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房山石经

善骅

--------------------------------------------------------------------------------

北京房山县石经山下的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郊75公里处的白带山麓,那里重峦叠嶂,风景秀丽。石经山上共有藏经洞9个,南北向,分山上山下两层,上层7个洞,下层2个洞。9个石洞内和云居寺压经塔下地穴中共存有石刻佛教经版1.4万余块,是我国古代遗存的金石文物的伟大宝藏和碑刻艺术的灿烂明珠。

隋文帝大业十一年,名僧静琬鉴于佛教史上的“法难”,为使佛法“永留石宝,劫火不焚”,发愿于云居寺刻造石经,至唐贞观十三年去世时,他共刻造石经129部。其后,他的弟子玄导、仪公、惠暹、法玄等继承了他的事业,“凡五代不绝”。唐开元十八年,唐金仙公主“奏圣上,赐大唐新旧译经4000余卷,充幽府范阳县为石经本”,此后,石刻佛经事业以更大的规模发展起来,隋唐两代共刻石经4000余片。这些经版被封存于云居寺东石经山上的藏经洞中。

唐末五代,因战乱刻经事业曾一度中断。辽金时代,朝廷积极复兴房山的刻经事业。在辽代,初始于圣宗朝,其后,兴宗、道宗时代亦十分热心。金灭辽后,房山的刻经仍在继续并刻经数十∵种。元朝以后刻经事业逐渐衰落,直至明朝末年才最后停止。明朝共刻了40卷本《华严经》、《宝云经》、《法宝坛经》等10余种。

总之,房山石经始刻于隋初大业十一年∵(615),停止于明崇祯四年(1631),前后延续了1000余年,共刻佛经籍1000多种,3400多卷,为后世留下了一部石刻的佛教大藏经。

房山石经的发掘、整理,对研究我国佛教文、书法史、金石篆刻等都有着重大意义。现在,从地穴中取出的1万多块经版已全部编上了号码,整齐地排列在2米多高,分为3层的铁制框架上。一旦云居寺修复完工,它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内外学者和游客,使更多的人了解房山石经这一祖国的瑰宝、世界的奇观。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