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云居寺石经的刻造沿革∵

作者:钟佛谐∵

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我国从隋代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刻造的石刻宝库。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特别是佛教历史和典籍的重要文物,也是世界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关于房山石经在文化史上的价值,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然而由于过去传世的经碑数量极少,大部分石经锢藏在石洞和地穴内,因此要做全面深入的研究是不容易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十分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从一九五六年开始,中国佛教协会和有关部门一起,对房山石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和整理工作,前后历时三年完成。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又把房山云居寺塔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部石经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从而为深入研究房山石经提供了全面、丰富的数据。

石经刻造沿革

我国石刻佛教经典始于北齐。如山西太原风峪祠的《华严经》、山东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徂徕山的《般若经》等,都是北齐时代的石刻佛经。北齐的唐邕自天统四年至武平三年(公元五六八——五七二年)在今河北武安县北响堂山(即石鼓山)刻了《维摩诘经》、《胜鬘经》、《弥勒成佛经》等许多佛教经典,并且留下有名的《鼓山唐邕刻经铭》,历叙发愿刻经的原因、所刻经数及开刻起讫年月。这些石刻佛经,特别是唐邕镌刻石经的事业对后代佛教徒从事大规模的石刻佛经有很大的影响。

房山石刻佛教大藏经始于隋代,创始人为僧人静琬。静琬是北齐时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大师的弟子,他的详细身世和事迹已不可考,但刻造佛教石经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业,这是可以肯定的。从隋大业中一直到他死时为止,约三十年时间,他刻造佛教石经的事业从未间断。关于静琬发起刻造佛教石经的文献记载,最初见于唐初唐临所着的《冥报记》中。《记》云:

“幽州沙门释智苑(按:即静琬),①精练有学识。隋大业中,发心造石经藏之,以备法灭。既而于幽州北山,凿石为室,即磨四壁而以写经;又取方石别更磨写,藏储室内。每一室满,即以石塞门,用铁锢之。时隋炀帝幸涿郡,内史侍郎萧瑀,皇后之同母弟也,性笃信佛法,以其事白后。后施绢千匹及余财物以助成之,瑀亦施绢五百匹。朝野闻之,争共舍施,故苑得遂其功。……苑所造石经已满七室;以贞观十三年卒,弟子犹继其功。”

唐临《冥报记》着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在有关房山石经记事部分之末,唐临自注说:“殿中丞相李玄姡ㄒ蛔鳌省⒋罄砗尚鞯龋晕翟贫A僖允拍甏映导萦闹荩氏缛耍嗤贫6跃虏坏茫ㄍ┰啤!闭馐撬担屏僭缭诔ぐ簿痛恿轿煌胖刑倒闹菔椭窃房淘焓隆U旯凼拍辏ü迥辏┧嫱铺诘接闹荩柿说钡叵缛耍餐凳侨绱耍灰蚓路泵Γ茨芮淄鞑椤S郑荨跺居罘帽肌纷怕迹圃退哪辏ü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