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白马山古今

那是一九三四年农历三月十九日的事。这一天原是观音菩萨的生日,白马山有传统的一年一度的庙会——集市贸易。这一年又有什么“孝子出山”,国民党芜湖县***便在这天举行所谓“孝子出山仪式”。消息一传开,轰动江城及附近各县。笔者正值童年,约同几个好奇的小伙伴一道,天没亮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到白马山来赶集和看热闹了。走过火龙岗,便看到山脚下,山窝里,到处是人群。有做各种买卖的,有演戏的,有卖艺的和杂耍的……。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一座土山的一丘坟墓旁有一间低矮的草房,那位孝子就是在这儿“结庐守孝”三年的。当孝子从孝庐里走出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肃静下来,凝神注视,当看到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不成人样时,又都感到有点肉麻。国民党安徽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芜湖县长王铸人主持了“仪式”并讲了话。还送来一只木质大横匾。上面镌文曰:“孝子不匮”。用的是《左传》上《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典故。孝子出庐后,一眨眼工夫,草庐上稻草被人拽光了。说是把这草带回家可以辟邪消灾,降福长寿。

看完庙会和孝子出山,便到白马山上去玩了。山顶东南坡有一座古娘娘庙,庙内佛像庄严。庙后院墙内有一株特别高大的白果树(银杏),高约六七丈,粗要四、五个大人牵起手来才能合抱。据说这株古树已有千年历史,挺立山头,亭亭如草盖。它同繁昌县铜山寺白果树遥遥相望,是一对姐妹树。芜湖人从外地归来,很远就能看到白马山的白果树;一看到白果树就意味着到了家了。所以人们把白果树当作芜湖的标志。后因无人保护,院墙被拆,牧童们在植根下挖洞烧水,煮野菜吃,以致根部受伤,于一九四九年夏被大风吹折,实在可惜。

山西坡的“仙人洞”,就是芜湖八景之一的“白马洞天”。攀崖而下,洞深约五十余米,空间约有四间瓦房那样大。石隙间有泉水下滴,来游的人都要用泉水洗一下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格外明亮。在洞口听当地一位老人说,这个洞不是“仙人洞”,原来的“仙人洞”深不可测,早已堵塞无踪。这个洞很可能就是《芜湖县志》上所说的“紫燕洞”。每年春天,紫燕归来,留恋旧巢,呢喃细语,点缀大好春光。

八二年冬,我奉命去高山小学了解“三结合”建校情况,因而有机会去白马山作一次重游。

车出市区,便见起伏的丘陵上和星罗棋布的山岗上,矗立着高大的建筑群。再前行,峰峦迤逦,连绵约二十华里。其中最高最大的山峰是白马山。它同市北四合山距市中心各三十华里,南北对峙,拱卫江城,气势雄伟。

白马山一带矿产资源丰富。丝瓜山有白瓷土、龙门石,黄山头有陶土,都是优质耐火材料。土山很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壤土。澛港、白马等乡都在这里建立了大型砖瓦厂。火龙岗有煤,小煤矿早就开采了。而优质石灰石蕴藏量极多的白马山,更是理想的生产水泥基地。

车至火龙岗,下车步行,举目四眺,宁铜铁路、皖赣铁路和芜南公路都经过白马山东麓,交通十分便利。火龙岗已是新兴的集镇,现代化的车站、厂房和住宅楼连接了白马山好几个工厂区,覆盖了当年的荒山秃岭和荆棘丛生的原野。一座座高耸的大烟囱,轻烟袅袅;一幢幢高大的厂房,马达轰鸣,房顶迷漫着白色的水蒸气。主峰上空军的雷达在转动,俨若整个工矿区的司令部在作紧张的战斗指挥。

早在一九五八年,长江水泥厂就建成投产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厂很快愈合了十年动乱造成的创伤,并有新的较大的发展,水泥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已经生产出千百万吨优质水泥,供应省内外,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后建的白马山水泥厂第一期年产50万吨水泥的建厂工程,业已竣工,开始正式投产。

越过一座山尾,则见工人新村建在白马山南面一座大山向阳的山坡上。这里三面环山,正前方是开阔的田野,树木、竹林、菜麦,历历在目,景色秀丽。几十幢四、五层楼的工人住宅大楼,一行一行地矗立山麓,十分壮观。难能想到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十分荒凉的穷山沟呢!

白马山的开发,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当地农民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在工人新村前面的马路两旁,乡办、村办和个体的商店、旅社、菜馆、理发铺、成衣铺以及菜市场等,都次第开设起来了。闭塞的山区居然城市化了。这一带原是芜湖县有名的穷山村,农民住的大都是破破烂烂的草房,可是现在他们都住上砖瓦结构的新房。别具风格的小楼房正越来越多地拔地而起。去年高山村还拿出一万三千多元,为小学盖了十一间比较标准的校舍。晚上,站在高山小学北面山坡上眺望白马山,山上山下,繁星万点,宛若夜色下的仙山楼阁,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