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管理:不离传统借鉴现代(《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

作者:中国民族报记者王珍∵

宽容法师,1987年于西安兴教寺礼常明大和尚出家,1989年在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2004年初任三祖禅寺住持。这位有着“博士和尚”之称的住持,曾获得多个学历。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管理系、新加坡华严研究班、九华山佛学院及其研究部律宗系的他,还曾获南澳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南京大学文学硕士、西太平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大学“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董事长班”学习。借此机会,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他。∵∵

记者:从您的个人经历来看,您学过很多不同的专业,获得了很多学位,这些学习经历与学佛有什么关系?∵∵

宽容:我自幼随父母亲学佛,背诵佛学经典。17岁时出家,开始专业学佛。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位呢?我希望通过学习,将社会大学与佛教大学所学的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打好基础,能更好地深入研究佛学,用佛教的说法就是希望达到“自利利他”的目标。在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都有很高的学识,国外的好多佛教人士也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所以他们的佛法弘扬的很好,这与他们的自身素养有很大关系。∵∵

而我的学习范围也是有侧重点的。一个侧重点是禅学,另一个侧重点是佛教管理学。1993年,我开始担任甘露寺住持,九华山佛学院教务长、副院长,身兼三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寺院有一千多年的完整管理传统,但是近一百年来社会变化太巨大,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何将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10多年的探索学习和实践。∵∵

具体来说,寺院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以传统来说,寺院主要是修学弘法、传承传统文化的场所,现在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原有的制度、部门不够用了,必须有更细致的分工,更精确的衡量标准。因此,我希望借鉴企业化的管理动作模式,更系统地、更有效率地管理寺院。∵∵

需要强调的是,我说的“企业化管理”并非把寺院变成企业,追求利润和效益,而是借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需求。∵∵

记者:那您认为,传统管理理念当中哪些是值得保存和发扬的呢?具体来说,三祖禅寺是如何实践将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

宽容:传统管理理念当中,以信仰为核心理念,管理者要有高素质,具备发心、互助、奉献的精神,以及完善的制度,比如四摄、六度、六和、七灭诤法、羯摩法等一些很好的管理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我们针对发展需要增设了很多部门。传统来说,一座佛寺,它设有客堂、斋堂、库房等部门,现在我们延伸增加了慈善功德会,以慈善弘法,还开设了禅意书画院,以艺术弘法,设置了网络工作室、杂志编辑部、寺院修复办公室、三祖禅寺历史文化研究室,已整理出版了五六本书。这些新设的机构运转起来,寺院的软体和硬体同时抓,这就将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机结合了。∵∵

记者:三祖禅寺在传承、弘扬和保护禅宗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宽容:现在,很多人对寺院有一个不圆满的认识,大家以为,烧香、拜佛,就是信仰佛教。其实他们对佛教并不完全了解,最多与佛结了个善缘而已。我们希望从文化方面展示佛教的深厚内涵,弘扬佛教文化,建设“文化三祖禅寺”,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教慈悲、包容、和谐、智慧这些理念的滋润。∵∵

这并不容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善硬件设施容易,盖一座大雄宝殿,虽然工程浩大,但并不复杂,三祖禅寺第一期浩大的工程都已经很快地结束了。但是,要修一本寺院历史沿革的史书,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正在努力做这项工作。目前,三祖禅寺搜集、整理了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它是目前国内拥有《信心铭》资料最多的地方。我们还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专门讲《信心铭》,这也是大陆的法师第一次到海外弘扬三祖的《信心铭》思想。∵∵

记者:对于三祖禅寺的未来,您的愿景是什么?∵∵

宽容:出家人称为僧人,“僧”就是和合的意思,我的愿景是将“和”的思想弘扬,发挥寺院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功能;希望寺院管理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不断学习、进步,对于我个人来说,则是贯彻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