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紫瑞,资圣灵光,谁在拈花处微笑。
秋风,瑟瑟地掠过耳畔,年轻的僧人三步一拜,匐匍心中的的灵山;是谁在碧云天,黄草地,北雁南飞的季节里说,此是大慈佛国;江南的秋雨,丝毫不减婉约的逸致,沙沙地滴落袈裟的一角,叶落菩提,凉凉地影落心扉;又是在多情的季节,慈祥的法师破颜微笑,在瀑布院,阐演着释尊的遗教,道出了此是名山,应梦,怡千秋。
雪窦寺
夜下,灯光漫笔,沉腕拔镫。古老的寺院,在千年的风雨,透出沧桑斑驳的痕迹。掩卷而上,思绪顺着清澈的小溪汇入波澜不惊的平湖。伫立在青锁桥,青嶂拔地而起,倚空的飞瀑在月色的映衬下,犹如飞雪。拾阶倾听,寺院的钟声依稀还在回荡,只有它,才能开启这蕴藏在山里的智慧和生命。雾气蔼黛中,涟漪了心结。
夜读雪窦寺千年的历史,据志乘记载,晋代有尼于雪窦山顶结庐而居,因山以瀑胜,称之为“瀑布院”,是为梵刹辟创之始。
古往今来,我们常常赞叹彪炳史册的骁勇斗士,思慕精忠报国的功名英雄;但却忘记了在黑暗的迷途中,指引我们正确道路的智人,忘记了在尘世间默默擎明灯的修行者,忘记了普渡慈航的缁衣释子。但他们又是这样的从容,这样的无悔,这样的和谐,仿佛前生后世就是要承担人生的悲苦。
尼师,已久远,寺志没有记载她是何方人,生于何年,卒于何月。这一切,好象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给我们开辟了沉重的大山,从此,大山有了寺院,有了生命和智慧。
秋日的味道浓浓的,依稀还能闻到尼师清凉禅语的芬芳的味道。
如果,欲追寻书写雪窦寺的千年历史,我想,纵用生花妙笔,也难以叙述古寺的沧桑几度和丰功伟绩。
只记得,该寺肇创于晋,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中兴于当代,其中高僧辈出,香火代兴,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五山十刹之一,弥勒道场。历代以来,住持的宗派,有法眼宗5人,云门宗9人,曹洞宗8人,临济宗19人,未明宗派者7人,这些住持多属佛门高僧。由于地处名山,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等,并与普陀观音,五台文殊,峨眉普贤,九华地藏列为“佛教五大名山”。
漫步震旦丛林,你会发现雪窦寺与其它丛林不同之处,就是位于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的弥勒宝殿。该殿气势恢宏,庄严巍峨。采用砖木结构传统建筑格式,殿顶覆盖琉璃瓦。殿中央供奉笑颜常开的弥勒菩萨像,四周环列樟木千佛,表“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之意。
站在殿中央,身体不由的匐匍贤劫第五佛,仿佛在佛的眉宇间,在大殿的金橼间,在天地的尽头,在我的心中,在我的梦里,从大圆镜智流出的无尽法喜,在伟大的,庄严的,寂灭的,和谐的静定中实现。
赞美呀,涅磐!
赞美呀,佛性!
应梦名山
余暇时,喜看古人着述,总觉得书里蕴藏着人生的哲理和岁月的故事。
天下名山,皆有御书亭,方显此乃才孕育了才子佳人的千古传说。
雪窦山口的御书亭,与佳人无关,唯有和智人有关。竖着“应梦名山”的石牌,据说是宋理宗亲笔题写,因为仁宗皇帝因弥勒菩萨感化而应梦这座名山。
从残旧的牌石中,明显有拓过的痕迹,淡淡的墨香,看上去有理宗人书俱老的味道,更有理宗慎终追远的无限的惆怅。
夜读广闻禅师的《应梦名山记》曾这样记载:一天晚上,仁宗赵祯偶得一梦,“梦游八极之表”。“八极”者,八方极远之地也。“表”,是屹然独立的突出物,是指拔地而起的山林。赵祯梦醒,恋念梦中所见美景,想查明梦游之处究系何地,即“诏召职方士图天下山川以进”。他浏览了方士所绘众多的山川图,见雪窦山东省“双流效奇,珠林挺秀,渊览超然,默契圣心”,断言此山就是他梦中所游之山。高兴之余,“宜赍优隆,”派内侍张履从京都汴梁专程来雪窦山赠送礼物,豁免徭役,保护山林。
凡夫俗子,在春华秋月中,为延续平生未了的故事,所以有梦者皆属平常。不过天子做梦,往往皆会寻梦,以求是否上天启示,所以仁宗应梦亦给早已闻名的“海上蓬莱,陆上天台”雪窦山又增添了一笔丰富的故事。
“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一首七绝更显名山之特色,绘形绘色,成为绝唱,飞瀑的怪石处,诗人王安石的塑像至今仍然栩栩如生。
雪窦山主峰为乳峰,远处眺望,很像大地母亲的一对双乳,滋养着四明的儿女。峰下有洞,泉水喷出,状如飞雪,故名雪窦山。地处四明东缘,主峰海拔960余米,嵯峨耸峙,奇峰叠障,古人誉它“秀甲四明。雪窦山以瀑布为盛名,知名的如千丈岩,三隐潭,徐凫岩等。
一代枭雄蒋中正曾与这里有很深的渊源,伫倚妙高台,薄雾四合,老人的清癯肖像依旧镶在被文物局重修的颓旧的墙壁上。世事的因缘往往不可思议,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人的声名愈显,不知葬在***的老人是否能听到祖国的亲人的呼唤。祖国已腾飞,民心已畅欣,我们应该团圆了。***,归来吧!
人间弥勒
雪窦山、雪窦寺除弥勒应迹外,它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异彩纷呈,正因为如此,成了名副其实的佛教五大名山。
前面说过,雪窦寺为弥勒道场,这与奉化的契此和尚有数不尽的缘分。
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十一中的“唐明州奉化契此传”:释契此者,不详人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矮胖,蹙额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菹,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有偈曰:“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
通过记载便知,布袋和尚为释迦弟子,法名契此,是今浙江奉化一带人。传记还记载契此和尚常游雪窦寺,在寺多次说法。在佛教诸佛中,弥勒信仰可说是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从道安法师上生弥勒净土信仰到太虚法师提倡五大名山,国人对他情有独钟。走进梵寺,映入眼帘首先便是大肚弥勒佛,不管你在尘世中,有多烦恼,有多羁伴,有多纷扰,只要看到他,抑或闻到他的名号,便顿然心生欢喜,云破日出,洒脱自在。
从《弥勒上生经》我们可以得知,弥勒在释迦教系中,为发起妙有之上音,与文殊遥相应答。现比丘相而继承释迦大法,成为未来佛。据佛教经典记载,弥勒是印度人,出生于印度婆罗门的贵族宽家庭,姓慈氏,名阿逸多,是释迦的弟子。释迦曾说,弥勒寂灭后必得上生兜率陀内院,以菩萨身说法,56亿万年后,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普渡众生,弥勒因释迦亲口预言,而取得了“未来佛”的资格。
弥勒传来中国后,逐步趋于中国化,最显明的标志是弥勒造像为中国僧人所代替,就是前面所说的五代后梁奉化人布袋和尚。
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憨态给后人以丰富的无限的遐思,踯躅于弥勒道场,回味着这位契此和尚留下的法语。
千年的古寺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下,愈显他的价值。
上个世纪,人间佛教倡导者太虚大师首次提议把雪窦山列为五大名山,定为弥勒道场。
为庄严弥勒道场,将继古德芳轨,以怡藏方丈为代表的佛教界僧众,早在1999年就提出在雪窦山筹建露天弥勒大佛的倡议。
2005年9月2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以“国发[2005]254”号文批复同意在雪窦寺修建露天弥勒大佛,社会各界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
国运昌盛,法雨常垂,露天弥勒大佛在十方大德,四海信士的鼎力支持下顺利进行,2006年12月29日奠基法会,***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长老为大佛题写“人间弥勒”四字。2008年11月8日隆重举行大佛开光法会,大佛的圆满铸成,意义十分深远。
弦歌七十年,懋绩映三千。
透过三界时空的邃道,位居内院的太虚上人应以安慰。
踵弥勒行,起大慈于斯世。
如果说当代佛教界有真正圣迹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那么,我想,露天弥勒大佛的铸造不失为最有意义的历史事件。
薄雾缭绕中,千年的寺院,慈祥的大佛,显得格外宁静。年轻的僧人在菩提树下禅坐,淡淡的雾蔼,传来袅袅的钟声,这一静一动的祥和中,涤荡了尘世的惊悸与躁动。龙华盛会,在清凉无言的期待中,愈来愈近......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