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终南山】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终南山是秀丽的!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是啊,在山间走着,感觉永远是湿漉漉,凉沁沁的。偶尔一声清脆的鸟叫,和着清风流水,滴溜溜地从树上掉落,抬眼望去,却只见流动的雾霭环绕着青山,那样深的绿,那样密。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着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

终南山又是药王孙思邈出入活动的地方,药王是名医兼名士,有《千金方》传世。他将道教养生理念,渗入中医。中医学本质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相通,研究“医人”,不单纯是自然科学(如“西医”),而是密切关注人处的环境与“精气神”,目标是“仁人”、“关怀人”。中国医药学也是“人学”,带有生命哲学的意味。“医者仁术”,“医者意也”,是为经典。“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医人”与“医国”本质相通。

终南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顶峰盖有圆光寺,供奉着菩萨的灵位。终南山自古就有庐山之称。傅增湘游历终南山,在《秦游日录》里以旅游家的眼光写下了终南山的自然美景:“……孤秀独撑,至上方,则排松送青,山花艳发,恍游匡庐雁荡间,忘其在秦中矣。”

环绕佛堂四周,站立露台,放眼远望。秦岭山脉,群山众影,峰叠成行。苍松林立,巍然挺拔。山峰相依相偎,携手邻里,天山相接,无边无际。阳光下轻烟缭绕,分外妖娆。

终南山里的宗教,经漫长的历史造就与延革,呈现出诸教互相排斥相挠与和谐多元发展的态势和特色。这里是道教的发祥地,“楼观台”是道教最早的道观,“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说经台”相传是老子讲授《道法经》的地方。“楼观”始建于周,后秦始皇在此修建老子庙,经沧桑数代,到唐高祖李渊,尊老子李耳为远祖,重修扩建为“宗圣观”,是道教发展极盛时期。从周代至今两千七百多年,经二十多个朝代,道教一直在这里生发、传播、发展,留下了大量的文物、胜迹和文化遗产。佛教在终南山发展也是泱泱大观。终南的灵山秀水,成了佛教发展的沃土。大大小小的佛寺,散步在大大小小的山峪口。“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借大山之灵秀,氤氲成气候,形成清静肃穆的僧院生活,与纷扰喧闹的民间生活的对比;极乐净土、梵音的梦想与世俗、物欲、诱惑的现实的相反衬;理想与现实、彼世与此世、生与死、天国与人间就这样形象、生动地摆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现实的苦难、不平和难以满足的那部分愿望,借佛祖与法亊而获得心灵的慰藉、补偿、抚平和宁静。

可以说,终南山是中国“人学”荟萃之地,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生长、繁衍、发展之地。“儒、道、释∵”三大文化主脉与“中医”(金木水火土“五行”与“易医相通”“医道相通”“儒医相通”)的“生命哲学”都是以“人”为宗旨,以“人”为目的和归宿。对话终南山,就是与文化经典对话,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活得更好,活出尊严与价值。终南终南,人文的终南,终南文化可以提供给人们以灵魂的根基和终极的关怀,可以为今日多元文化思潮提供崇高的人道之魂和人文精神;更好地把握人的目的、理想、价值和境界。

如果说宗教是另一种世道人心的人文存在,对于群居的国人来说是心灵必需的理想王国;那么诗与文学则是历史与现实的精神存在,对于人情味浓厚的国人来说是心灵张扬的激情王国。人无信仰不生,人无情趣不生。诗情文趣与宗教信仰一样,往往借灵山秀水而生发。因此,终南山的诗文也生机蓬勃,世代不衰。与终南山诗文对话,可以领略如山的诗魂,体味如水的诗情。

与终南山共存着从《诗经》到唐诗的伟大诗篇。《诗经·秦风·蒹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这首古老的“秦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极其美妙的君子游终南山的图画: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树,还有梅树,有陡峭山谷,也有宽宽平地。君子来到了这里,穿着锦衣狐裘或刺绣着花纹的祭服,佩带者将将作声玉佩,红光满面,神采如同君王一般。多么希望这种浪漫荣耀与美妙能长久安康。“寿考不亡”、“寿比南山”的成语,似源于此。这可谓中国山水诗和抒情诗的鼻祖。借山水以寄情抒怀,后来成了中国诗的悠久传统。历代咏终南山的诗文绵绵不绝。到了诗的唐代达到极盛极高,着名的有祖咏《终南望余雪》、李白《下终南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王维《终南山》《终南别业》、孟郊《游终南山》、孟浩然《题终南山翠微寺空上人房》等,有山水诗、抒情诗,有格理诗,也有政治诗。诗以山而生发,山以诗更美妙;山给诗以灵感,诗给山以灵性。终南山因诗而人格化、人文化、人情化了。诗也因终南山而大气、豪放、才思敏捷、透着昂扬向上的生机。诗的终南就这样经历沧桑,挺立在世代文化人面前,引领文化的激情依山水而磅礴。与诗文同繁荣的是书画。历代在终南山隐居的文人吟诗作画,寄情山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终南山留下多少文脉,衍生多少文化意象。画家范宽就曾卜居终南,倾心描绘终南山的高大和雄伟,山谷的幽暗和苍翠。在中国画史上终南翰墨,独具雄浑的气度和魅力。所谓青山依旧在,几度丹青盛。

终南的诗文书画,承载着历代各贤巨匠的人文信息,凝聚着终南山的生命气象,一句诗一幅画的背后,有着极丰富的思想链接。开掘终南诗文书画,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民族文化深处的种种信息存量和奥秘。平生怀此山,悠然赋斯文。走近终南文化,我们就会发现,终南山对我们不是物质的大山,而是精神的大山。人生可以身在官场、市场、情场,身在江湖,但绝不能不进山,不能不进终南山。山水美景,田园风光,是人们生命精神的栖息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生活的妙境;“兴来每独往,胜亊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诗情人生的闲适。终南山给与人们以情感的寄托,理智的启迪,意志的磨励,精神的良医,让人们感到真善美的审美享受。这是我们对话终南山诗书画,获得的精神价值。

终南山是精神的大山!

山水共存,仁智同源,作为精神源流地的终南山,说也说不完。作为山,它不拒微尘,以成其高;不择地域,以成其广;平地而起,以成其雄;行于当行,以成其势;止于当止,以成其位;虚实相兼,以成其丰;虚怀以待,以成其灵;高而可攀,以成其诚;感恩奉献,以成其德;超越凡俗,以成其神;高洁神圣,以成其格。若要成为山,必须有平地起风云的信念,有浩荡绵延的雄心,有建立高度的恒心,有保持圣洁的品性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八卦中的艮卦和由其组合而成的山水蒙、地山谦、山风蛊、山火贲、山地剥、山天大畜、山雷颐、泽山咸、天山煺、水山蹇、山泽损、风山渐、火山旅、雷山小过这十四卦以及艮宫中由其变化而来的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天小畜等四卦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阐明了山的象征意义。

南山应终作为我们精神的支撑,文学艺术的源泉。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