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综述

周玉茹

2003年11月5至7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户县人民***联合举办了“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来自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佛协佛教文化研究所、南京金陵刻经处、山西五台山研究会、洛阳市博物馆、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佛教研究中心、陕西省社科院和***玄奘人文社会学院、***法鼓山等单位的学者、专家、佛教界代表共28人到会。

玄奘圆寂后,先葬白鹿原,后迁葬兴教寺。1942年,装有玄奘顶骨的石函在南京出土,震惊动世界,被奉为至宝。据各种资料记载,迄今为止,南京灵谷寺玄奘顶骨已经被分为十多处供奉。玄奘大师遗骨埋在陕西,顶骨却在南京出土,大师遗骨播迁分地供养问题留下了不少悬案。这次论证会召开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2003年9、10月连降大雨,户县紫阁峪的山洪在“敬德塔”旁冲刷出了一片建筑遗址;二是从2002年春天开始,户县组织当地调研组对紫阁峪进行了将近一年半的调查,形成了《关于玄奘遗骸的调研考证》的报告。

11月5日早上学术论证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陕西省社科院宗教所所长王亚荣主持,陕西省社科院院长余华青致开幕词,原陕西省省委书记张勃兴在开幕式上讲话,黄心川先生代表与会专家学者致辞。开幕式之后,与会专家学者来到紫阁峪山口,步行沿着河沟进山,对峪内疑为佛寺的遗址和“敬德塔”进行现场勘察。专家缘着临时搭好的木梯和脚手架攀上了塔顶,仔细察看了第四层塔壁上的铭刻,塔身的纹饰、造型风格等,与当地山民座谈,询问了解情况。由于秋天的暴雨导致了山洪,冲走了一些地面浮土,冲出了原有建筑的墙基,暴露出不少遗物,有大型方砖、条砖、绳纹瓦残片、虎头瓦当、脊兽残件、绿釉红胎瓷片等等古代建筑和器物的遗物,经考古专家鉴定,其中有唐、宋的遗物。代表们仔细考察了洪水冲出的遗址。已经暴露的遗址断面约有30米长,上层瓦砾堆的厚度从1米多到2米不等。瓦砾堆下暴露出一段墙基,长约1米余,棱线清晰,均为大型长条砖砌就。由于长期掩埋地下,墙基砖的形状保存完整。另外,在瓦砾堆中还间有凝结的灰烬团,显然原来的建筑被火烧过。

11月6日,与会专家学者在现场勘查并审读了户县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围绕玄奘大师晚年及去世之史实、紫阁山历史文化、玄奘大师遗骨与紫阁寺之关系、玄奘大师遗骨流布之史实等四个子课题展开了讨论。户县调研组认为,因为黄巢发塔,玄奘遗骨被寺僧负至终南山紫阁寺安葬,端拱元年,金陵长干寺可政和尚从紫阁寺取走部分遗骨,而今天户县境内紫阁峪现存的佛塔(俗称敬德塔)就是玄奘的葬骨塔。

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先生作了学术报告。黄先生就目前玄奘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作了介绍,着重提出了玄奘的家世和迁播情况,并肯定了玄奘圆寂后遗体确系土葬。他认为玄奘迁葬兴教寺后,因唐末黄巢起义时长安比较乱,盗贼因为觊觎墓中随葬丰厚的财物,最终导致发塔盗墓,遗骨再次迁葬至终南山紫阁寺,这是被后来《建康志》、《金陵志》等志书和出土石函铭文所证实的。黄先生还谈到了紫阁山对中国佛教史的影响,认为玄奘遗骨迁葬紫阁山的结论是可信的。陕西省社科院王亚荣研究员认为,尽管按照佛教传统,僧人圆寂后应当火化,但因为玄奘大师本人的特殊身份,皇帝对他的倚重,丧事不能自主,只能按照中国传统土葬方式举行葬礼,弟子能做到的只能是苇席裹尸,即所谓“篷燎舆”,而不能按照玄奘“丧事从简”的遗嘱来办理。王仲德先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先后在南京;北京、终南山紫阁峪进行实地调查,搜集了大量与玄奘有关的碑文拓片和方志资料,着有《玄奘圆寂后》一书。他认为玄奘圆寂后,先葬白鹿原,迁葬兴教寺,约公元880年迁到了紫阁寺,过了108年后即端拱元年(988)再迁至南京,这是确定无疑的。金陵刻经处吕建福教授认为,1942年南京出土玄奘顶骨时,日本人曾作了详细的发掘报告,石函的铭文与后来的志书记载相吻合,南京大报恩寺塔也有玄奘顶骨来自终南山紫阁寺的记载,因此,玄奘顶骨曾供奉于紫阁寺是确凿无疑的。

关于历史上紫阁寺的文字记载,***玄奘人文社会学院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运喜教授提出以诗证史,即在缺乏直接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从历代文人所留下大量与紫阁寺相关的诗文看出紫阁寺的发展沿革,进一步探讨紫阁寺名称的来源及它与现存的所谓敬德塔之间的关系。陕西师大吴言生教授认为紫阁山、紫阁寺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早在唐代,就有僧人住在紫阁山,唐代鲍荣《秋夜中怀紫阁寺僧》已出现了“紫阁寺”字样,《宋诗钞》、《全宋诗》等宋人的文集中与紫阁寺有关的诗文就有50多首;《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等佛教典籍中也有禅僧在紫阁寺活动的记载。清代《六艺之一录》中有可政从紫阁寺取走玄奘大师顶骨的记载。

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提出了应该将迁葬、转供、迁供、分供这几个概念区分开来。并认为,现有资料已经证明玄奘大师的部分遗骨在晚唐时转移到紫阁峪供奉,紫阁寺的地理位置就在紫阁塔附近,而塔上的铭文对建塔的背景作了记载,因此现存的塔很可能就是紫阁寺塔。北京大学林承节教授认为,除了户县以外,终南山地区再也找不到紫阁峰、紫阁峪这样的地名;塔周围有佛寺遗址,村民的口述史料也提到了这一点,因此,有很大的可能紫阁峪内的佛寺就是紫阁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杨笑天先生认为黄巢发塔是可能的,但是转移到紫阁峪的只是部分顶骨,玄奘遗骨的其余部分又供奉在哪里?值得进一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徐文明教授对七重塔上的铭文进行了重新断句,读出了新意,他认为现存的七重塔很可能是在原来的葬骨塔原址上重建的。王亚荣研究员经过多次实地勘察研究认为:从紫阁峪口到峪内的七重塔,中间再没有发现较大的建筑,峪内其它地方也没有建设大型建筑群的地理条件,已经坍毁的可能就是紫阁寺,从残留的建筑遗物看,塔下就是寺院。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塔本身的样式、风格、文饰及佛寺遗址与紫阁峪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见解,与会专家认为,关于玄奘遗骨,关于紫阁峪内佛教遗存以及各种历史遗迹,还有很多空白有待进一步发掘,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与会学者在会上提出的新观点、新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紫阁寺提供了依据。

与会专家学者经过实地勘察和认真的论证、辩论,最后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少数人意见、尊重事实的原则,在充分发表不同见解和充分听取各界列席人士观点的基础上,就户县境内的佛寺遗址和七重塔与玄奘大师遗骨之间的关系在三个方面取得了一致意见:

一、陕西户县境内紫阁峪就是古代玄奘大师顶骨迁移供奉之地;二、陕西户县境内紫阁峪的佛教寺院遗址,极有可能就是传自古代长安兴教寺,传向金陵长干寺的玄奘顶骨所迁移供奉寺院紫阁寺;三、陕西户县境内紫阁峪现存的佛塔和寺院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建议有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并予以科学的保护。

11月7日,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正式闭幕,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杨学义先生进行了总结,并由玄奘研究中心主任、本次学术论证会专家组组长黄心川先生宣读了《专家意见书》。论证会圆满闭幕。

[本文作者周玉茹,系陕西省社科院宗教所科研人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