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志》第五章: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里,浮山往来名人甚多。他们往来浮山,各有自己的追求,或幽居菊隐,或参禅说法,或护法兴佛,或办学育人,或从事革命活动,或寄情山水之间。由于他们在山上的活动和文字渲染,使得浮山更负胜名。

除“佛教高僧”记于前章外,本章将就有关名土子以简介。

左慈字元放,后汉庐江郡人,“学道于天柱山,行游于司空山,隐居于浮渡山。”后在高岩修道炼丹,至今岩内有其炼丹遗迹。

陶侃(259——334)字士行,晋鄱阳人,永平时(公元291年)徙家庐江郡之浔阳。庐江太守张夔招为督邮领枞阳县令,有贤名,后为晋大将军,系陶渊明的曾祖父。在任枞阳县令时,曾游浮山,陆子岩内有其遗迹。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武康人,着名诗人。有游浮山诗文和题刻。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下邽人。历官翰林学士、左拾遗、杭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着名诗人。在贬为江州司马时,游浮山,登缥缈峰。

吕洞宾(798——?)名岩,别号纯阳子,又称回道人,俗传八仙之一。唐京兆人,曾任江州德化县令,在桐城、枞阳游迹很多。如白云岩的“纯阳拔剑处”。浮山的洞宾岩等。在浮山有《雪浪岩》题咏。

吕溱字济叔,宋扬州人。历官翰林院大学士、舒州知州、开封知府、枢密府直学士。在舒州任职时,支持帮助圆鉴大师重修浮山所有寺庙,促使浮山佛教达到鼎盛时期。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吴县人。历任吏部员外郎、开封府知事、饶州知州、龙图阁大学士、枢密府参知、河东陕西宣抚使、户部侍郎等职。卒后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公。仁宗年间,常问法于浮山,并请远禄住苏州天平山天平寺。圆鉴大师晚归会圣岩,坐化后建塔于栖真岩,范仲淹为其撰写了塔铭。

富弼(1004——1083)字彦国,宋河南人。少好学,有奇才。仁宗时出使契丹,言和战之利害,使双方数十年无战事。后与文彦博同为宰相,天下称为“富文”。英宗时封郑国公,再拜为相。后因王安石推行新法,他不能与之抗争而求退。后以仆射判汝州,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卒谥丈忠。仁宗年间,富弼常间法浮山,护持佛法。

周同(生卒不详)宋巢湖人。仁宗年间,为浮山大施主。曾出巨资修复浮山寺庙,建殿宇,塑诸佛菩萨像,使浮山始具丛林规模。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历官翰林学士、右正言,滁州、扬州、颍州知州,参知政事等。任滁州知州时,来游浮山,问法于远禄公,饮酒于醉翁岩。浮山为其改变佛学观点的地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神宗时两度出任宰相,后封为荆国公。在任舒州通判时,曾游浮山,并有题刻和诗咏。

张同之(生卒待考)字野夫,宋和州历阳人,举进士,特授承议郎,知舒州。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除值秘阁,移江西路转运判官。后弃官学道于浮山壁立岩,相传辟谷仙去。今张公岩因其得名,现遗迹很多,有张公炼丹楼(石阁)、石澡盆、石脚盆、杵药池等。

杨杰(生卒待考)字次公,宋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历官中官太常、礼部员外郎、润州知州、两浙提典刑狱。着作有《无为集》、《乐记》等。杨杰常来浮山护持佛法,晚年皈依佛教,为居士。写有《隐贤岩记》。《安徽佛门龙象传》为其立传。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自号山谷道人。汾临人,北宋诗人和书法家。历官实录检讨、着作郎及鄂州、太平、宣州等州知州。在舒州居留期间,曾游浮山,为和尚画像,并为其着作写序。

李冲元(生卒待考)字元中,宋舒州人。晚年与李公麟、李亮工一同隐居于桐城龙眠山,世称“龙眠三李”。元中工书法,常游浮山,撰有诗文。

陆宰(生卒待考)字元钧,越州山阴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之父,官至朝靖大夫,值秘阁,为北宋文学家、藏书家。宣和己亥年(公元1119年)携黄安时、曹无忌、张济等名流游浮山,在金谷、枕流岩有题刻。

赵孟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