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故居——国恩寺

何方耀∵胡巧利

在广东省西部西江流域的新兴县,有一条西江的支流——卢溪流经县全境,在卢溪中游有一座小城——集成镇(经省人民***批准,新兴县集成镇更名为六祖镇,2004年2月27日,六祖镇正式挂牌),南十二公里处,有一条山脉,蜿蜒起伏,状若游龙,名曰龙山。国恩寺就坐落在龙山山麓,故也称为“龙山寺”。这里既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居,又是惠能晚年的弘法道场和圆寂之地。因此,新兴国恩寺蜚声海内外,不仅与惠能剃发出家的道场广州光孝寺,收徒弘法三十余年的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并称禅宗南宗三大祖庭,更被誉为“岭南第一禅宗圣城”、“祖庭之祖庭”。∵

一、古寺沿革兴废,尽现佛门沧桑

国恩寺原是六祖故居。惠能之父卢行瑫,祖籍范阳(今北京大兴一带),被贬到岭南新州索卢县(今新兴县),落籍夏卢村,后娶当地女子李氏,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生下惠能。惠能三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着他迁居到了龙山山麓。惠能稍长,便打柴为生。24岁时,因听人诵读《金刚经》而有所悟,继而北上黄梅求法。后来,惠能得到禅宗衣钵,成为六祖,在粤北韶关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弘法30余年,倡顿悟之说,弘见性之学,缁素归附,声闻四方,创禅宗南禅。唐代佛教鼎盛,佛寺遍及各地。僧人地位相应提高,高僧把故居改建为寺院也成了风尚。禅宗五祖弘忍以及北宗领袖神秀,都将故居改建为寺院。惠能故居改建为寺院,也是当时风气所致。国恩寺究竟创建于何年,有几种说法。一说始建于弘道元年(683年),初名“报恩寺”。《龙山国恩寺》记载:“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惠能大师在南华寺命门徒回新州龙山将他的故居建报恩寺。”1现国恩寺编印的《龙山国恩寺简讯》也持此说。但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由泉州招庆寺的静、筠二位禅僧编撰的《祖堂集》则谓,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则天、中宗遣中使薛简迎请六祖,六祖以年迈风疾婉辞,并上表陈谢。九月三日,皇帝回诏,赐摩纳袈裟一领,金钵一口。“其后,敕下赐寺额重兴寺,及新州故宅造国恩寺”。2∵“其后”两字概念比较笼统,没有明确具体时间。《五灯会元》则记:“(神龙)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又敕韶州刺史重加崇饰,赐额为法泉寺(作者按:指今南华寺)。祖新州旧居为国恩寺。”3清乾隆廿三年刘芳修《新兴县志》记载:“龙山国恩寺,在县城南二十五里仁丰都。唐中宗神龙二年,敕于六祖卢能旧宅建寺,赐额曰国恩。”以上三种没有提到六祖改故居为报恩寺,而且从“新州故宅造国恩寺”、∵“敕于六祖卢能旧宅建寺”等字句来看,就是说于神龙三年或神龙二年始建寺。《六祖坛经》也没有“弘道元年六祖命门徒回新州改故居为寺”的记载。《坛经·护法品第九》说:“其年(作者按:即神龙元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综合上述资料,神龙元年始建国恩寺之说比较可信。国恩寺创建以来,历经1300余载,考其兴衰沿革,大致经历了唐宋初创时期、元代沉寂时期、明清复兴时期、民国式微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重振时期。唐宋时期。由于唐宋两代皇帝大多对佛教采取扶持政策,初创不久的国恩寺因而倍受恩宠。尤其是武则天,更是提高佛教的地位,把它置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之前。她还多方延揽高僧,请入大内供养。惠能虽身处岭南一隅,但其创立的南宗顿教,以简捷的**、直取本性的佛性理论而赢得世人瞩目,名震京师。《历代法宝记》说武则天于长寿元年(692年)和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两次派张昌期前来迎请。4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与唐中宗又遣内侍薛简携带诏书抵宝林寺,召六祖进京供养。六祖以年迈足疾婉辞,并托薛简将祖传信衣袈裟呈送皇帝。中宗大喜,敕改宝林寺为“中兴寺”,赐六祖故居寺额“国恩寺”。先天元年(712年)七月,六祖命门人回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次年夏落成。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初八,六祖带领门徒从曹溪回国恩寺住持,开堂说法,弘扬顿教。同年八月初三圆寂于故居。十一月十三日,六祖真身迁回曹溪宝林寺。六祖示寂后,他的弟子如神会、怀让、行思等各化一方,大力宏扬六祖顿教,使南宗禅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取得了禅宗正统地位。尤其是经过晚唐武宗灭佛以后,中国佛教各宗派元气大伤,迅速衰落。而南宗禅由于经过了惠能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因而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经历劫难后迅速恢复并逐渐发展,最后发展成为中国汉语系佛教中的主流宗派。惠能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惠能逝世后一百零三年,即元和七年(812年),当时的广州牧马总上表朝廷,请为惠能禅师加封称号。元和十一年(816年)唐宪宗下诏追谥惠能“大鉴禅师”之号。宋神宗皇帝: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加谥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迎真身及衣钵,入大内供养。并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神宗加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国恩寺作为六祖故居和圆寂之地,成为礼佛者心中的圣地。唐宋时期,僧众数百,香火旺盛。据方志记载,有宋一代,国恩寺多次得到维修。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8年)三月,重建报恩塔。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重修寺宇。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朝奉大夫马希骥、阳江进士彭吴、郡守黄朝清重修报恩塔。宋末至明初。由南宋开禧年间至明永乐初,240余年间,见于史载的修建记录只有两次。一次是在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对报恩塔作了修葺;另一次是在明永乐六年(1408年),对大殿佛像、六祖堂、金刚楼及其两侧僧房加以维修。据明严贞撰《重修龙山寺记》记载,到明正统时,国恩寺已是“栋宇倾斜仅庇风雨,香烟灯炷不绝如线,未有振之者,岂非佛灵犹有待其人欤?寺有田一千八百亩,多为豪猾所噬,余粢不得入于寺,以故缁锡少聚。”∵5可见,这一时期,国恩寺处于沉寂时期。明清时期。明正统以后,国恩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本寺住持正照则起了中兴祖庭的作用。正照,俗姓李,新兴县罗陈村人,在县城夏院国恩寺(即国恩寺的下院)剃发出家,后出任国恩寺住持。眼见祖庭冷落,正照发愿重修。他的宏愿得到了当地官绅的鼎力支持。知县郑谷、典史郑昕带头捐俸倡导,四众弟子纷纷慷慨解囊,先后筹资二十余万缗。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动工,次年竣工。此次维修,扩建了中殿(大雄宝殿)、后殿(六祖殿)、前殿(金刚楼)。中殿塑立漆布饰彩装金佛像,塑如来三宝、文殊、普贤五尊大佛像以及左右护法、迦叶、难陀之像,两侧塑十八***。扩建后的国恩寺,华栋藻拱,金碧辉煌,堪称“南宗第一禅林”。6经过正照的努力,国恩寺又恢复了昔日盛况。隆庆元年(1567年),国恩寺又大修过一次,历时五年才最后竣工。此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邑人欧真义捐资在寺侧兴建龙粤庵;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知县陶若曾修建浴身亭;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知县吴士熙、邑绅赵良诜建山门第一地牌坊,在寺前开凿镜池;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住持自现法师、邑人潘之伯在金刚楼左右两侧建禅房。崇祯六年(1633年),邑人潘尚茂在大雄宝殿前建经堂。崇祯九年(1636年),寺僧自现法师将龙粤庵迁建于寺右。崇祯十三年(1640年),邑人潘稷在寺前建珠亭。清顺治七年(1650年),邑绅麦安与官员邓尔缵、李绮、林慎等捐资,于寺左侧兴建法堂。顺治九年(1652年),邑人伍美符重修山门石桥。顺治十二年(1655年),住持真唯联合邑绅潘毓珩等,对全寺进行过一次大修。至此,国恩寺便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建筑群,殿堂鳞次栉比,气势巍峨庄严,成为广东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大丛林及全国仅存的两大祖师故居之一。此后还于道光六年(1826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行过修葺。7总计有明一代,见于史志记载的修建达10次之多,清代也先后维修过6次。明清时期,可说是国恩寺的全盛期,有寺产三千亩,常住僧众百余人。国恩寺住持兼任县内僧录司(管理佛教的僧官),管理全县各寺院庵堂,各寺庵僧人的调动也归国恩寺方丈负责,夏卢村六祖故居、回龙寺、大稳寺、岱山寺、金台寺、龙兴寺、极乐寺、龙台寺、龙华寺都供奉六祖惠能、七祖神会塑像。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惠能诞辰和八月初三圆寂日,附近几县的信徒均来国恩寺朝拜,人流如潮,邻近乡民在寺前搭棚连续数里,接待香客和商贾,热闹非凡。民国时期。民国38年间,国民***内政部多次提出毁销淫寺,佛教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国恩寺走向衰落。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恩寺的寺产稻田三千亩被没收充公,经济陷入困难,不少僧人只得外出另谋生计,只留下数十人维持寺内佛事活动。1939年春,日机空袭新兴县城,新兴县立中学搬至寺内上课,寺宇大部作课室和师生宿舍。只余六祖殿部分及少数僧房。1943年县立中学迁出后,新兴县田赋粮食管理处集成分处又把寺院房舍作为粮食仓库使用。储存粮食,必然会招惹虫蚁,仅仅一年的时间,六祖殿和大雄宝殿就被白蚁侵蛀得几乎倒塌。1944年,住持自觉及县佛教分会呼吁重修。于是,由地方绅士叶采楠等出面发动,组成“筹款重修国恩寺暨建设龙山下院委员会”∵,全县各乡镇长、中心学校校长列名为委员。1945年春抢修六祖殿和大雄宝殿,翌年工竣。后又建藏经阁,维修了禅房。改革开放后。建国后,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国恩寺曾经历了深重的劫难。改革开放后才又获得了重生。1951年,附近几个村的群众用寺院的房屋,开办了集东小学,招收各村学龄儿童100余人在寺内上课。寺内佛像仍然保存,供信徒参拜。当时有寺僧20余人,他们农禅并举,参加生产劳动,实现自给自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寺院被当作封建迷信和“四旧”,受到红卫兵的冲击。国恩寺的僧人得知红卫兵要来破“四旧”,赶紧将寺中最宝贵的文物——唐中宗李显钦赐的寺门额“敕赐国恩寺”石匾,用灰泥掩埋起来。其他文物还来不及藏起来,红卫兵就已经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就把佛像、碑刻、法器及文物一概砸烂。∵常住僧众也被赶出了庙门,只有鼎光一人居留寺内种蕉维持生计,国恩寺从此停止了宗教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四众弟子纷纷要求恢复祖庭。1980年春,鼎光在四众弟子支持下,向县人民***提出恢复开放国恩寺为宗教活动场所的请求,得到了***的支持,当年成立了新兴县国恩寺修葺委员会,负责集资修葺工作。同年4月,国恩寺维修工程动工。1981年8月7日,广东省人民***正式批复同意修复开放国恩寺。8月26日,新兴县人民***发出通知,正式成立“新兴县国恩寺管理处”,隶属中共新兴县委统战部。8月29日,国恩寺正式恢复开放,鼎光任住持。海内外四众弟子闻知修复国恩寺的消息,纷纷解囊相助。早在1981年春,旅港新兴县同乡会就成立了“新兴县修葺国恩寺港澳同胞捐资委员会”,选出梁文蔚为主任,梁仲伟、梁东生、莫健、刘锦华为副主任,另有委员17人。首期集资50余万港元,寄回家乡用于修葺工程。新兴县城普门精舍、香港定通尼师也筹集了一批资金。经一年半的修建,国恩寺已基本恢复旧貌。接着,增建了协德堂、观音殿、海外厅、方丈室。1984年,港胞梁仲伟捐资在六祖父母坟之右建思乡亭。港胞梁文蔚等又赠送《大般若经》及众多法器。1987年,旅港新兴同乡会在寺右捐建一座两层楼水泥结构香客堂。港胞欧炜捐资在寺后园种植香荔200株。1987年9月,组织“筹建新兴县国恩寺报恩塔委员会”,发动捐资重建报恩塔,1989年4月动工,历时一年五个月竣工。1989年6月29日,国恩寺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鼎光法师从国恩寺发展大局出发,提出将子孙丛林制改为十方丛林制;同时以年事已高,提请退居。经省佛教协会会长云峰及光孝寺方丈本焕推荐,省、县佛教协会及省、县宗教局批准,光孝寺首座定然出任方丈。定然住持国恩寺后,首先完成了六祖报恩塔工程。接着,在四众弟子支持下,于1991年建成山门大牌坊;1992年建成禅房、客房及侧门牌坊;1994年建成六祖纪念堂并维修大殿及傍殿;1995年建成六祖斋堂,重修功德堂和观音殿,整饰寺镜池荷池;1997年塑五百罗汉,并重建珠亭。此外,还重修了六祖父母坟、浴身池、卓锡泉,理护了六祖亲手种植的荔枝树,新建了以弘扬六祖禅文化为主的龙山碑林等。至此,国恩寺寺貌焕然一新。1997年,定然逝世,如禅出任国恩寺当家。如禅法师严持戒律,以振兴禅宗祖庭为己任,继续完善国恩寺的寺容环境。2001年5月23日动工兴建了藏经楼,使国恩寺规制更加完备。∵

二、六祖应化圣迹,宣示佛门神异

坐落在龙山山麓的国恩寺,规模算不上特别宏大,建筑物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园林用地面积120多亩。寺院坐东北向西南,为四进院落,布局严谨。殿堂依山而筑,错落有致,古朴庄严。寺前有珠亭、镜池、“第一地”山门牌坊。寺内以金刚殿、大雄宝殿、六祖殿为中轴线,左右两侧为地藏王殿、达摩殿、文殊普贤殿、大势至殿、四配殿及钟楼、鼓楼、方丈室、客堂、斋堂、禅房等。寺左侧为报恩塔、六祖手植荔枝树、观音殿、功德堂,寺右侧为六祖父母坟、挹翠亭、思乡亭、龙山碑林等,寺后有浴身池、卓锡泉等。国恩寺乃千年古刹,历经无数次维修和重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唐宋时寺宇的建筑风格如何,已无法考知。现存最早描述国恩寺建筑的史料是当地进士严贞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撰写的《重修龙山寺记》,但所述甚略,仅谓:“于明英宗正统戊辰三月进行大修,施工两年,建成前为金刚屋,中为三宝文殊普贤十八罗汉殿,后为六祖堂之三殿,左右两旁为僧房。”9但由此可知,此次兴建已奠定了以三大殿为中轴的建筑格局的基础。由于国恩寺所处之地为潮湿的黄泥土,易招虫蚁,所以每隔三四十年就要进行一次翻修。但根据有关史料来看,自明以来,主体建筑一直保持着当时的风格。虽曾有人提出改变三大殿格局,但最终都没有付诸实施。如今,一进入国恩寺,但见中轴线上的三大殿一殿高于一殿,层次分明。两侧长廊相望,境界幽深,属宋代佛门寺院风格。山门“第一地”牌坊,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上书“第一地”三个大字。门联为“进步方知山第一,入门始觉地无双”。牌坊额上有一幅龙虎汇陶塑,长1.2米,宽0.5米,工艺精湛,比佛山祖庙的石湾陶塑还古二百年,是珍贵文物。此山门独特之处,在于与大门的方向不同。国恩寺依山麓而建,大门向西成“阴门”,不符合中国建筑传统风格,故建山门“第一地”牌坊,使门折向东南,成“阳门”。∵穿过山门,便是天王殿,殿宽14米,深7.7米。金光闪闪的“敕赐国恩寺”大牌匾高悬在门额上,此乃唐中宗李显的御笔。当时,六祖惠能于宝林寺大开禅宗**,其南宗禅的顿悟思想影响及于全国,唐中宗和武则天于是在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下诏书奉请六祖进京弘扬顿悟禅法,六祖以年迈有病而辞谢。其年九月,皇帝颁旨褒扬六祖,诏赐水晶钵磨纳袈裟,香资等物。中宗下诏册封六祖故居为国恩寺,∵并亲书“敕赐国恩寺”匾额以示对六祖的敬仰。“文革”期间,为了使匾额免受破坏,曾铲去敕封皇印,用泥巴把字封上,因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匾额缺玉玺。天王殿大门两旁有黑色木刻门联,上写着:“百城烟火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乃是明代高僧心如和尚的手笔。短短14字,道出了秀丽无比的本地风光,讴歌了六祖惠能的卓越业绩,衬托出至高无上的佛法意境。再进为大雄宝殿,宽14米,深12米,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前设月台丹墀,为唐代建筑风格。殿内有8件各宽64厘米、高28厘米的莲花覆盆石柱础,为唐代遗物。檐廊有两件高宽各48厘米的明代须弥座式石柱础。最令人注意的是,大殿内供奉着二十罗汉像。在中国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大雄宝殿两边供奉的罗汉一般都是十六或者十八个,而国恩寺的大雄宝殿两边为何供奉着二十罗汉?相传,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八月初三日,惠能于故居国恩寺圆寂。为使祖师所创的禅宗正旨流传于世,以神会、法海为首的众弟子便在国恩寺成立“录经堂”,决定把六祖一生所弘扬的正法眼藏整理辑录成书。期间,众多邪魔外道多次前来破坏,由于神会、法海等一批弟子舍身护法,才使邪魔外道的阴谋未能得逞。就在《六祖法宝坛经》将要成书之际,一天半夜,众魔趁大部分护法弟子入睡的时候,前来放火纵烧“录经堂”,妄想把《六祖坛经》全部毁灭。就在火焰将要烧到经书之时,神会奋不顾身地纵入火海,用自己的身体护住经书。法海等弟子随后赶到,把火扑灭了。经书保住了,而神会的身体和脸部却被烧伤了。众弟子为了表达对神会、法海两位高僧的崇敬,尊称他们为护法罗汉,并把他们的法相供奉在国恩寺大雄宝殿两旁。所以国恩寺大殿比其它寺院多供奉两位罗汉。是否真有其事,难以确证。但神会、法海两大弟子在弘扬南宗禅方面所起杰出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国恩寺大殿供奉此二人法相,是肯定他们的突出贡献的一种方式。后殿六祖殿,为明代建筑,重檐歇山顶结构,宽14米,深12米。殿内供奉六祖金身袈裟坐像,与韶关南华寺、广州六榕寺的六祖像造型相同,乃由其弟子、雕塑家方辩所造,故形态逼真,如肉身菩萨。殿内原存有惠能的衣钵、用具及武则天、唐中宗赐给他的金钡、宫灯等物,可惜于“文革”时被毁。国恩寺乃六祖故居,六祖青少年时代在此度过。晚年他又叶落归根,回到故居,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个月。所以,国恩寺内保留了诸多六祖的应化圣迹。最主要的便是报恩塔。《六祖坛经》记载:“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10次年夏末,应是先天二年(713年)的六月。据此,知报恩塔乃惠能命弟子建造。太极元年(712年,这一年有三个年号,太极、延和为睿宗李旦年号,先天为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动工,历时一年完成。报恩塔自建立至今,历经1300年,期间维修情况,缺乏完整的史料记载。1989年重建报恩塔,在塔基挖出一块石块,面上刻着“大中祥符二年岁次己酉三月十四日……六祖大师宝塔……监修区贤逊石匠许应林”字样。此石现立于塔后侧墙上。据此可知,在离六祖建塔约三百年之后的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报恩塔进行了修建。此次修建是重建,还是仅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整修,已无法考证。又发现一块刻有“元至正十七年”字样的塔砖,此砖现存于新兴县档案馆。据此可知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塔壁进行过维修。清初潘毓珩所撰《卢溪通志》记载,报恩塔中石柱上有石刻,刻着建塔时石柱施舍者的姓名和施舍年月,有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和开禧三年以及理宗淳佑三年(1243年)等时间。这些石柱,1989年时尚存残块,字虽剥蚀,但尚有痕迹可辨认。根据这些考古实物,可以推断,南宋这次重修应是重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石块埋入地下作塔基就是最好的说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又一次修葺。明清两代,报恩塔一直存在屹立在龙山上,这从明清两代文人的诗作中便可得知。如明着名理学家陈献章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来游国恩寺,曾写下《龙山吟》六首,其中有“寺旁老塔依然在,却到乾坤种种无”句;弘治七年(1494年)新兴县知县蒙惠《游龙山》诗也提到“到门看塔闻僧话,对景忘机尽日游”;清初潘毓珩《卢溪通志》编列卢溪十景,其中就有“古塔藤阴”一景。至于明代以来,报恩塔有无修建,史无记载。但据理推测,明清两代国恩寺有过几次大的维修,当时对报恩塔应会有所修葺。据《龙山国恩寺志》记载:“1925年,(报恩塔)还存有首层,基底直径宽10米,墙壁砌砖12隅宽的塔身,八角形每角在墙内竖一根石柱,塔外还倒在地下有数根,每根长约3米、宽直径60厘米的大圆石柱。根据石刻记录,地石伏石、布纹塔砖和石柱是宋代遗物。”11由此可知,此塔当为宋开禧所建之塔,为基底直径10米的八角形砖塔。至开禧以前塔的结构形状,已无从考知。民国以来,寺宇乏人保护,塔砖逐渐散失,连残存的首层塔身也不存在了。1981年国恩寺恢复开放后,信众纷纷要求修复报恩塔。1987年9月“筹建新兴国恩寺报恩塔委员会”成立,发动捐资。1989年4月在原址动土兴工,历时一年五个月,至1990年9月竣工。新建的报恩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八角七层,高28.88米,塔下基础深为2.7米,首层直径8米。塔内各层分别供奉禅宗初祖迦叶至二十八祖达摩的28幅石刻像,每层还供有手印各异的地藏白玉佛一尊。每层均有走廊通向外面。塔门匾额“报恩塔”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墨宝。寺东侧有一棵荔枝树,为六祖亲手种植,至今已有1300年,几经枯死而又萌芽抽枝。“文革”期间树干曾被火烧而空心,令人惊奇的是,荔树今仍枝繁叶茂。更为奇怪的是,一般的老荔树都会生虫,六祖种植的这棵荔枝树竟不生虫。清嘉庆举人陈在谦曾以树作诗,其中有“吾师手所植,树老虫不蠹”句。因此,信徒们将它视为圣树,称之为“佛荔”。日本、韩国等信徒来寺寻宗访祖时,均参拜此树。每逢荔果成熟季节,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信众们常来此品尝佛荔果。2003年3月,据广东省绿化委员会普查结果,此树高18.5米,胸围3.72米,是全省古树中最长寿的果树。12现树下立有“六祖手植千年古荔”碑刻。近年来对古荔加强了管护,其挂果量不断增加,今年挂果量约150公斤。寺后有卓锡泉,是六祖惠能回故居讲经说法时所开凿的。因当时追随六祖的门徒很多,用水不足,六祖便在寺后以锡杖击地,令弟子于此处掘地成泉,后人称之为“卓锡泉”。此泉不管是旱是涝、用多用少,其水位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很多信徒视此泉水为圣水。据科学检测,发现此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用来治疗肠胃病和风湿病等。离卓锡泉不远,是浴身池,传说是六祖的沐浴之处。这里本是一处天然的圆形石凹洼,洼池上边,有一极小的泉眼,清水从中涓滴流出,大约一天的时间,正好滴满一池。国恩寺重新恢复开放后,对浴身池进行了维修,池边砌起了约一尺高的边,并在池上盖了个亭子。寺右有六祖父母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写六祖父亲名字卢行瑫,母亲李氏。此坟是六祖亲手所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现在的墓是改革开放后复建的。

三、重视道风建设,弘扬慈悲精神

1981年重新开放以来,经过鼎光、定然、如禅三代法师的努力,国恩寺不仅寺院建设日益完善,寺风道风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重组高素质僧伽队伍。重新开放之时,寺内只有鼎光法师。他一面努力联系海内外僧众,恢复六祖故居旧观,一面着力培养僧才,从海康天宁寺商调数名僧人来住,又在罗定县剃度了几名僧人,并把他们送往北京中国佛学院和南京栖霞山佛学院、韶关南华寺培训班学习。一年后,恢复了朝晚课诵及经忏法事活动,使国恩寺重新敲响了晨钟暮鼓。1989年定然法师出任国恩寺方丈,面对僧众零丁的状况,他招纳僧众,立清规、订制度,使寺风道风建设有了显着改善。1997年,定然圆寂后,如禅法师出任当家,1999年任代方丈,2003年正式升座为方丈。这位北京中国佛学院毕业的法师,更加重视僧伽队伍建设。他想方设法,吸收了一名中国佛学院毕业的佛门弟子来国恩寺。经常组织讲经说法和修禅念佛活动,还礼请中国佛学院的教师来寺讲经,提高寺内僧人的佛学修养和道德修养。同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僧众僧仪整肃、严守戒律。经过几年努力,国恩寺的僧伽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国恩寺僧众在如禅法师带领下,弘扬佛教慈悲精神,利乐有情,自利利他,把扶贫济弱、回报社会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地兴办公益福利事业,国恩寺僧众总是献计出力。2000年,新兴县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资金短缺,如禅法师得知消息,立即与寺内僧作主管部门协商,筹集了40万元,用于两个“中心”的建设。共成镇折马村是一个边远贫困山区,村委会办公楼破败,通往村子的道路状况差,但缺乏改造的资金。国恩寺僧众捐助近十万元,帮助白马村兴建了新办公楼,修筑了硬底水泥道路,从而改善了该村的投资环境,为发展山区经济出了一份力。平时,面对社会弱势群体,国恩寺僧众总是慈悲为怀,伸出援助之手。如为山区孤儿捐助学杂费,为贫病学生送上医药费。对教育、卫生、公路、敬老院等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国恩寺一直热情捐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恩寺为各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捐助的善款达70多万元。自广东省佛教协会开展文明寺庵评比活动以来,国恩寺一直被评为“文明寺庵”和“先进集体”,还被新兴县***命名为“德育基地”。

四、庄严六祖道场,参与文化建设

六祖惠能对传统的印度佛教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创立了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南宗。他创立的顿悟学说,主张人人有佛性、提倡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和经义疏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次飞跃。佛教由此更加深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加深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佛教由此成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教、道教鼎足而立的思想体系,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灿烂和丰富多彩。惠能弟子所编集的惠能说法的记录《六祖坛经》,是中国佛徒着述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着作。《六祖坛经》还被列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部哲学着作之一。***主席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是劳动人民的佛经。他更高度评价惠能,称惠能是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也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欧洲有人把惠能列为十大哲学家之一,并称他是与孔子、老子并驾齐驱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六祖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新兴县是六祖惠能大师降生与圆寂之地,六祖应化圣迹甚多,蕴藏着丰富的禅文化资源。为了弘扬六祖禅宗文化,国恩寺一直把佛教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早在1997年,就编印了《龙山国恩寺志》。2001年,为纪念六祖圆寂1288周年,国恩寺与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六祖惠能思想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于2001年9月23日至29日先后在澳门特区和广东新兴县举行,有50多位来自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和***、香港、澳门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山西、四川、广东等地的禅学专家、高僧大德出席,收到50多篇学术论文。会议主要探讨了“六祖惠能与岭南文化”、“《坛经》的版本与研究”、“六祖惠能与禅学”、“六祖惠能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地位”等方面的问题。?????∵2002年,当家如禅法师编着了《六祖与国恩寺》一书。如禅还主编了《〈六祖坛经〉研究》论文集,一套五册,收罗了百余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佛教界研究《六祖坛经》的论文100余篇。此书于2003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和佛教界的广泛好评。着名学者郭朋称赞说:“这将大大推动《坛经》研究的更加深入,实在是一件加惠学界、教界的盛事。”∵13着名学者黄心川说:“如果全国各地寺庙都像国恩寺这样,重视佛教文化建设,我想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品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14∵为积极响应建设文化大省号召,进一步发掘六祖禅宗文化瑰宝,打造六祖文化品牌,促进六祖故乡经济文化发展,国恩寺僧众发扬“人间佛教”精神,积极参与组织以禅宗六祖文化为内涵的“云浮新兴首届六祖文化节”。文化节于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在六祖镇举行,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晚会;参观龙山国恩寺;《禅宗六祖惠能》等书藉首发式;种菩提、种荔枝植树纪念活动;“六祖论坛”——六祖文化研讨会;新兴六祖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开发新闻发布暨旅游产品展销会等。为再一次广泛地向世人和游客传递六祖故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禅文化,7月3日至12日,国恩寺又与六祖镇***、六祖文化景区、水果协会联合主办了新兴县六祖故乡行——香荔旅游周,主要项目包括参观六祖圣迹,香荔园自助游、瞻仰千年古荔圣果佳景、品尝六祖手植千年古荔真味等等。15∵为了网络时代的需要,在如禅法师的推动下,2004年开通了“六祖禅学”网站(http://www.guoensi.com),站内设有“六祖禅学”聊天室,供喜欢网上冲浪的青年参与佛学讨论。通过上述活动,国恩寺既弘扬了六祖禅宗文化,又为六祖故乡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2年,国恩寺被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宗教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先进集体”;住持如禅法师被评为“广东省宗教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先进个人”。今天,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后的国恩寺,环境清幽,绿树婆娑,宝殿庄严,佛光普照。近年来,前来寻根问祖的海内外信众络绎不绝。六祖故居,南禅圣域,正在逐渐恢复往昔盛况。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