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金顶古庙群

梵净山称“古佛道场”,其实就是指金顶古庙群。金顶古佛道场是梵净山之核心,是日是月,古志喻之为“琳宫绀宇”,即是说建筑在天宇之上的佛殿仙阁;环山皇寺觉庵则是登天之梯,古志喻为“月地云阶”,意指无量信众在弥勒佛那净土的月光照耀下,从东南西北四方登临的一步步云中台阶。四大皇庵又分别是朝佛路上的佛子大接引处。真是层层风水层层天,步步登临步步佛。这种人间寻佛况味,应属梵净山所独具。

金顶寺庙群的构建,也就是一座佛山微缩,依旧呈众星拱月状。众山之巅,有三山肩比,惟红云金顶为最奇。山左之月镜山,山右之凤凰岭,为其辅衬。金顶突兀峭耸,劈分双峰。登攀者循石级而上,如蹈空而行。绝险处皆附铁索,始有凭依。连攀三台,方达金刀峡处。峡壁上有定心一池,水容一勺,仅供登山者依次一喝,旋饮旋生,莫测所出。至双顶,左右以天桥连接。身立万仞,空阔无际。顶建两殿,左敬释迦,右谒弥勒。二殿孤峙绝顶,风声凛冽,皆冶铁以作瓦。殿后各有天生石屏倚障,名“说法台”。殿前生有焚香化钱石穴,右名“火穴”,左名“风穴”。朝山期间,旦暮香风飘渺,散满下界。双殿前后,空谷深望,其间太子岩、供养岩、献果岩、藏经岩、拜佛台……皆从绝整中拔地矗空,盘旋罗列,诸多灵异谲怪,令信众应接不暇。

红云金顶与月镜山(老金顶)之间,正殿与四五卫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正殿按《松挑厅志·寺观》记载,原名通明殿,供祭通体光明的弥勒大佛而得名,这也是梵净山古佛道场乃弥勒道场之有力佐证。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敕建时更名报恩寺,清初又更名承恩寺。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隆参和尚重建该寺时更名为镇国寺,此名沿用至今。由正殿所辖卫星殿堂有九皇洞、九皇殿、丹霞殿、观音殿等。这些殿堂都建在洞穴,具有印度最古石窟寺庙之特色一一也说明了梵净古佛道场历史之悠久。

佛信众,观光游客,无论俯瞰仰望,有缘者常有佛光之发现。五彩光圈中,佛祖端坐,满天霞瑞,一地光明。

来源:《名岳之宗梵净山》(吴恩泽)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