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於宋代寺院的转轮藏

黄敏枝(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一∵、前言

笔者过去一直对於寺院经济这一课题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撰写的文章多与这一主题有关(1)。其中有关寺院经营的事业就忽略了火葬这个行业。事实上,由佛教寺院来经营火葬埸,不仅在宋代以来即存在,就是目前的***寺院也还有这样的情形(2)。这是当初撰写<中国的火葬习俗>一文时还不知道的事(3)。除了忽略火葬为事来项目外,也不知道转轮藏亦是宋代佛教寺院的收入项目之一。这就是撰写本文的目的。

所谓转轮藏,或称转轮经藏,或简称轮藏,有时也称大藏或经藏。这是中土自发的产物,与印度并无渊源。宋代的文献均认为转轮藏是起源於南朝萧梁时的傅翕(大士)用铜来制轴转动经函。不过,这种说法恐是伪托而非实情。承赖鹏举医师曾提及是否与经幢有关,因为经幢也是八面。我们所知道的经幢皆是为死去粗人建造,上面以刻有陀罗尼经咒最多。建造经幢花费较多,或许不是一般人能绚办到,但是如到寺院去推动轮藏,则只需较少的施财即可以。

就笔者所了解,它的起源或许是在唐代,外观以八角形为主(4)。因为在白居易文集里已明确提到转轮藏。北宋寺院设有轮藏的已所在多有,故北宋中叶李藏(?至一一零八)∵《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已有“转轮经藏”⑤,可见一斑。降及南宋,就更加普遍。

转轮藏即是将佛经装置於可以转动的轴轮上,用手推动即可运转,藉***的转动,有如抄写、诵经说法一般,可以为死者祈求冥福,为生者求得安乐,其实物目前还有保存下来,即南宋淳熙七年(一一八零)建造,八年完工的四川江油县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⑥。飞天藏建於寺西配殿飞天藏殿中,依据《管造法式》小木作中转轮经藏制度建造。外观如八角木塔,中设轴,下装铁铸轴承,人推可以运转。飞天藏八棱四层,上部还有精美的天宫楼阁。一九八八年云岩寺也因为保存有宋代的飞天藏而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⑦。

飞天藏位於殿内正中处,由藏针、藏轴、梁枋框架、板壁组成内部承重系统。藏轴伸出飞天藏顶,控制於梁架上的巨型厚木夹板中。

整座飞天藏的重量由藏针承受。藏针置於殿内正中圆形地坑中央。藏针下部为针臼,由生铁铸成,固定於基座上,周围用坚硬三合土围护。上部为针珠,为圆球状铁铸,与藏轴连结固定。针珠坐入针臼中,间隙宽约一厘米左右,如注菜油作润滑削,可以运转自如。藏针即《营造法式》所称铁鹅台桶子,又名寿山福海。

藏轴则由一根楠木建造,其上穿插梁枋,连接各层梁枋形成框架。架上铺装板壁,於梁、枋、板壁上出副阶,雕缠龙柱。

飞天藏外观分为藏座、藏身、天宫楼阁、屋顶四层。自地面坑起总高度为十米,藏身层层上收。飞天藏建筑仿佛教转轮藏,但不作藏经之用,属於道教⑧。云岩寺原为道观,明代才改为佛寺。

寺院为了吸引更多的信众前来,对於轮藏的建造无不费尽心思,竭尽能巧,不懂造得美轮美奂,而且装饰珠贝奇珍,四周并彩绘、雕饰有天宫、地狱、人间、日月星辰、风火水土及各种飞天、说法菩萨诸神,和虬龙等,动人心弦,炫人耳目,以达到最好的招徕效果。

有关宋代转轮藏的情形,首先要引用南宋初叶梦得(一零七七至一一四八)撰《建康府保守寺轮藏记》所云:

自汉永平,为佛者始持其书入中国,……至于今不绝。梵语华言,更相发明,其学者又从而申衍之,其说遂充满天下,辑而藏之:皆设为峻宇高甍,雕刻彩绘,借众宝以为饰,竭众巧以为工,苟可庄严者无不至。梁普通(五二零至五二六)∵,复有异人为之转轮以运之,其致意深矣。吾少时见四方为转轮藏者无几。比年以来,所至大都邑,下至穷山深谷,号为兰若,十而六七,吹蠡伐鼓,音声相闻,襁负金帛,踵蹑户外,可谓甚盛,然未必皆达其言尊其教也。施者假之以邀福,造者因之以求利,浸浸日远其本。⑨

建康府保过寺原为江左名刹,遭罹兵火,长老怀祖辛苦经营十四年,拆旧更新,最後则建造转轮藏。按叶梦得於绍兴初年和八年二次出守建康。保宁寺建轮藏时正值叶氏第二次守建康,四年後完工。保宁寺即南唐奉先寺,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已列为废寺⑩。

依据叶梦得的说法,大约在第十一世纪末叶时,有转轮藏的尚不多见,但是後来就蔚为风气,不论通都大邑或穷山深谷的兰若皆争相设置,这是因为利之所超,所谓“施者假之以邀福,造者因之以求利”,一针见血地道出造转轮藏的目的和作用,使寺院纷纷花费巨资来建造。

二、北宋佛教寺院的转轮藏

有关宋代轮藏最早的记录是河北正定隆兴寺北宋开宝二年(九六九)所造的转轮藏。(11)又北宋文彦博(二零零六到一零九七)所撰《永福寺藏记》即云:庆历中(一零四一至一零四八)忝爰立口恩,得立家庙四世於西京。又高曾祖坟在汾州阿弥陀佛灵石、介休二县:父母坟在西京、伊阙县,皆在。有奉坟僧院,各得赐额曰“永福”、“教忠积庆”∵,得拨放童行,泽及大臣之家,至优至厚,……介休空王西院、西京资圣院乃因旧院,已各有藏经;惟永福、教忠院近特舍俸赐金帛,各置经一大藏,付逐院收掌,逐时看转,以克资荐。本院主首、知事僧精严护持,不得少有损失。(12)

按宋代对於特殊身分者向例赏赐功德坟寺(13),文彦博高曾祖坟在灵石、介休二县有空王西院和永福寺坟寺,父母坟在西京则有资圣和教忠积庆二所,其中的空王西院和资圣院因为是指射旧有寺院为坟寺已有藏经。但是,新赐的介休县永福寺和西京伊阙县的教忠积庆院则由他施财各置藏经於寺内。文彦博四所坟寺内的轮藏是否也提供一般信徒转经邀冥福不得而知,因为四所坟寺皆是文彦博私有。

北宋契嵩(一零零七到一零七二)撰有《无为军(庐州府无为州)崇寿禅院转轮大藏记》

即云:

崇寿精舍转轮藏成,乃因天竺(寺)月师遗言,故为书之。按其书曰:崇寿院籍属无为军,为城中之塽垲峡也。昔沙门义怀於此说法聚徒,怀之徒既众且盛,而经教缺然,患其无所视览;而清河张拱感是,遽相率其邑人出财鸠工,谋写先佛三藏之说。而怀师以他命既去,复命今沙门净因往继之。而张拱益与其院僧曰慈愿等,戮力必成其事。既而,因师复使僧处仁等慕匠氏为转轮藏,以置其经。然藏有殿,球殿以众屋,总若干楹,内置佛像法器,金碧照耀,皆俨然可视,其用钱凡七百万。夫转轮藏者,非佛之制度,乃行乎梁之异人传翕大士者,取乎转***之义耳,其意欲人皆预於法也。……然其理幽微,其义广博,殆非众人概然而辄得,故益其藏而轮之,姑使乎扶轮而转藏者,欲其概众普得,渐染佛法,而预其胜缘,则於道其庶几乎!是亦至人摄化群生之一端耳,其意远且大矣。(14)

该记文是仁宗至和三年(一零五六)六月十日所写。按契嵩谓崇宁院为转轮大藏,这是因为在中国将经藏分为大藏和小藏。小藏指的是《般若》六百卷、《宝积》一百二十卷、《华∵严》八十卷、《涅盘》四十卷,合八百四十卷;大藏则依据《开元录》所指四十八藏,八百函,合五千四十八卷而言。(15)所以,有些寺院会因财力的关系先造小轮藏,但是气象制度不够恢宏,以後才再募化,成就大轮藏。崇宁院共费钱七百万创转轮大藏及藏殿和球廊屋舍,当然需要靠转轮藏的每日收入来弥补。

按寺院庋藏佛经并建经阁事属平常,但是,能够将平面收藏的方式改为转动的轮藏,这可是一大转变,而且其功能也由纯粹的阅读佛经,改换成转动佛经,藉以祈福,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因为转轮藏可以让寺院获取收入,又能接引初机的人,所以,寺院对於轮藏的设置就日渐增多,不论是大小寺院或教院、禅院、律院皆热衷兴造,蔚为风气。以下先举出北宋的例子来说明。

北宋陈舜俞(?至一零七二)为乌程县人,尝居秀州华亭县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他曾经为白牛村海惠院撰经藏记。谓寺主赐紫僧奉英,募人书写佛经八百函,五千四十八卷,居人吴氏子施财作转轮藏子6)。另外,他又撰有《秀州(华亭县)资圣禅院转轮经藏记》,记云:

天轮左旋,四时不令而行;地轮右旋,万物不言而生;藏轮此旋,诸法不谕而明,轮之义大矣哉!……然如来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示悟一切缘;……迷尘末路,流荡忘返;善门百启,无一入者;朝讲暮诵,人其难乎?大智创物,严一屋处,以众经聚,号大***,一转万偏∵,能令众生於一念顷含受诸化,是所以速其归也。……推是而议。院有斯作也,悲获饶益,可胜哉。(17)

该轮藏於至和元年(一零五四)三月丁亥奠基,十月辛卯落成。资圣禅院所造的轮藏,对寺院的好处很难道尽。又记文最後的赞语形容转轮藏的华美壮观云:“琅函星环,赤轴金晃,墨宝珍聚,香题金榜。……毂运环循,电走雷振,钟幢前引,歌呗後陈,是为转轮。”可见轮藏上面还有钟幢,并且又有音乐伴奏。

根据这篇记文,知道若将置有经函的轮藏转动,其成效有如将经文讲诵一样,能令众生在最短时间内摄化诸法,让众生迷途知返而悟道,这比平常要靠朝讲暮诵经文者,难易自不能以道理计。

陈舜俞来撰有一篇《秀州华亭县布金院新建转轮经藏记》,记云:

布金院去邑七十里,居有上人曰清已,其行淳白,善护其法。……岁既久,闾里莫不响焉。邑人曰颜霸,乃首施钱二百万,吉其凡所藏经。又相现谋营大屋,为轮而环积之。其後,未就。於是,无无近争投以财,若堂而构,越二年而告成。函以文木,袭以绨锦,载以华轮,瞰以藻阁,……万琢圆磨,明怪幽巧,涂金间碧,严饰杂绘。总用钱千万,前後施者略数百人。……时(仁宗)嘉佑辛丑岁(六年,一零六一)十二月壬辰也。(18)

布金院的转轮藏在清未时,即有居民颜霸舍钱二百万书写佛经,并计画建轮藏和大殿,可惜未能如愿。但是,寺院欲建轮藏的消息却不迳而走,故远近居民约数百人,皆慷慨捐轮,经过二年,共费钱千万,总算大功告成。那么华亭县海惠院、资圣禅院和布金院大约在同一时候建造轮藏。

其实,大约在十一世纪中叶,两浙路寺院建轮藏的风气就相当盛行,如婺州义为县景德禅院也新建轮藏,事见南宋初宗泽(一零五九至一一二八)所撰《义乌景德禅院新建藏殿》,记文提到寺主琳师始建经藏,但仅写有经律一百函,并未完奋。英宗治平(二年(一零六五)院徒契湜又四出劝募,终於有经五百函,五千零八卷(恐误,应为五千四十八卷)。但是,旧有的藏殿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圣卷。神宗元丰中(一零七八至一零八五)居士叶就发念舍财作转轮藏,住持契海也劝化檀施,二年後,终於大功告成。转轮藏建造得宏丽美观,故记文即说:隆厦广阔,饰以珠贝,华轮盛丽,负以虬龙,穷极雕绘,间错文藻,内外一新,远近信仗,四方之人,皆得转轮,是犹振风之过众窍,甘雨之成百谷。……至於布琅函,列朱轴,诚为除众生饥病方便法也。(19)

那么,景德禅院的轮藏除珠贝装饰得华丽堂皇外,还雕刻有虬龙盘其上,其情形或与云岩寺的飞天藏一样。

另据北宋中叶郑佃於元丰三年(一零八零)所撰《明州定海县妙胜寺碑》,提及寺原为甲乙徒弟制,分房而食已长达一百四十余年。至熙宁五年(一零七二)时,院之存者已所剩无几,寺内争讼乃起。遂具状於州,愿改为十方禅院。僧众即一致推举淡交住持。淡交接事後,数年间即更陋换新,振衰起弊,“又因其院之隙,以建转轮宝藏,其费累数百万,皆不烦於求而自应(20)”。淡交新建轮藏的经费居然不求他人而由自己支应,实是一位坚苦自励的高僧。有关妙胜寺新建轮藏的事,若再参照哲宗绍空三年(一零九六)提点二浙刑狱罗适(一零二九至一一零—)所撰《重修妙胜寺碑》(21),则对於寺院之改制和淡交之苦心经营会更加清楚。按重修碑记,寺初名永安,治平元年(一零六四)改额妙胜。熙宁五年(一零七二)主僧元旦向州申请愿改为十方制,并聘广惠院首座淡交开堂。七年,淡交募人为经,作转轮藏。元丰四年(一零八一)淡交回任广惠院住持,改聘智荣住持妙胜。智荣又造释迦殿,并重建廊庑计屋一百五十楹,这是元佑八年(一零九三)冬至绍圣二年(一零九五)秋间的事。所以,次年即请罗适为该寺撰写重修碑记。根据二碑互补,才知道淡交原为广惠首座,被聘请出任妙胜禅寺改制後的首任住持,并在二年後,就变该寺建造转轮藏,由此可见淡交的能力。

另据南宋初刘一止(一零七八至一一六零)所撰《湖州德清县城山妙香禅院记》(22),谓神宗熙守中(一零六八至一零七七)有天台僧了因始来结庐於此。适值疫病大行,了因收遗骸数千加以火化,又乞食以济流民。邑民感动之余,争相出财建转轮藏,并增治堂庑。初营时,无合适轴木,梦神僧相告,乃於寺前溪获得沈木。自了因後,该寺“以禅律相踵,住持者数辈,而转轮藏施利之人未尝有虚日,用是加苇,门序略备”。但是该院仍嫌简陋褊迫,不类丛林.於是,邑人又访求到佛智大师道容住锡。经过道容努力改建一番,总算就绪,而这番整顿却花了十二年(建炎三年至绍兴十一年,一∵一二九至一一四一)之久。而且院原无寺额,也同时申请到安吉县废寺妙香为额,道容即为妙香的第一代住持。

北宋末叶的轮藏也以两浙路最多。如南末初衢州开化县人程俱(一零七八至一一四四)撰有《衢州开化县灵山寺大藏记》即云:寺在开元为大僧坊,(徽宗)崇宁元年(一一零二)∵,其徒从演始建转轮经藏,奔走勤事,五年而後成。下固上壮,爽博宏致,校饰众具,炜奕严好,圣像法籍,俨如化成,屹如宝聚。(23)灵山寺的转轮藏费时五年始完工。程俱另撰有《镇江府鹤林天宁寺大藏记》(24),也提及该寺住持道潜(一零四三至?)在靖康晴二康时(一一二六)为便利众生而作大藏经。虽然记文并没有明确说是转轮藏,但是应该是轮藏不会错。

与天宁寺建轮藏的同年,镇江仪真县天宁寺的妙空大师佛海智讷(一零七八至一一五七),除了营建高达数百尺的僧伽塔外,也建有一座大轮藏,其壮丽甲於淮海一带。(25)

此外,大观中(一一零七至二∵一零)中书侍郎刘达也曾为明州慈溪县普光院撰《普光院轮藏记》,可惜该篇记文没有保存下来。(26)

以上有关北宋寺院所兴造的转轮藏几乎十之七八都是集中在两浙路,或许是因为两浙路经济特别富庶,而且当地崇佛的社会风气也较盛,故需要花费巨赀的转轮藏就差不多以两浙路的寺院较有能力办到。至於其他地区建造轮藏的情形又如何呢?四川似乎也是建造轮藏风气盛行的另一地区。

北宋初王曙(九六三至一零三四)於仁宗天空七年(一零二九)以枢密院直学士出知益州时,撰《觉城禅院记》(27),谓住持元信,俗姓咎,华阳县人,自淳化二年迄天禧二年(九九一至一零一八),积二十年之努力,将该院宇变隘为宽,易蔽灾新,造屋舍二百间,并建转轮藏,缮写十二部经。工程告一段落後,才正式向官方申请到寺额。

北宋末,吴拭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撰《(成都)天宁寺转轮输藏记》即云:是轮藏者谁始图之?曰纯、曰师实;主募事守真、惟选暨彼宗化、为白;出力鸠构滋办迨范与勤。阅三住持,藏则成就。如地中涌,镌镂藻绚,匪金则碧,海神四旋,天人挟持。黄卷赤轴,函帙丽好,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呗音琅琅,作薄伽梵。于时巨轮,其运如风。蜀清信众,若稚若艾,或合其爪,亦或胡跪,欢喜踊跃你我,叹甚稀有。崇宁乙酉(四年,一一零五)斯藏圆满。(28)

成都天宁寺的轮藏历经三任住持始克竟全功,而记文提到轮藏运转时有如从地中涌出一般,轮藏上有各种雕饰,金碧辉煌,而且还有梵咀及动人心弦之法鼓乐音,可说极尽耳目之眩,难怪信众看到转轮藏时赞叹不已。

一九五六年夏,在灌县青城山建福宫侧有《口口山会庆建福飞转道藏记》碑出土(29),铭文中有“徽宗皇帝於口口中有玉虚亦自制飞天法转道藏经序”一段。可见,四川道观也学佛教寺院建转轮道藏这一事实,那么,四川地区的寺院造转;轮藏的风气应该颇为兴盛,乃不争之事实。

卒於南宋绍兴二年的邓肃(一零九一至一一三二)我为南剑州沙县人。曾为其家乡撰《沙邑栖云寺法雨》(30),谓寺欲创轮藏,修撰罗公首先倡议,信众亦相继舍钱,五年後始成。罗公又捐钱百万,令藏经完满成为五千四十八卷。并且又倡议设传经会,道俗参加者有千人之多。可见罗修撰是栖云寺的大檀越。

据王安石(一零二一至一零八六)所撰《真州长芦寺经藏记》(31),知道该寺释智福费钱三千万建轮藏,其土木丹漆、珠玑万金之闳不可名状。南安军长乐院也建有轮藏,事见《东坡全集》(32)。黄庭坚(一零四五至二零五)撰《江州东林寺藏经记》(33),谓在长老常总主持下,建转轮莲华经藏,撰记於元佑六年(一零九一)。澧州夹山普慈禅院也造有转轮藏,是长老传明大师发心所建。院原有大藏经,但无轮藏(34)。

三、南宋佛教寺院的转轮藏

当南宋政权还在风雨飘摇之际,禅院金碧辉煌之经藏化为灰烬瓦砾者不可胜计。南方社会经济在战乱後尚未复更之暗,我们却看到寺院已迫不及待地改建或新建转轮藏。由此可知,轮藏对寺院的重要性了。

建炎四年夏,李纲(一零八三至一一四零)自海上北归,经过南安岩均庆禅院瞻礼定光古佛,并在寺东庑见到新创的转轮宝藏,制度精巧,堂宇深邃,乃景涧、宝谦二僧共同发心募众缘所造(35),撰记则是在绍兴元年六月十八日。

绍兴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如府虞沆致(会稽人)篆盖,正信居士王以宁撰文的临海县义诚乡昌国寺《佛窟山转轮藏记》即云:

南岳道人谓正信居士曰:禅涌顷自七闽来游天台,经行佛窟之山,山子主人私於禅涌曰:“实因奉檄居此,余三十年。始至之日,山荒屋败,像高黮暗,残僧三四,兴无盛烟,宝因……戴月侵星,刀耕火种,五年而食饱,十年而林增。方袍黄冠与夫车辙马迹朝吾门者有饭,夕吾庐者有寝,供须悦可,人靡闲言,而往来者莫我察也。独王居士即我之室揭名,平心若倾,盖知我者。我口募众缘作转轮宝藏,以屋五千四十八卷之言,将成而未有记,欲口累居士,居士其许我哉?”……观口谓宝藏者,天宫蝤崒,地轴妥安,奇鬼巍神,翔舞海面,金碧焕烂,触目惊心,其制作神丽,远近庸有之。……知事僧灵悟立石。(36)

按寺旧名佛窟山,後周广顺二年(九五二)建,末大中祥符元年(一零二八)改昌国寺。乃宝因奉命居山募作转轮藏而正信居士王以宁记述其事。

吉州龙须山原无经藏,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长老秉雍始募缘置经五百函,并欲於寺之西隅建轮藏。含秉雍移席广陵隆庆,怀宗继寺事。居士刘存正、胡瑾、张孝友等听闻轮藏之事,都各出钱百万以上,其他施者也争相舍钱共成其事,乃建大殿并两轮藏。轮藏完工之时,怀宗示寂,继任者数易其人,秉雍又回任能须山。乃请吉州王庭珪(一零八零至一∵一七二)记叙此事之来龙去脉。记文又说:“夫掇拾西方只叶之文为一大藏,用***转之,遂始於傅大士……今之所以聚佛书转大***以张皇其就者,盖不为诸佛说法,为凡夫说法尔。此藏之所以宜建也。”(37)

抚州凵桨自旗何蟠蟠粤郑だ狭巳缱∥辍I苄耸哪甓冀植兀文晔侣涑伞>菟锕鄣募俏目梢灾腊自旗旱穆植厥侨绾胃焕鎏没省<窃疲河忠造固聪螅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