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龙门

坐在西山观赏伊阙风光的,是卢舍那;躺在东山享受龙门山色的,是白居易。∵

卢舍那、白居易在山上看风景,意在龙门山水,然今人之意却不在山水,而在卢舍那、白居易之间,何也?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1000多年前,尚无“胜迹”的龙门“江山”是令人陶醉的,但有了装点此江山的卢舍那和白居易,龙门“江山”就该黯然失色?

如今,一个重构龙门或意在把今人的目光重新引向龙门山色的宏伟计划正在实施中……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白居易口吐此言的时候,正是龙门石窟的黄金时代——那时,在伊水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历经北魏和初唐盛唐的造像高峰,延续了400余年的斩山凿洞、“制造佛国”的浩大工程基本结束。其时,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龛也不过刚刚雕就100多年。在那个时候,卢舍那也许还披着彩绘千佛袈裟,那它的微笑,该是怎样一番景象?普贤、文殊两菩萨可能还画着胡子,它们又是怎样一副酷样?

但白居易只看到了龙门山色,没有看到龙门石窟,只看到了香山寺,没有看到奉先寺。倘若白居易只是到此一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尚可原谅,但他在洛阳龙门饮酒作诗,卜居了18年!

面对中国雕塑巅峰时代的经典之作18年之久,老白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

但白居易以降的1000多年间,“龙门山色”一直位居“洛阳八景”之首,龙门石窟造像一直是中国人的视而不见——最爱记录历史的中国人对龙门石窟造像的书本记录几乎是零,这又是为什么?

“历史对龙门造像的失语缘于它的劳民伤财。当时,倘若哪个文人为石窟造像叫好,那会被圈里人瞧不起的。龙门10余万造像,就没有一尊是文人发愿雕造的。”郑州大学教授、龙门研究院顾问温玉成说,“白居易号称香山居士,但居士照样反对这些耗费民脂民膏的工程。当时的文人大都认同,为了一个莫须有的东西如此耗费民脂民膏,是不值得的,他们对开凿石窟这档儿事,从心理上来说,是抵制的。但龙门石窟大都是皇家发愿开凿的,大骂也不现实,且很多文人并不排斥佛教思想,所以文人们选择了‘冷处理’,写文章时不提这个事儿。”

也有激烈反对的。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那个时代文人的领袖。他在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宣言”的《原道》中,对佛教可谓恨之入骨:“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也就是说,要让僧人还俗,烧佛家的书,改寺院为民房。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还说:“夫佛本夷狄之人……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坚决反对佛教,无疑影响着他之后的文人。

但时间总是可以过滤掉人民的悲苦,艺术总会散发出久藏弥香的魅力,历史总在让我们目瞪口呆——今天的游人从千万里之外不辞辛劳来到龙门,直奔的就是那个再无袈裟、也永远再没人敢给其画上袈裟的卢舍那大佛——今天,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龙门就是卢舍那,卢舍那就是龙门了。

如果从洛阳市区打的到龙门旅游,没准儿司机就会和你商量:“看卢舍那去?60块呀,怪贵的。想省钱吗?想省,拉你到东山公路上跑一圈,不就得了。”这对那些只想看卢舍那的人来说,的确是个很不错的“创意”。坐在西山悬崖上的卢舍那20来米高,东山公路离其不到200米,隔着伊河看卢舍那,自然而真切——在卢舍那眼下看卢舍那,你总觉得卢舍那摆脱不了石头的味道,但站在东山看卢舍那,不仅能看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且那深深浅浅的雕刻在南北长达1公里的石壁上的佛龛,犹如蜂巢犹如棋盘星布眼前。站在东山望去,整个龙门石窟就像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胡须飘然的智者,就像从石头内部跳出的鲜活的生命,烧得你热血沸腾。

当然,出租车司机不用等人耗时、不用空跑了,你一高兴,再多给师傅三五元,这真是眼下特流行的“双赢”。

但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出租车司机与游客合演的这出“双簧”在2003年4月8日永远谢幕了。

4月8日,随着距龙门石窟伊河下游1.7公里处的龙门北桥、距龙门石窟伊河上游3公里处的龙门南桥在4月5日的通车,龙门风景名胜区实行了封闭管理。自此,使用了40多年、位于龙门石窟脚下的龙门伊河公路大桥“光荣退役”,而以前每天路过龙门石窟的约1.5万辆次机动车也从此被赶得远远的。

“龙门大桥将改作景区内的步行桥,它和石窟南侧的漫水桥、西山游览路、东山游览路一起,构成个‘口’字形,游客不用再像从前那样游完西山,还得走回头路了。”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李振刚说,“东山不只是看西山石窟的好地方,其实它本身也有不少质量很高的石窟,如万佛沟、看经寺的佛龛,都是盛唐的作品,是龙门石窟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且香山寺、白园(白居易墓)都在东山,它的绿化也比西山好,以前我们不敢开发,导游也不敢把游客带到东山去,是因为担心出事,你想东山的路上一天跑1.5万辆次机动车,多危险呀!”∵此次龙门景区实施封闭管理,正是洛阳市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庄严承诺。

记者采访时看到,龙门大桥上、东山游览路上都是忙碌的施工人员和轰鸣的机器,香山寺刚刚修葺一新,白园的改造工程又已开始。“一个全新的龙门将在今年7月底呈现在游客的面前。”李振刚说。

但这还不是最后的龙门,因为伊阙之前还横亘着一座高卧伊河之上的龙门大桥,它的巨大体量对龙门空间景观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把龙门大桥改作景区内的步行桥,只是权宜之计。在规划中,大桥是要扒掉的。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将来只保留两个桥头,并把其改造成观景台。没桥后,把西山和东山连接起来的,是仿隋唐样式的人力船。”李振刚说。

龙门古称伊阙,而最早把伊阙称作龙门的是隋炀帝。《元和郡县图志》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之后,隋炀帝果然以伊阙为天门在洛阳建了都,龙门正北就是隋东都洛阳外郭城的城门定鼎门。皇帝是真龙天子,隋炀帝把正对城门和皇宫的天阙称为龙门,也自然而然。

隋的寿命很短,但隋代工匠李春营建的赵州桥,却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石拱桥。赵州桥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桥两端的石拱上辟有两个券洞,这种“敞肩拱”是世界桥梁中的首创。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新中国修建了很多石拱桥,但跨度最大的,却是1962年修成的、破坏了隋炀帝看中的“龙门风水”的洛阳龙门公路大桥,它的样子与赵州桥像极了。

洛阳之南绵延百里、峻极连天的中岳嵩山,构成了古都洛阳的屏障,而在洛阳正南,从嵩山逶迤而来的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两山对峙,崖岸巍然。伊河从龙门喷薄而出,河的两岸,则自古以来就是洛阳通向南方的唯一道路。上世纪60年代,新修的洛(阳)卢(氏)公路走的是龙门山脚下之伊河西岸,新修的洛(阳)界(安徽界首)公路通过龙门公路大桥走的是香山脚下之伊河东岸;1970年竣工通车的焦枝铁路龙门隧道,则“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但从上世纪80年代洛卢公路“让道”,90年代隧道“改道”,到今天洛界公路“让道”,龙门石窟在“很受伤”之后的“反击”,可谓一招毙敌。

“长虹卧波”也好,隔河相望也罢,我们过去总怀有一种在旧世界面前建设新世界的冲动。旧世界永远不可能预知新世界的作为,倒是新世界的人应该知道如何尊重旧世界。

“长虹卧波”很美,但“卧”的不是地方,就成了“丑事”。美与丑,则伴随着我们对龙门的认识颠来倒去地变化着。

认识到龙门石窟的旅游经济价值,不该建的,都建了;认识到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该拆的,都拆了;认识到“龙门山色”是自然遗产,“长虹卧波”就非扒掉不可了。其实,“龙门山色”是自然遗产,这是白居易早就解答过的问题,不然,白居易怎么会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不然,历朝历代怎么总是把“龙门山色”推为洛阳八景之首。

白居易对龙门山水的赞叹,今诵犹新。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大桥拆除后,龙门的水光山色将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龙门石窟在伊河两岸静静地呆了1000多年,直到清末,一些书法家发现了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魏碑书法,但仍然忽视了它的造像、它的雕刻。

这些造像题记给龙门带来了无上荣耀,造像题记中的代表作品“龙门二十品”甚至让一代伟人周恩来感到震撼;这些造像题记也给龙门带来过意外灾难,在上世纪初的动荡年代,龙门的和尚全都死于图财害命的歹徒之手。

“龙门二十品”震撼过周恩来,更在康有为等的推崇下,改变过中国书法艺术的前进方向——它让中国书法不再媚美媚上(皇帝),有了骨气浩气。

字如其人。也许康有为愤而公车上书、周恩来远赴法国寻求真理时,他们的胸中正激荡着这种“骨气浩气”。

因为“堂堂的礼宾司长拿不出500元”,周总理满怀遗憾地离开了龙门

“堂堂的礼宾司长拿不出500元!”这是周恩来在龙门石窟古阳洞内发出的感叹。

“周总理说这话时声音很小。”郑州大学教授、龙门研究院顾问温玉成对记者说,“1973年10月14日,听说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要到龙门参观,我们就临时在禹王池、宾阳洞前摆了两个小摊,因为有100多名中外记者随同采访,我们想借此挣些钱。在禹王池,周总理见到‘龙门二十品’拓本,就拿起来看,一问价格500元,就放下了。至宾阳洞,周总理看到又有卖此拓本的,便小声问礼宾司长韩叙‘带了多少钱’,韩叙说:‘没想到会用现金。我们几个人身上的钱加起来,还不到300元。’见此情景,洛阳的一位领导说:‘总理,我们送您一套吧!’周总理小声道:‘你这个同志怎么能这样讲?’这时,一个随员小声提示总理:‘是否可以让他们先给一套,我们回北京后再把钱寄来……’周总理说:‘不行!’”

从最北边的禹王池,走到最南边的古阳洞,也就是到了“龙门二十品”的大本营——“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周总理终于发出了“堂堂的礼宾司长拿不出500元”的感叹,满怀遗憾地离开了龙门。

洛阳之行,是周总理最后一次到外地参观。“周总理的确喜欢‘龙门二十品’,在魏碑上,总理是下过工夫的。”温玉成说,“周总理也许是在清末民初激烈的‘碑帖大战’中就爱上‘龙门二十品’了。”上世纪初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所写的“国文”试卷,就是很工整的魏碑体书法。

为抢拓片,一帮土匪夜袭龙门。这次洗劫后,龙门就再也没有和尚了

碑帖大战“祸起”康、乾。

康熙崇尚董其昌,乾隆推举赵孟睿啥⒄缘氖榉ㄔ诹轿换实鄣退降内故拖拢贾铝恕肮莞筇濉笔榉ǖ男似稹!埃ü莞筇澹┎豢晌讲痪焕觯笃浼汛Γ抟槐适且印G砸晕酥挚ㄔ谑槭衷蚩桑看蠓蛞啻佣е我俊闭馐且晃慌兰业幕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