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界神国东山寺∵“万壑松门昼不关,天开佛界别人间。菩提老树迷孤寺,明镜高台接远山”。“清声嘹亮呜蝉静,枯坐跏趺老纳间。镇日论诗频击钵,白云深处不思还”。这就是古代诗人笔下东山寺的胜景氛围。东山寺是珠乡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如果史料的记载无误,东山寺前身原是南越王赵佗的行宫的话,东山寺的建成起码要比合浦建郡早几十年。

东山寺的年代久远,原名灵觉寺,建于南越国(公元前206——前111年)。到了宋代,灵觉寺已毁。有一个名叫宝山成的禅师路过珠乡,他看到灵觉寺遗址周边有还珠岭,岭下有还珠亭,亭旁有孟太守祠、孟尝风流坊和孟尝衣冠冢等历史名胜,于是就在珠城住下,化缘募捐重建灵觉寺,并改名为“东山寺”。此后,历明、清各朝,几经重建扩修,成为钦廉雷琼上下四府知名的寺庙,有“三廉古刹”之称。东山寺除了历史悠久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寺中的神佛众多,形象逼真,造型威严,形态各异。走进东山寺,置身于这些与人体大小相等的神佛群雕之中,积德行善者,顿觉心神向往,胸怀舒畅,心术不正者,倍感心惊肉跳,气闷怆惶。使人产生佛由心生,神明当头的感受。

据不完全的统计,东山寺中供奉的各路神佛雕像超过一百尊,其中有名有姓,出自经典世家的就有三十多尊,他们的名号分别列之于下。把守山门的享哈二将。神像高约一丈,两将脚下各踏两鬼,怒目圆睁,一副当仁不让的威严。护法四大金刚,俗称四大天王。神像高约一丈,职责是分管四方,护法救世。他们是白脸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蓝脸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红脸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持绢索;黄脸的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幢。四大天的双脚均踏着奇形怪状的神兽,由大天王把守着第二进的天王殿,可保万无一失。天王殿过后便是佛祖释迦牟尼及弟子阿难和迦叶安座的大雄宝殿。释迦牟尼神像居中,阿难和迦叶分居左右。

整座神像高达一丈五尺。整座佛像庄严雄伟,形态逼真,金身灿烂。佛祖造型神态安祥,面容丰满慈祥,一副广渡众生的气度,在众神的护卫中至高无上。与佛祖的庄严慈祥相反,在佛祖座下两边排开的十八罗汉却一个个各展神形,嘻笑怒目,或蹲或坐,或跪或睡,有闭目养神,有抱膝沉思,有老态聋钟,有傲气十足者,就是这些年令不同,经历各异,性情截然的混世神侠们,一入佛门,皈依佛法,却能勤加修炼,进入至高境界。第四进是观音殿。观音大士盘膝闭目拈花坐于莲花座上,金身辉煌,姿态端庄,尽显普渡众生法相。观音殿左侧是阅经堂,右侧是禅房。与观音殿对面的是韦驮殿,韦驮手执降魔宝杵,神态威武刚勇。他是观音大士的护法天尊。

因此,韦驮殿中有联称:“身是将军心护法,志归大士力降魔”。观音殿后的南北两庑,是安放该寺历代主持仙游后的灵位,还有几十尊大大小小的无名木雕神像,这些神爷雕像与寺中主持灵位同安一处,想来是职位不高吧。∵

“文革”中,东山寺里的佛像神雕毁于一旦,两千多年的古刹,惹人神思,起人们无边的惆勾怅和遗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