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与灵峰寺

作者:一直∵

佛教禅宗有灵峰派,创始人是明代高僧藕益大师,其最重要的着作是《灵峰宗论》。此处的“灵峰”,即位于安吉县城西的灵峰山,距县城约12公里。山有寺,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号“灵峰院”,由梁义遴禅师始创。时吴越王游灵峰,流连岩上之美,回杭后赐“灵峰长兴”匾额,以光山门,并施舍修寺,梵宇一新。宋治平二年(1065年),更名为“百福讲寺”,英宗皇帝赐玉玺一方,以镇山门。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更名为“灵峰寺”。该寺在历史上屡遭劫难。南宋末年金人入侵,灵峰寺香火衰落,大殿被毁;元末战火起,寺院也在劫难逃;清咸丰年间,时值太平军战乱,殿舍俱废。原天台山国清寺住持谛隐大师发大誓愿重兴此寺,八方劝募,不遗余力,重修大殿、山门、禅堂等。“文革”期间,该寺再度受殃。1983年安吉县***定灵峰古刹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现存或新修佛教建筑主要有山门、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僧寮、客房等,并有《重建灵峰寺碑》、《明道人智旭碑》、《范公云碑》、《灵峰百福寺碑记》等碑,以及藕益大师灵塔。寺前古树参天,溪流潺潺;后山竹木茂盛,环境清幽,颇有“灵、古、秀、幽”之气象,是信众修法、香客礼佛之胜地。现为灵峰森林公园,是安吉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

整个寺庙为院落式结构,坐北向南,依山势而建,呈中轴线递次向上,依次层层升高,结构分明,俯仰相应,蔚为壮观。山门为重檐歇山顶式,上悬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灵峰寺”匾额。山门外一棵参天古树,相传为建寺时所栽,果真如此,那么这古树已阅千年沧桑了,古人描写“灵峰寺背枕灵峰山,其右五峰叠起,其左回流迤逦。寺前古树参天,寺周峰峦磋峨,云雨吞吐,奇趣天成,秀气磅礴,万竹生辉”。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融,岩变成灵岩,泉也成了灵泉。

灵峰寺是江南着名寺院之一,为净土宗祖师道场。历经千载,高僧辈出。继创始人梁义遴禅师,宋有仲贤,元有如月、东拙(日本人),明有石峨、藕益,清有苍辉、谛隐等,其中以藕益大师最有名。

藕益大师(1599—1655),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宇,出家剃发后命名智旭,字藕益,别号“八大道人”。藕益14岁从憨山弟子雪岭剃发出家,后住晟溪、温陵、湖州、九华等寺院,但对灵峰寺情有独钟。他雅爱灵峰景秀地幽,33岁时有偈语“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先后四次归卧灵峰,长达十年之久。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在灵峰圆寂,弟子奉骨塔于大雄宝殿右侧。大师着书甚丰,有《灵峰宗论》等50多部221卷,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被后人奉净土宗第九祖师。所开创的灵峰派及他所倡导的一代宗风,由其高徒苍辉法师继承发扬,流布甚广,日本京都沙门光廉比丘在1723年重刊《灵峰宗论》序中说:“余亦尝言,读藕益《宗论》而不堕血泪者,其人必无菩提心”。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赞叹:“言言见谛,语语超宗,如走盘珠,利益无尽。”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平生最崇拜藕益,晚年多病时,仍四易其稿,勉力着成《藕益大师年谱》,同时辑录《律论》中格言。

藕益大师一生学修并重,可谓学有成且修有得。他虽是出家人,但也是至情至性之人。自从学佛后直到晚年,一直谦虚检讨,损己利人。虽专志力弘净土法门,但又显出对佛学的整体贯通。在“自像赞”中他说:“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由他笑,含不沉兮亦不掉。尽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同舟告。”其佛学理论与修行事迹可谓净土行者之典范,其言行身教在净宗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也为风光宝地灵峰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更为当今安吉的生态旅游展示了一种历史底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