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位于莆田城内,因过去山上盛栽梅树,花木葱郁而得名。其山之东麓有寺,名“梅峰光孝寺”,俗称“梅峰寺”,简称“梅寺”,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由白塘人李泮与其妻黄氏舍地100多亩而创建,为莆田四大寺之一。

梅寺有一口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由名匠蔡通铸造的铜钟,声音洪亮,五更时分,天宇清静,可传至20公里远的江口桥,且音有扬抑能卜阴阳,遇晴则口宏,雨天则挫,有诗赞道:“何处钟声出晓烟,梅寺别有上方天……清音可卜阴阳事,还忆当年蔡氏贤。”故有“梅寺晨钟”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相传,宋绍兴壬子(1132)年,寺住持惠泽、僧觉明等师徒们奋力募缘巨款后,聘请铸钟名匠蔡通承制大铜钟,经过连续三次之铸造,都未能圆成。又于乙亥(1155)年初冬,即第四次铸造之时,他们到龟山福清寺抬扛无了祖师肉身像和慧忠祖师雕塑法像驻锡其寺,于是蔡通再行冶炼,一铸而成,音响方圆。这就是历经二十四年,先后经过四次铸造的“梅寺晨钟”。而今存有的铜钟系民国初年仿宋钟模式重新铸造,钟高164厘米,外径104厘米,重约1500公斤。钟身铭刻《大悲咒》和《钟咒》,古朴典雅,发音洪亮而低沉。每当晨曦初露,钟声频传,悠扬悦耳,深厚绵延,似有“声声入悟”和“唤醒主人梦”之感。它填补了于清光绪十三(1887)年钟楼被烧毁后不翼而飞的宋钟。

寺宇的建筑群傍山而建,错落有致,主次分明,重檐飞,雄伟壮观。中轴以当街而立的为赴朴初书写坊额“梅峰光孝寺”的高大山门石牌坊、天王殿、梅林佛国、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和大悲殿等组成,各殿堂前都有宽阔的石埕和石阶,全长254米。左厢有伽蓝殿、钟楼、尊客堂、斋堂、功德堂和僧舍等。右厢有祖师殿、鼓楼、净业堂、禅堂、方丈室和僧舍等。两旁有宽敞的通向各殿堂的梯层式的长廊。建于峰巅的高近22米的大悲殿凌空高耸,为全寺之冠。坐式观音塑像高达13米,在“慧日破诸门,慈眼视众生”等楹联的环拱下,更显得峻拔,为八闽之最。大悲殿后面有扶梯可登楼上,四周有走马回廊。登楼赏景,荔城风光尽收眼底;环廊远眺,莆阳景致一览无余。其左下有望海亭,右下有卧云轩。全寺占地总面积为5.3万平方米。寺内佛业兴旺,法事发达,山门有一楹联点出其特色。楹联是:“峰顶参梅花,听来八百钟声,声声入悟;门前观沧海,看尽万千春色,色色皆空。”

今日的梅寺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梅寺晨钟”将以崭新的面目,嘹亮的声音去迎接五洲四海的朋友。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