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沙武田教授∵

山西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文殊信仰就是以文殊菩萨为中心的信仰。《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又,晋译《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也说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的清凉山,故五台山自古即被视为文殊菩萨显圣的道场,历代来山者络绎不绝,或巡礼、参学,或建寺、弘法。历代五台山文殊信仰流行于广大的汉人聚居区,而且扩展至周边的西夏、辽,乃至新罗、日本等国。

八到十一世纪,五台山文殊信仰在中原地区臻至极盛,地处西陲的敦煌也深受其影响,敦煌壁画与文献对此都有明确的记载与反映。敦煌遗书中保存了不少有关五台山的文献,包括赞咏五台山的《五台山赞》二十八件、《五台山曲子》五件、《五台山行记》三件,以及《五台山志》、《辞娘赞文》、《礼五台山偈》、《游五台山赞文》、《入山赞》、《五台山诗》等十多件文书。这些五台山文献的存在,是敦煌地区五台山文殊信仰流行的结果。

五台山文殊信仰在敦煌的流行,也表现在大量洞窟壁画及藏经洞绢画中。中唐吐蕃统治时期,壁画中首次看到文殊变中出现五台山图,无疑是五台山文殊信仰传入的结果。文献记载吐蕃人曾向唐王朝求五台山图,说明吐蕃时期对五台山文殊信仰在藏地流传的推动,这一思潮也影响到吐蕃统治下的敦煌。

敦煌石窟中,共保存十二幅《五台山图》,现列表如下:∵

窟号∵时代∵位置∵内容∵112∵中唐∵主室西壁龛下∵五台山∵159∵中唐∵主室西壁龛外北侧∵文殊变中的五台山∵222∵中唐∵

主室西壁龛外南、北侧∵五台山∵237∵中唐∵主室西壁龛外北侧∵文殊变中的五台山∵361∵中唐∵主室西壁龛北侧帐扉∵文殊变中的五台山∵9∵晚唐∵

主室中心柱东向龛内南壁∵五台山∵144∵晚唐∵主室西壁龛外南侧∵文殊变中的五台山∵61∵五代∵主室西壁∵五台山∵榆林19∵五代∵主室西壁∵文殊变中的五台山∵榆林32∵五代∵主室东壁门南∵文殊变中的五台山∵榆林3∵西夏∵主室西壁门北∵文殊变中的五台山∵肃北五个庙1窟∵西夏∵南壁门东侧∵文殊变中的五台山∵

此外,法国吉美博物馆还藏有一件五台山文殊菩萨化现图的绢画(EO.3588)。这些《五台山图》,有些是局部绘出,有些是全图绘出,其时代从中晚唐跨至五代宋初,主要描绘五台山的山峰、佛塔、寺院及佛手化现、金桥、金龙化现……等,文殊种种化现的情景,其中尤以61窟《五台山图》规模最为宏大、内容最为丰富。

五台山图是敦煌石窟中一类较为独特的造像,代表着敦煌地区传统文殊信仰中新的信仰元素的进入,集中体现在莫高窟五代第61窟。61窟是曹氏归义军时期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为一大型洞窟,据藏经洞写本记载,该洞窟俗称“文殊堂”。洞窟主室西壁整壁铺画一大型五台山图,详细记录和描绘了当时五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关系。由历代前往五台山巡礼的僧人们记载可知,五台山及太原地区有专门从事绘画五台山图样的“画博士”,这些图样后经僧人流传各地,以致于各地有五台山图的绘制,莫高窟五台山即是代表。

莫高窟61窟不仅有五台山图,还有中心佛坛上作为主尊的骑狮文殊像,因此在莫高窟61窟形成了五台山文殊道场。这种用画塑结合的方式,把佛教圣地五台山,从华北再现到西陲的另一个佛教圣地——敦煌莫高窟,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地处西陲的曹氏小政权的“祈福”,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地处西陲的善男信女就近“巡礼”五台山的需要。对于一般民众,希望“才念文殊三两口,大圣慈悲,方便来相救”;而统治者则希望“福祚当今,万古千秋岁”。因此,可以认为莫高窟61窟就是敦煌的五台山,如同新罗、日本、辽朝先后所建五台山一样,是敦煌佛教界为了信仰的需要,而创建的五台山文殊圣地。∵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