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郭寺几个遗留问题的思考

徐日辉∵

应王耀、王福荣先生之邀,现将有关天水市南郭寺的几个遗留问题考察如下,不妥之处,希望方家指正。

一、∵南郭寺之名

南郭寺之名,因杜诗而享誉陇上。至于何缘而称,则史无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认定,此“南郭”者与齐宣王时之“南郭先生”无关。它是天水历史的产物,杜诗中有答案可寻。杜甫《秦州杂诗》之二称: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诗中记述的隗嚣宫,即赤狄后裔隗嚣于西汉末年在陇右建立“汉复”政权时所兴建的宫阙。方位在古秦州(今天水市)城北山,故杜甫称“城北寺”,今俗称“皇城”,并有汉代遗物出土。杜甫在写完“城北寺”后,又写道: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南郭寺座落在古秦州的城南,与隗嚣宫之称的“城北寺”遥相呼应,故杜甫称之为“南郭寺”。“南郭寺”之“南”与“城北寺”之“北”相对而言,一南一北成为秦州的两处胜景。

南郭寺之“南”是相对“城北寺”之“北”所称。而“郭”者,通“廓”。《释名·释官》日:“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所以宋文豪范成大在其《吴郡志》中将城外的虎丘等通称作“郭外寺”。又段玉裁说“郭,今以为城藁字”。毕沅认为:“郭字作藁,从回,象城禀之重两亭相对也”。据此,南郭寺之“郭”,原为座落在秦州城外的一处城或者是亭。

“南”与“郭”既明,再来看“寺”。寺,本为官署,官舍、又引伸为法度。《说文》称:“寺,官也”。《释名》日:“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就是说“寺”本为办公事的地方,所以官员及工作人员相嗣因袭不断。《汉书·何并传》载:“林卿既去,北渡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颜师古注日:“诸官曹之所通称为寺”。所以李贤注《后汉书》引《风俗通》说:“寺,司也,诸官府所止,皆日寺”。李注又引《风俗通》说:“寺,嗣也,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因而李贤自己也认为:“寺,官舍也”。至此方知南郭寺之所以称“寺”者,与“治,官舍”有关。同时也符合杜诗中“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之“寺”的说法,因为此处之“寺”显然是指隗嚣称王时所居的宫阙,杜甫将其称之为“寺”者,与永平十年(公元68年)以来作为佛教活动场所专有名称的“寺”,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二、∵南郭寺的建寺历史

关于南郭寺的建寺史,同样缺乏记载。依据前文的考察,可以看出该寺的创建与佛教的东渐并无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认为:南郭寺建寺的年代应早于佛教传人的年代。这是因为天水建县的历史是从公元前688年开始的。

第一,依据对南郭寺古柏的科学测定,其树龄已有2300年左右,这个树龄已超过或相当国内几棵有名的古柏,所以杜甫称之为“老树”。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距今2300年正是战国末期秦国统治天水(当时称为邦县)一带的时期。秦统治者勇武尚力,焚书坑儒,又制《挟书律》摧残文化,但却重视保留植树的优良传统。《挟书令》规定“所不去者,医约、卜筮,种树之书”(《史记·始皇本纪》),正因为在秦朝种树受到法律的保证,所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两千多年的“南山古柏”。而且作为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对于今天美化环境发展可持续战略,无疑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这样的年龄为我们考据南郭寺的建“寺”年代提供了依据?

第二,杜诗中没有涉及佛教内容,反映出当时的南郭寺不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至少是开元大地震后没有僧侣活动,这是真实场景的白描,亦可与同期其它诗作为比较。其《山寺》说: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诗中对麦积山的现状作了详尽的记录,其憎少、悬崖置屋、上方重阁,都反映出“山寺”是佛教活动的场所,所不同的仅是衰落而已。但是杜甫说:“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从中丝毫看不出宗教活动场所的迹像。可见杜甫写“山头南郭寺”是相对“秦州城北寺”而言,两“寺”之间应有相同内涵的联系,与“官”与“官舍”有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尚待日后地下文物的证实,尤其是南郭寺的地宫,但愿能推翻我的结论,给世人一明确的答复,我也就不再为此劳神费力了。

三、∵北流泉与井

南郭寺今天无泉,只有井一口,而杜诗则明明讲的是“泉”,而且是水向北流的“泉”。何为“泉”?泉,也可作地下、地下水讲。《左传·隐公元年》载:“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又《荀子·荣辱篇》说:“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再《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墓之深“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三泉,就是三层地下水。由此可见,杜甫所说:“泉”者,未必就是指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地表水,仰或就是指“井”(泉),也未尝不可。

另外,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734年3月19日)秦州(天水)曾发过一次七级大地震,两唐书及五代史志均有记载,史称:“坼而复合,经时不止,坏庐舍殆尽,压死四千余人。”由于此次地震烈度大,造成大范围的山岩崩塌和山体滑坡。今麦积山崖面的大面积空白就是此次大地震所致。在南郭寺的山门前及东部一带,至今仍可明显地看出山体滑坡的遗迹。地震尤其是七级以上的大地震,所引起的地面运动,不仅会使山崩滑坡,也常常改变水位的高低和水的流向。所以杜甫选用“水号”者,当与大地震后泉(井)有关。我们知道杜甫流寓天水时距开元大地震才二十五年,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要恢复和重建七级大地震造成的破坏,谈何容易。因而杜甫在南郭寺看到恰是震后的疮痍,无怪他老人家发出“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的长叹,当是触景生情的心理再现。

四、∵第一山

今南郭寺内有门匾一块,上有米芾从左至右行书“第一山”三字,上款题“米芾书”,下款为临摹时间(1903年),缺少临摹人名讳。但“第一山”经讲解表述,已广为流传。∵∵

“第一山”,又称“第一山字”。原作为宋米芾所书,刻于立碑。碑高八尺五寸七分,宽四尺五分,每字六七寸见方。不具年月。现存于陕西省周至县楼台观中。明赵蜗《石墨镌华》,清王昶《金石萃编》,严长明《西安府志》以及民国武树善《陕西金石志》,宋伯鲁等《续修陕西通志稿》均有着录。又:陕西省留坝县城北15公里处紫柏山下“汉张良祠”中亦有一通直立的碑,上书“第一山”三字,落款为米芾,其字形与南郭寺“第一山”完全一样,可知南郭寺“第一山”之匾,直接来自留坝的张良庙,而张良庙“第一山”碑与周至县米芾书“第一山”碑是何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今南郭寺“第一山”本为不具名讳的好事者所为,颇失原作之风采,但是大概连这位好事者也没有料想时至今日却成为游人流连其下的一道风景。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