出,故名之曰“涌泉戒坛”,此乃龙天护持之征兆。

身立坪岗远望,有“深山藏古寺”之意境、“寺裹山”之特点,有“天然一体”之合宜。

据界诠法师介绍,寺院之一切建筑,皆出自己亲手设计,先是挖石刨地,然后依地之大小设计蓝图,营建伽蓝。难怪寺院之整体建筑,与山岳之起伏,松竹之掩映,溪流之迂曲相融合,妙趣天然,和谐有致。

噫!

能人事何难?披麻斩荆棘。依山建楼阁,挖石筑地基。精心曾设计,弘律筑戒坛。

心大愿力大,作慈航导师。领众勤修道,绝志挽法危。今来亲瞻礼,幸能谒界师。

四、晨诵与过堂

初到平兴寺的那天晚上,虽经长途汽车的颠簸,甚感劳累、疲倦。但山中环境十分寂静,夜色沉沉,楼影重重。此时正是万家灯火初上时分,寺中全体僧众在禅堂里静坐,长养法身慧命,一切皆归寂静中。在这种意境中,使人无不想起当时阿阇世王在竹林精舍参谒佛陀时的景象,寂静祥和的环境和气氛真能化解人们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院中风淡淡,窗前月浩浩,在暮鼓的震荡中大众师依次出堂回寮。鼓声回荡山谷,有轻风扫落叶的意味,自然能扫除人们内心的杂念。三阵鼓息,夜钟响起,伴随着偈颂的演吟,美妙的旋律与和谐的曲调,交响在耳畔,自能涤荡内心的尘垢,减轻无明的烦恼。

在熄灯板响毕,大众归于夜色的沉寂中,除了自然界的音响外,并无尘世喧嚣之搅扰。奔波了一天的身子,倒身床头,蜷伏而卧,便进入了美妙的梦乡。在催促的起床板声中惊醒,感觉全身十分轻松,早已忘记了昨日的疲劳。在晨钟的起落中,洗刷完毕,则与同来者数百人列队排班行至卧佛殿,随喜参加早课。

平兴寺常住将近二百人,加上我们足以三百人,但殿堂还未站满。禅堂钟板响后,在火点声中大众陆续云集宝殿,在木鱼声的伴奏下开始一日之晨诵。济济一堂,威仪庄严,梵韵嘹亮,讽诵顺畅。在如是场中,不期然而然地自能收摄身心,检点行为,清净身口意三业。我想,这大概就是道场的清净、僧侣的修行、佛法的加被等种种因缘所感召。

那里的殿堂十分整齐,法器敲得恰当、合奏、如法,不急不缓,犹如行云流水一般之自然。唱念合和一相,无超前拖后之搅乱。尤其是六字佛号,念得铿锵有力,如掷地金声一般。一曲四调,周而复始,平仄压韵,起落有奏。如是而念,久而久之,自能念出心声与旋律来。乃至功夫成熟,佛号打成一片,得证三昧亦是自然。

据说这种佛号之唱调,是当年印光大师所独创,不但念不费力,轻松自然,而且最易摄心。圆拙老和尚在广化寺极力倡行,不料在这里亦能听到这种佛号曲调,真是难得。

使人难以忘怀的是,这里的僧众上殿极其认真、慎重,其威仪端严,神情肃穆。一切皆在观照中,明白、清楚自己是在做功课、修持,实践佛法,体验宗教生活。

早殿过后,大约过十分钟左右才开始过堂,以留行人方便之空间,如换衣、净手等。大众亦是在火点声中云集,在长廊里排成整齐的两班,依次交叉进入斋堂。一排排黑色的钵盂齐桌沿平稳托出,巡堂师父从前排依次用心盛饭,大众齐声唱念供养咒,然后再念结斋偈,放念佛录音磁带。

在“清清檀香味,声声阿弥陀”中进斋,既不左右顾视,又不窃窃私语,而是一心品尝禅悦法食。这样,过堂并非是吃饭,而是在用功办道。各人随各自吃饭速度之快慢,先吃着者先回房,后吃完者后回房。但钵盂都是自己亲手洗刷,其举动十分慎重。

这里的僧众过堂,是穿长褂披佛陀时代的标准袈裟,托钵用斋,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据说白居易的皈信佛门,是因为一次清晨在寺院随僧众用斋,吃出了碗中的一轮明月,心情甚为欣悦。又看看僧人用斋时的慎重其事,曾慨叹曰:“三世礼仪,不过于此。”以此因缘,便成了佛门中人。这次,在平兴寺的过堂中,我终于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

五、界诠法师的慈悲开示

在次日清晨,用完早斋后,在知客师父的安排与带领下,我们一行行人搭衣云集于说法堂,恭聆了界诠法师的慈悲开示,内心无比欣悦,得未曾有。

法师相当谦虚、客气,既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威仪之庄严,的确令人敬佩不已。法师开口则说:“寺院也不像个寺院,规矩也没个规矩,只是住众多些而已,其实也没有什么惊人的事迹,在外边只是独享虚名而已。”大凡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会如是说,以种种掩盖自己的长处,不令他人说三道四。所以,法师如是说,并不觉得奇怪。

在仅仅半个小时的开示中,法师着重介绍了平兴寺的创建史迹,寺院管理模式,僧众学修状况,佛事接洽等。今一一回忆如下:

1、寺院创建史迹:平兴寺乃荒山创建道场,从无到有,历经风雨沧桑,实在是不容易。法师抱着过日子的一颗平常心,领众作务修行,不为名闻利养,默默耕耘。在这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苦心营造了如此之大道场,其精神与毅力值得我辈效仿、学习、敬佩。

2、寺院管理模式:平兴寺的管理堂口有五:一、营事组,即客堂的接待、财务、基建、大寮等;二、教务组,即负责大众学习、教材、考核等;三、羯磨组,即负责忏罪以及为众作羯磨法;四、念佛组,除早晚课诵外,白天四枝香念佛;五、生产劳动组,种菜、生产粮食、砍柴等。各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并且平兴寺在恪遵百丈家风,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结合律制与清规的情况下,制定了寺院的一系列规约制度,如《共住规约》、《藏经楼规约》、《大寮规约》、《客堂规约》、《学戒堂规约》、《念佛堂规约》、《库房规约》。

一年四个季度,各个堂口的人可以根据季节而更换,每逢一季度初调整堂口时,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愿意去发心的堂口,没强制性,全凭自愿。即禅堂里的人可以去学堂,学堂里的人可以进禅堂、念佛堂,或者到营事组去发心做事。

法师自己不以方丈、职事自居,跟大家一律平等,只是带领大家同修共住而已,低调随和,平易近人。寺院虽则广接十方衲子前来参学共住,但法师强调凡来共住者须能随众,即须遵守本寺规矩。

3、僧众学修状况:平兴寺既不是佛学院,也不是培训班,只有不怕寂寞、有自学能力者才能住下来。法师只是不定时地讲课,并没有长期授课。没有星期天,也没有寒暑假。但是,依修学次第所需,制定了严谨的教学方案,分初级、中级、研究三个阶段,从《四分戒本》、《毗尼事义集要》、《四分律藏》一直到“南山三大部”,让学律者能够精进研习。同时,也讲一些其他经论,如《中观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三十论》、《摄大乘论》、《大乘起信论》、《金刚经》、《贤首五教仪》、《天台概论》等。

上课时间一般在上午8:00——9:30之间,多半是听光盘。初级班听“沙弥律学”方面的光盘;中级班听“比丘律学”;研究班多数是自己看书。有两个教室供初级、中级学生所用,研究班的一般在藏经楼看书。惟独在结夏安居的时候,为大众(包括在家信徒)在说法堂广讲诸经论。

9:30后,念佛堂与禅堂去教室听光盘的人则可以回去,正式的学僧则留下来讨论,有不懂的地方则由法师指导、讲解。至10:50则集众过堂,下午3:30前的时间全由自己安排,接着作晚课。晚上6:00——7:30坐香,兼带开示。

4、佛事接洽与弘法:平兴寺只做普佛,其余佛事一律不做。并且普佛也只在每月的六

斋日才做,即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廿三、月底两日。一切普佛法事统一放在一起作,斋主先后上香次序也不固定排名,搭衣者在前,未搭衣者在后。其余时间,一概不做。每月半诵戒、布萨,互不影响。

寺院每年不定期传授在家三归、五戒、八戒、菩萨戒,并开讲各种经论,阐明教理教义。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月末及十一月中旬,分别举行礼忏、地藏七、念佛七等精进修行法会等。同时,成立三行基金会,推动印送经书、放生、僧伽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并且制作光盘、录音等,流通于世。

如上之四点,是对法师当日开示的大略记录而已。法师所说,最令人值得注意的是,三学戒为首,既然出家必先应学习、了解戒律的开、遮、持、犯。能否严持净戒暂且不说,但出家者不得不了解佛陀当时制戒的原则,以及如何规范比丘们的出家生活,这个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应引起行人的深思。并且法师还强调,三学是一体的,不是截然分开的。所以,平兴寺虽以学戒为主,但亦兼学经、论。因为无论是完成自己的僧格,还是达到定、慧的解脱,皆须依靠戒律的约束来完成。若离开戒律,别寻解脱,无有是处。好比在沙滩上建万丈高楼,未成即坏。

这次参礼太姥山平兴寺,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虽则未能跟随法师习律,但法师的慈悲开示时时回荡耳畔,咀嚼于唇舌间,至今难以忘怀,但愿来日有缘,再次朝礼名山,亲近法师,聆听开导。



2007.5.3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