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观老庄影响论

一、叙意∵

西域诸祖,造论以破外道之执,须善自他宗。此方,从古经论诸师

,未有不善自他宗者。吾宗末学,安于孤陋,昧于同体,视为异物

,不能融通教观,难于利俗。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穷教典,苦于

名相支离,难于理会,至于酷嗜老庄为文章渊薮,及其言论指归,

莫不望洋而叹也。迨观诸家注释,各徇所见,难以折衷,及见口义

副墨,深引佛经,每一言有当,且谓一大藏经皆从此出,而惑者以

为必当,深有慨焉。余居海上枯坐之余,因阅楞严、法华次,有请

益老庄之旨者,遂蔓衍及此以自决,非敢求知于真人,以为必当之

论也。且慨从古原教破敌者,发药居多,而启膏肓之疾者少,非不

妙投,第未诊其病源耳。是故,余以唯心识观而印决之,如摩尼圆

照,五色相鲜,空谷传声,众响斯应,苟唯心识而观诸法,则彼自

不出影响间也,故以名论。

二、论教源∵

尝观世之百工技艺之精,而造乎妙者,不可以言传;效之者,亦不

可以言得,况大道之妙,可以口耳授受、语言文字而致哉?盖在心

悟之妙耳。是则,不独参禅,贵在妙悟,即世智辩聪、治世语言、

资生之业,无有一法不悟而得其妙者。妙则非言可及也,故吾佛圣

人说法华,则纯谭实相,乃至妙法,则未措一词,但云如是而已。

至若悟妙法者,但云善说法者,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而

华严五地圣人,善能通达世间之学,至于阴阳术数、图书印玺、医

方辞赋,靡不该练,然后可以涉俗利生。故等觉大士,现十界形,

应以何身何法得度,即现何身何法而度脱之。由是观之,佛法岂绝

无世谛?而世谛岂尽非佛法哉?由人不悟大道之妙,而自画于内外

之差耳,道岂然乎?窃观古今卫道藩篱者,在此,则曰彼外道耳;

在彼,则曰此异端也。大而观之,其犹贵贱偶人、经界太虚、是非

日月之光也,是皆不悟自心之妙而增益其戏论耳。盖古之圣人无他

,特悟心之妙者,一切言教,皆从妙悟心中流出,应机而示浅深者

也,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故,吾人不悟自

心,不知圣人之心;不知圣人之心,而拟圣人之言者,譬夫场人之

欣戚,虽乐不乐,虽哀不哀,哀乐原不出于己有也。哀乐不出于己

,而以己为有者,吾于释圣人之言者见之。

三、论心法∵

余幼师孔不知孔,师老不知老,既壮,师佛不知佛,退而入于深山

大静以观心焉,由是而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既唯心识观,则

一切形,心之影也;一切声,心之响也。是则,一切圣人,乃影之

端者;一切言教,乃响之顺者。由万法唯心所现,故治世语言、资

生业等,皆顺正法,以心外无法,故法法皆真,迷者执之而不妙,

若悟自心,则法无不妙。心法俱妙,唯圣者能之。

四、论去取∵

吾佛经尽出自西域,皆从翻译。然经之来,始于汉,至西晋,方大

盛。晋之译师,独称罗什为最,而什之徒生、肇、融、睿四公,僧

之麟凤也,而什得执役。然什于肇亦曰:“余解不谢子文当相揖耳

。”盖肇尤善老庄焉。然佛经皆出金口所宣,而至此方,则语多不

类,一经而数译者有之,以致浅识之疑,殊不知理实不差,文,在

译人之巧拙耳。故藏经凡出什之手者,文皆雅致,以有四哲左右焉

。故法华,理深辞密、曲尽其妙不在言;而维摩,文势宛庄,语其

理自昭着;至于肇四论,则浑然无隙,非具正法眼者,断断难明。

故惑者非之,以空宗庄老孟浪之谈宜矣。清凉观国师,华严菩萨也

。至疏华严,每引肇论,必曰肇公,尊之也。尝窃论之,藉使肇见

不正,则什何容在座?什眼不明,则译何以称尊?若肇论不经,则

观又何容口?古今质疑颇多,而概不及此,何哉?至观华严疏,每

引老庄语甚伙,则曰:“取其文不取其意。”圭峰则谓二氏不能原

人,宗镜辟之尤着。然上诸师,皆应身大士,建大法幢者,何去取

相左如此?尝试论之,抑各有所主也。盖西域之语,质直无文,且

多重复,而译师之学,不善两方者,则文多鄙野,大为理累。盖中

国圣人之言,除五经束于世教,此外载道之言者,唯老一书而已,

然老言古简,深隐难明,发挥老氏之道者,唯庄一人而已。笔乘有

言:“老之有庄,犹孔之有孟。”斯言信之。然孔称老氏犹龙,假

孟而见庄,岂不北面耶?间尝私谓中国去圣人,即上下千古负超世

之见者,去老唯庄一人而已。载道之言,广大自在,除佛经,即诸

子百氏究天人之学者,唯庄一书而已。藉令中国无此人,万世之下

,不知有真人;中国无此书,万世之下,不知有妙论。盖吾佛法广

大微妙,译者险辞以济之,理必沉隐,如楞伽是已。是故,什之所

译称最者,以有四哲为之辅佐故耳。观师有言:“取其文不取其意。

”斯言有由矣。设或此方有过老庄之言者,肇必舍此而不顾矣。由

是观之,肇之经论用其文者,盖肇宗法华。所谓善说法者,世谛、

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乃深造实相者之所为也。圭峰少而宗

镜远之者。孔子作春秋,假天王之令而行赏罚;二师其操法王之权

而行褒贬欤;清凉则浑融法界,无可无不可者。故取而不取,是各

有所主也。故余于法华见观音三十二应,则曰:“应以婆罗门身得

度,即现其身而为说法。”至于妙庄严二子则曰:“汝父信受外道

,深着婆罗门法。”且二子亦悔生此邪见之家。盖此方老庄,即西

域婆罗门类也。然此刚为现身说法,旋即斥为外道邪见,何也?盖

在着与不着耳。由观音圆通无碍,则不妨现身说法;由妙庄深生执

着,故为外道邪见。是以圣人教人,但破其执,不破其法,是凡执

着音、声、色、相者,非正见也。

五、论学问∵

余每见学者披阅经疏,忽撞引及子史之言者,如拦路虎,必惊怖不

前,及教之亲习,则曰:“彼外家言耳。”掉头弗顾,抑尝见士君

子为庄子语者,必引佛语为证,或一言有当,且曰:“佛一大藏尽

出于此。”嗟乎!是岂通达之谓耶?质斯二者学佛而不通百氏,不

但不知世法,而亦不知佛法,解庄而谓尽佛经,不但不知佛意,而

亦不知庄意,此其所以难明也。故曰:自大视细者不尽,自细视大

者不明。余尝以三事自勖曰: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

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知此,可与言学矣。

六、论教乘∵

或问:“三教圣人本来一理,是果然乎?”曰:“若以三界唯心,万

法唯识而观,不独三教本来一理,无有一事一法,不从此心之所建

立;若以平等法界而观,不独三圣本来一体,无有一人一物,不是

昆卢遮那海印三味威神所现。”故曰:不坏相而缘起,染净恒殊,

不舍缘而即真圣凡平等,但所施设有圆融行布、人法权实之异耳。

圆融者,一切诸法,但是一心,染净、融通、无障无碍。行布者,

十界、五乘、五教理事因果浅深不同。所言十界,谓四圣六凡也。

所言五教,谓小始终顿圆也。所言五乘,谓人、天、声闻、缘觉、

菩萨也,佛则最上一乘矣。然此五乘,各有修进,因果阶差条然不

紊。所言人者,即盖载两间,四海之内,君长所统者是已,原其所

修,以五戒为本。所言天者,即欲界诸天,帝释所统,原其所修,

以上品十善为本。色界诸天,梵王所统;无色界诸天,空定所持,

原其所修,上品十善,以有漏禅九次第定为本,此二乃界内之因果

也。所言声闻所修,以四谛为本;缘觉所修,以十二因缘为本;菩

萨所修,以六度为本,此三乃界外之因果也。佛则圆悟一心、妙契

三德,摄而为一,故曰圆融,散而为五,故曰行布,然此理趣,诸

经备载。由是观之,则五乘之法,皆是佛法;五乘之行,皆是佛行

。良由众生根器大小不同,故圣人设教浅深不一,无非应机施设,

所谓教不躐等之意也。由是证知孔子,人乘之圣也,故奉天以治人

;老子,天乘之圣也,故清净无欲,离人而入天;声闻、缘觉,超

人天之圣也,故高超三界、远越四生、弃人天而不入;菩萨,超二

乘之圣也,出人天而入人天,故往来三界、救度四生、出真而入俗

;佛则超圣凡之圣也,故能圣能凡,在天而天,在人而人,乃至异

类分形,无往而不入,且夫能圣能凡者,岂圣凡所能哉?据实而观

,则一切无非佛法,三教无非圣人。若人若法,统属一心,若事若

理,无障无碍,是名为佛。故圆融不碍行布,十界森然,行布不碍

圆融,一际平等,又何彼此之分、是非之辩哉?故曰:或边地语说

四谛,或随俗语说四谛,盖人天随俗而说四谛者也。原彼二圣,岂

非吾佛密遣二人而为佛法前导者耶?斯则人法皆权耳。良由建化门

头,不坏因果之相,三教之学皆防学者之心,缘浅以及深,由近以

至远,是以孔子欲人不为虎狼禽兽之行也。故以仁义礼智援之。姑

使舍恶以从善,由物而入人,修先王之教,明赏罚之权,作春秋以

明治乱之迹,正人心、定上下、以立君臣父子之分,以定人伦之节

,其法严,其教切,近人情而易行,但当人欲横流之际,故在彼汲

汲犹难之。吾意中国非孔氏,而人不为禽兽者几希矣!虽然孔氏之

迹固然耳,其心岂尽然耶?况彼明言之曰:毋意、毋必、毋固、毋

我。观其济世之心,岂非据菩萨乘,而说治世之法者耶?经称儒童

,良有以也,而学者不见圣人之心,将谓其道如此而已矣。故执先

王之迹以挂功名,坚固我执,肆贪欲而为生累,至操仁义而为盗贼

之资,启攻斗之祸者有之矣!故老氏愍之曰:斯尊圣用智之过也,

若绝圣弃智,则民利百倍,剖斗折衡,则民不争矣!甚矣!贪欲之

害也,故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其为教也,离欲清净。以静

定持心,不事于物,澹泊无为,此天之行也。使人学此,离人而入

于天,由其言深沉,学者难明,故得庄子起而大发扬之。因人之固

执也深,故其言之也切。至于诽尧舜、薄汤武,非大言也。绝圣弃

智之谓也。治推上古、道越羲皇、非漫谈也。甚言有为之害也。诋

訾孔子,非诋孔子、诋学孔子之迹者也。且非实言,乃破执之言也

。故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诃教劝离,隳形泯智。意使离人入

天,去贪欲之累故耳。至若精研世故,曲尽人情,破我执之牢关,

去生人之大累,寓言曼衍,比事类辞,精切着明,微妙玄通,深不

可识。此其说人天法,而具无碍之辩者也。非夫现婆罗门身而说法

者耶。何其游戏广大之若此也。秕糠尘世,幻化死生、解脱物累、

逍遥自在,其超世之量何如哉?尝谓五伯僭窃之余,处士横议、充

塞仁义之途。若非孟氏起而大辟之。吾意天下后世难言矣。况当群

雄吞噬之剧,举世颠瞑,亡生于物欲,火驰而不返者众矣。若非此

老崛起,攘臂其间,后世纵有高洁之士,将亦不知轩冕为桎桔矣。

均之济世之功,又何如耶?然其工夫由静定而入,其文字从三昧而

出,后人以一曲之见而窥其人,以浊乱之心而读其书,茫然不知所

归趣。苟不见其心而观其言,宜乎惊怖而不入也。且彼亦曰:万世

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然彼所求之大圣,非

佛而又其谁耶?吾意彼为吾佛破执之前矛,斯言信之矣。世人于彼

尚不入,安能入于佛法乎?

七、论工夫∵

吾教五乘进修工夫,虽各事行不同,然其修心,皆以止观为本。故

吾教止观,有大乘、有小乘、有人天乘、四禅八定、九通明禅。孔

氏亦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自诚明。”此人乘止观也。老

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又曰:“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庄子亦曰:“莫若以明。”又曰:“圣人不由而照之

于天。”又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也

。”又曰:“大定持之。至若百骸九窍,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

”又曰:“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至若黄帝之退居,颜子之心

斋,丈人承蜩之喻,仲尼梦觉之论,此其静定工夫,举皆释形去智

,离欲清净。所谓厌下若粗障,欣上净妙离,冀去人而入天。按教

所明,乃舍欲界生,而生初禅者。故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此天乘止观也。首楞严曰:“一切世间所修心人,爱染不生,无

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又曰:“欲习既除,离欲心现。是

人应时能行梵德,名为梵辅。”又曰:“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

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又曰:“此三胜流,一切烦恼所不

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至于

澄心不动,湛寂生光,倍倍增胜,以历二三四禅,精见现前,陶铸

无碍。以至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名色究竟天。”此其

证也。由是观之,老氏之学,若谓大患莫若于有身,故灭身以归无

。劳形莫先于有智,故释智以沦虚,此则有似二乘,且出无佛世,

观化知无,有似独觉,原其所宗,虚无自然,即属外道。观其慈悲

救世之心,人天交归,有无双照,又似菩萨,盖以权论,正所谓现

婆罗门身而说法者,据实判之,乃人天乘修梵行而入空定者是也。

所以能济世者,以大梵天王为娑婆主,统领世界,说十善法,救度

众生。据华严地上菩萨为大梵王,至其梵众,皆实行天人,由人乘

而修天行者,此其类也无疑矣!吾故曰:庄语纯究天人之际,非孟

浪之谈也。

八、论行本∵

原夫即一心而现十界之像,是则四圣六凡,皆一心之影响也。岂独人

天为然哉?究论修进阶差,实自人乘而立,是知人为凡圣之本也!故

裴休有言曰:“鬼神沈幽愁之苦,鸟兽怀獝狖之悲,修罗方嗔,诸天

耽乐,可以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由是观之,舍人道无

以立佛法,非佛法无以尽一心,是则佛法以人道为镃基,人道以佛法

为究竟。故曰:菩提所缘,缘苦众生,若无众生,则无菩提,此之谓

也。所言人道者,乃君臣父子夫妇之间,民生日用之常也!假而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不识不知,无贪无竞,如幻化人。是为诸上善人俱会

一处,即此世界为极乐之国矣。又何庸夫圣人哉?柰何人者,因爱欲

而生,爱欲而死,其生死爱欲者,财色名食睡耳!由此五者,起贪爱

之心,构攻斗之祸,以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先王

之赏罚,不足以禁其心,适一己无厌之欲,以结未来无量之苦,是以

吾佛愍之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故现身三

界,与民同患。”乃说离欲出苦之要道耳!且不居天上而乃生于人间

者,正示十界因果之相,皆从人道建立也。然既处人道,不可不知人

道也!故吾佛圣人不从空生,而以净梵为父,摩耶为母者,示有君亲

也!以耶输为妻,示有夫妇也!以罗喉为子,示有父子也,且必舍父

母而出家,非无君亲也,割君亲之爱也!弃国荣而不顾,示名利为

累也!掷妻子而远之,示贪欲之害也!入深山而苦修,示离欲之行也

!先习外道四猵处定,示离人而入天也!舍此而证正偏正觉之道者,

示人天之行不足贵也!成佛之后,入王宫而舁父棺,上忉利而为母说

法,示佛道不舍孝道也!依人间而说法,示人道易趣菩提也!假王臣

为外护,示处世不越世法也。此吾大师示现度生之楷模,垂诫后世之

弘范也。嗟乎!吾人为佛弟子,不知吾佛之心,处人间世不知人伦之

事,与之论佛法,则儱侗真如,瞒顸佛性,与之论世法,则触事面墙,

几如梼昧,与之论教乘,则曰枝叶耳,不足尚也!与之言六度,则曰

菩萨之行,非吾所敢为也!与之言四谛,则曰彼小乘耳,不足为也。

与之言四禅八定,则曰彼外道所习耳,何足齿也!与之言人道,则茫

不知君臣父子之分,仁义礼智之行也!嗟乎!吾人不知何物也!然而

好高慕远,动以口耳为借资,竟不知吾佛教人出世,以离欲之行为第

一也!故曰:离欲寂静,最为第一。以余生人道不越人乘,故幼师孔

子,以知人欲为诸苦本,志离欲行,故少师老庄,以观三界唯心,万

法唯识,知十界唯心之影响也,故皈命佛。

九、论宗趣∵

老氏所宗虚无大道,即楞严所谓晦昧为空、八识精明之体也。然吾人∵

迷此妙明一心而为第八阿赖耶识,依此而有七识为生死之根,六识为∵

造业之本,变起根身器界生死之相,是则十界圣凡,统皆不离此识,∵

但有执破染净之异耳!以欲界凡夫不知六尘五欲境界,唯识所变,乃∵

因六识分别,起贪爱心,固执不舍,造种种业,受种种苦,所谓人欲∵

横流,故孔子设仁义礼智教化为堤防,使思无邪,姑舍恶而从善。至∵

于定名分,正上下,然其道未离分别。即所言静定工夫,以唯识证之∵

,斯乃断前六识分别邪妄之思,以祛斗诤之害,而要归所谓妙道者,∵

乃以七识为指归之地,所谓生机道原,故曰:生生之谓易是也!至若∵

老氏以虚无为妙道,则曰:“谷神不死!”又曰:“死而不亡者,寿。∵

”又曰:“生生者不生。”且其教以绝圣弃智忘形去欲为行,以无为∵

为宗极,斯比孔则又进,观生机深脉,破前六识分别之执,伏前七识∵

生灭之机,而认八识精明之体,即楞严所谓罔象虚无微细精想者,以∵

为妙道之源耳!故曰:“惚兮惚!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以其此识乃全体无明,观之不透。故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以其识体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故曰:“玄之又玄。”而称之曰:“妙道。∵

”以天地万物皆从此中变现。故曰:“天地之根,众妙之门。”不知∵

其所以然而然,故庄称自然。且老乃中国之人也,未见佛法,而深观∵

至此,可谓捷疾利根矣!借使一见吾佛而印决之,岂不顿证真无生耶∵

?吾意西涉流沙,岂无谓哉?大段此识,深隐难测,当佛未出世时,∵

西域九十六种,以六师为宗,其所立论百什,至于得神通者甚多,其∵

书又不止此方之老庄也!洎乎吾佛出世,灵山一会,英杰之士,皆彼∵

六师之徒,且其见佛,不一言而悟,如良马见鞭影而行,岂非昔之工∵

夫有在,但邪执之心未忘,故今见佛,只在点化之间以破其执耳!故∵

佛说法原无赘语,但就众生所执之情,随宜而击破之。所谓以楔出楔∵

者,本无实法与人也。至于楞严会上,微细披剥,次第征辩,以破因∵

缘自然之执,以断凡夫外道二乘之疑。而看教者不审乎此,但云彼西∵

域之人耳!此东土之人也!人有彼此,而佛性岂有二耶?且吾佛为三∵

界之师、四生之父,岂其说法,止为彼方之人,而此十万里外,则绝∵

无分耶?然而一切众生,皆依八识而有生死,坚固我执之情者,岂只∵

彼方众生有执,而此方众生无之耶?是则此第八识,彼外道者,或执∵

之为冥谛,或执之为自然,或执之为因缘,或执之为神我,即以定修∵

心生于梵天,而执之为五现涅盘,或穷空不归而入无色界天,伏前七∵

识生机不动,进观识性,至空无边处,无所有处,以极非非想处。此∵

乃界内修心,而未离识性者,故曰:“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

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者,是也。”至于界外声闻∵

,已灭三界见思之惑,已断三界生死之苦,已证无为寂灭之乐。八识∵

名字尚不知,而亦认为涅盘,将谓究竟归宁之地,且又亲从佛教得度∵

,犹费吾佛四十年弹诃淘汰之功。至于法华会上,犹怀疑佛之意,谓∵

以小乘而见济度,虽地上菩萨,登七地已,舍此识,而犹异熟未空。∵

由是观之,八识为生死根本,岂浅浅哉?故曰:“一切世间修行人,∵

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

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

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

生诸缘,缘所遗者,正此之谓也。”噫!老氏生人间世,出无佛世,∵

而能穷造化之原,深观至此,即其精进工夫,诚不易易,但未打破生∵

死窠窟耳!古德尝言,孔助于戒,以其严于治身,老助于定,以其精∵

于忘我,二圣之学,与佛相须而为用,岂徒然哉?据实而论,执孔者∵

,涉因缘,执老者,堕自然,要皆未离识性,不能究竟一心故也,佛∵

则离心意识,故曰;“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方彻一心之源耳。”此∵

其世出世法之分,故佛所破,正不止此。即出世三乘,而亦皆在其中∵

矣!世人但见庄子诽尧舜薄汤武,诋訾孔子之徒,以为惊异。若闻世∵

尊诃斥二乘以为焦芽败种悲重菩萨以为佛法阐提,又将何如耶?然而∵

佛诃二乘,非诃二乘,诃执二乘之迹者,欲其舍小趣大也。所谓庄诋∵

孔子,非诋孔子,诋学孔子之迹者,欲其绝圣弃智也,要皆遣情破执∵

之谓也!若果情忘执谢,其将把臂而游妙道之乡矣!方且欢忻至乐之∵

不暇,又何庸夫愦愦哉?此其华严地上菩萨,而于涂炭事火卧棘投针∵

之俦,靡不现身其中,与之而作师长也。苟非佛去,又何令彼入佛法∵

哉?故彼六师之执帜,非佛不足以拔之,吾意老庄之大言,非佛法不∵

足以证向之,信乎游戏之谈,虽老师宿学不能自解免耳。今以唯心识∵

观皆不出影响矣!∵

后叙∵

此论创意,盖予居海上时,万历戊子冬,乞食王城,尝与洞观居士

夜谈所及,居士大为抚掌。庚寅夏日,始命笔焉。藏之既久,向未

拈出。甲午冬,随缘王成,拟请益于弱侯焦太史,不果。明年乙未

春,以弘法罹难,具草业已遗之海上矣!仍遣侍者往残简中搜得之

。秋蒙恩遣雷阳,达观禅师由匡庐杖策候予于江上。冬十一月,予

方渡江,晤师于旅泊庵,夜坐出此,师一读三叹曰:“是足以裱长

迷也!”即命弟子如奇,刻之以广法施,予固止之。戊戍夏,予寓

五羊时,与诸弟子结制垒壁间,为众演楞严宗旨,门人宝贵,见而

叹喜,愿竭力成之,以卒业焉。噫!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

此区区片语,诚不足为法门重轻。创意于十年之前,而克成于十年

之后,作之东海之东,而行之于南海之南。岂机缘偶会而然耶?道

与时也,庸可强乎?然此,盖因观老庄而作也,故以名论。万历戊

戍除日憨山道人清书于楞伽室病后俗冗,近始读大制曹溪通志,及

观老庄影响论等书,深为叹服。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

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及孔子人乘之圣,老子天乘之

圣,佛能圣能凡能人能天之圣,如此之类,百世不易之论也,起原

再稽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