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音洞概况

雷音洞为房山石经山藏经洞之一,它与山上其余八洞一同被称为北京小敦煌。

九洞内均珍藏着石刻佛经版,据50年代佛教协会整理统计,共藏石4559方。其中雷音洞珍藏有146方。石经镌刻始于隋大业。《帝京景物略》载:“房山县西南四十里,有山好着白云,腰其半麓,日白带山……藏石经者,千年矣,始曰石经山……北齐南岳慧思大师,虑东土藏教有毁灭时,发愿刻石藏,睯封岩壑中,以度人劫。岳坐下静琬法师,承师傅嘱,自隋大业,迄唐贞观,大祎睟经成。”静琬圆寂后,刻经事业由其弟子玄导、僧仪、慧暹、玄法等人继续主持进行,历经唐、辽、金、元、明,一千余年间共镌刻石经版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分藏于石经山九个藏经洞及云居寺南塔旁的藏经穴内,堪称国之重宝。山上藏经洞分上下两层,除雷音洞外,其余均属封闭式洞窟。洞内塞满刻字石经版,洞口由辟有矮窗的石门封固。位于上层的雷音洞是唯一的开放式洞窟,因四壁镌刻石经,故又称石经堂、华严堂。《双崖集》中曰:“折而南有石堂东向,方广五丈,曰石经堂。堂有几案垆瓶之属,皆以石为之,下以石地使平。壁皆嵌以石刻佛经,字类赵松雪。中四石柱,柱上各雕佛像数百,饰以金碧。堂之前石扉八,可以启闭。外有露台,三面以石为阑,设石几石床,以为游人憩息。”以上记载告知了后人当时洞内外的大致景向。雷音洞除辟有门窗外,洞中四壁嵌满刻有佛经的石版,且洞中立有四根石柱。壁上经版多为静琬在隋大业至唐贞观一段时间内主持所刻,“……雷音殿,四壁镌梵语,悉隋唐人所书∵①∵。”其中有《华严经》、《胜经》、《法华经》、《弥勒上生经》、《维摩经》等,字迹工整、笔法苍劲、镌刻精细,为佛经中之精品。四根石柱雕成八棱状,每面刻有各种法号的带龛佛像,共计1056尊,俗称千佛柱。石柱不仅雕刻精致,且构思巧妙,在洞中具有支撑洞顶作用。整个洞窟被开凿者营建成一座小型佛堂,即可供僧人在内朝拜、举行佛事活动,又可供游人参观游览。

二、修葺概述

始建于隋代的雷音洞,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后人也对其进行过多次修葺。

据元人贾志道撰《重修华严堂经本记》载:“至正改元夏四月,有高丽国僧名慧月者,因礼文殊大士于五台……经房山县西乡里东峰古刹,名曰小西天华严堂,其堂并华严经本等十二部皆石为之,盖有年矣。岁月绵延,住僧云至,堂摧经剥者有之,存基址焉。慧月留止于此,悯其石石摧圮,经本残缺,幸遇资政院使资德大夫龙卜高公、匠作院史大夫觉珠申公,慧月拜礼,详陈其事,公等允其言,布施净财千余缗,命慧月施劳董公,修石户经本,不月余而俱修。”此段记载详述了高丽僧慧月修葺华严堂(雷音洞)的经过。慧月除用布施所得钱财整修洞窟外,还补刻了洞内已残损的五块经版,并留下“高丽国比丘等达牧书字,慧月修补经石五介”的题记∵②∵。明万历二十年(1592),“达观可禅师自五台来,送龙子归潭柘……五月十二日辛未,携侍者道开、法厉、如奇、如印等至石经山雷音窟……师见窟中像设摊敝,石经薄蚀,因命东云居寺住持明亮芟刈之”∵③∵。在达观可禅师的主持下,雷音洞及洞内石经再次得到清理和整修。

来源:北京文博∵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