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与宁济公祠堂碑

焉支山(唐代称燕支山)雄踞张掖、武威二郡之间,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唐人谓之“连峰委会,云蔚岱起,积高之势,四面千里。”山中松柏苍苍,水草丰美,云蒸雾掩,气象万千。唐玄宗封祀山神,于开元十三年封东岳泰山为天齐王,天宝六载封北岳恒山为安天王,又于天宝十三载封燕支山为宁济公,命太子少保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建宁济公祠堂于燕支山南麓,邀请当时名士杨炎撰写了碑记。杨炎,字公南,凤翔人,玄宗时为谏议大夫杨播之子。史称他文藻雄丽,豪爽尚气,为一时名士,肃宗时曾拜他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在碑记中记述燕支山气象雄伟,曾是匈奴王庭与畜马重地。又述历朝获得马匹的重要,说周武王得马以兴,秦始皇得马以霸,汉武帝得马以断匈奴右臂,声威达于西海。并规定每年盛秋为文武官员祀神之时,同时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崇圣功而怀远略。碑文记述阅兵的盛大场面:“亚旅师氏,旄头弩牙,金鼓七校,车徒十万”,大阅于山外。这里所说的车徒十万,是指参加检阅的边军,代表河西节度所辖7.3万人、陇右节度7.5人共14万余入所派出的部队接受检阅,不可能把10余万人都集中在一起。

碑文词藻华丽,文字简练,叙事错落有致,突现了盛唐文章格调与风采。录全文,以飨读者。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