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归来不看山

作者:丁香雨的季节

这,是一座巍峨秀丽古老神奇的山脉。它以154平方公里郁郁苍莽的景区面积逶迤横亘在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大渡河、青衣江犹如两条白色的玉带从它身边流经,波涛滚滚东逝而去。万古江水悠悠淌过,点缀了高山的雄壮浑厚,记录下岁月的沧海沉浮,演绎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水乳相融交相辉映。当年,李白曾为它写诗感叹道:“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写诗赞曰:“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它亦曾被魏晋时期从印度远道而来的宝掌和尚盛赞为“震旦第一山”。它的名字,因两座山峰遥遥相对,缥缈至极,宛若古代女子两弯秀丽的蛾眉而得之。它,就是以旖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佛教底蕴,被授予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虽然人在四川,但是,因种种原因,我却无数次地与峨眉山失之交臂,心里,总是缠绕着淡淡的遗憾。今年八月,立秋刚过、处暑未至之际,此趟终于得以出行,一了我多年未曾实现的夙愿,圆我久未释怀的峨眉之梦。

峨眉山以其“雄、秀、幽、奇”而着称于天下。古往今来,曲折陡峭的山路上,不知嵌满了多少揽胜探奇寻古访幽烧香拜佛的脚印。有道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曾有人说最美丽的风景不是终点而是途中。心中自是渴盼能一揽峨眉所有胜景,但是,因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选择坐车上山,然后再转乘览车的快捷方式直驱金顶。这样,虽满足了登临主峰一览众山小之愿,却无法一一细细欣赏沿途如诗如画的风景,亦成为此次登山的一大憾事。

清晨一大早,我们便坐上了前往雷洞坪的旅游中巴车。出门时,灰蒙的天空中,竟已淅淅沥沥地飘洒起了蒙蒙小雨。层峦叠嶂的黛青远山,笼罩在漫漫雨帘编织的薄烟之中,恰似一位含羞带娇的少女,蒙着一层淡淡的薄纱,那犹报琵琶半遮面的神韵,最是朦胧和神秘。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汽车从山脚缓缓地向半山腰爬升着。一阵阵凉爽的山风,携着缕缕湿润的草木清香,穿过敞开的车窗,向我们迎面扑来,深深地吸一口气,幽幽清淡的山野气息直入肺腑,每个毛孔都无限畅意地舒展着,整个人仿佛都浸润在无边的草木清幽中,由然顿生酣畅淋漓之意。雨点轻轻敲打着铁质的车顶,一点,两点,千万点,和弦成一曲曲美妙而动听的旋律,袅袅回旋在旷达的山野间。

山路一面靠山,一面临谷。靠山一面,树幽竹茂,灌木丛生,藤蔓缠绕,层次分明,郁郁葱葱。因拥有丰富及稀有的植物资源,峨眉山被冠以“植物王国”之美名。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3000余种高等植物遍布重重山峦,包括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及着名的峨眉冷杉和桢楠等等,品种繁多,不胜枚举。一路上,但见苍苍古木直指云霄,皴皱的树皮见证着四季的冷暖变迁岁月的沧海桑田,粗壮的树干上枝横珂斜,姿态各异,茂密的树叶层层叠叠,遮天蔽日,经过雨水的冲洗,更是青翠欲滴、绿意满溢,不禁让人顿生疑惑,这些充满了年轻的活力生命的张力的树啊,真的是一棵棵的古树吗?万竿修竹,一丛丛地点缀其间,修长挺拨的躯干,狭长翠绿的叶片,摇曳在初秋的风雨中,风过处,簌簌作响,这万般凄美迷离的风情,更与何人说?茂密的野草漫山遍野,山涧谷底,悬崖峭壁,处处蔓延着它们顽强的生命,虽然平凡和卑微,却仍然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点绿万分情,装点祖国的万里河山。润湿渗水的崖壁上,不时闪过一簇簇,一串串的野花,淡黄,浅紫,纯白,绛红……它们羞赧地探出身来,向我们微微点头致意。雨滴轻落在舒展的花瓣上,凝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玉露琼浆,仿佛只需轻啜一口,便会醉了整个山林。不时有一两声清脆的鸟鸣从密密匝匝的树叶间传来,循声望去,只见树叶轻轻摇晃了一两下,却不见鸟的踪影,倒是凭添了几分静谧的禅意。

山路临谷一面,山势陡峭险峻,奇石异峰,巍然屹立。茂密的植被一直簇拥着铺就而下,放眼望去,满目的绿意盎然,含烟凝翠,苍苍茫茫波涛起伏。谷底有缠绕于山涧的小溪,一路伴我们逆流而上。溪水清澈见底,映照着苍山古木,淙淙地唱着歌,与细碎的雨声和弦成一曲妙不可言的天簌之音,更显山林的清秀和幽静。水,是山的眼睛,因了水的柔情,水的潋滟,再古老的山脉,也会眼波横横,更加地秀丽和妩媚。间或有几道如练的飞瀑,从崖顶飞流直下,轰然鸣响,跌落溪中,溅起剔透圆润的水珠无数,唱响一曲千古不变的歌谣。溪中有大小不一形状名异的青黛山石,或没于水底,或裸露在外,它们有的嶙峋耸立,有的静默横卧,有的似刀削斧劈,有的若光滑绸缎,墨绿的苔藓星星点点地装饰其间。这些沉寂的山石啊,就如此年年岁岁隐匿于深山之中,无语地亲历着人类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朝代更替……只是,世间的纷繁芜杂人情冷暖自与它们无关,缄默,或许还有思索,是它们唯一的选择。

到达雷洞坪时,淅沥的小雨已停,被一路走来渐渐浓稠的白色雾岚所代替。蒙蒙的云雾瞬间包围了刚下汽车的我们。只觉清新冰凉的雾汽迎面袭来,似雨非雨,若雾非雾,沾衣不湿,脸上却顿生湿润凉爽之感。云雾自深谷幽壑升腾而起,整座山,都氤氲在一片白茫茫的烟云之中。四处素涛银海,漫无边际,一景一物,都笼罩在白色的烟雾中,犹显朦朦胧胧缥缈虚幻。游走在云雾间,恍惚中,竟生错觉,疑为落入人间仙境,抑或已飞升成仙。雷洞坪地处峨眉山高寒地带,一出车门便已感温度霎时骤减,我们慌忙拿出包中外套裹在身上。张开嘴轻轻哈出一口热气,竟有白色的雾气飘然而出,融入雾岚。山下的常绿阔叶林在这里已不寻踪迹,唯见棵棵冷杉挺拔虬劲,直插霄汉。云涌雾腾之际,赋予杉树动感之美,苍劲冷峻中又凭添了千般柔骨万种风情。置身于苍茫烟云中,那句熟稔于心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我的脑海里悠悠浮出。

在雷洞坪简单地用过午餐后,我们便沿着石梯拾阶而上,向览车的上车地点——接引殿方向挺进。窄窄的山路上,五颜六色的服饰络绎不绝地向上蜿蜒穿梭。从底处望去,竟似一条彩色的长龙。石梯的两旁,布满些许苍绿的苔痕,错乱地长着混杂的野草,它们就这样,与世无争地立于路侧,栉风沐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迎接着客来客往,守候着晨昏替换。行至一U形山路旁时,忽听有人大呼:“快看松鼠!”在原木栏杆的外围,一只约摸手掌长的小松鼠,正伏于悬崖边上,隔着层层轻悠飘浮的云雾,悠然自得地吃着游人丢下的食物。它有一身光洁的黑褐色条纹毛皮,眨巴着一双机灵清澈的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后肢支撑着小小的身体,前肢正捧着食物,悉悉索索地啃得个津津有味。它的位置就在悬崖的边缘,下面便是云雾弥漫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它却优哉游哉,不知危险,让人看着不禁双脚打颤替它担忧。不过很快地,我就知道我的担忧是多么地幼稚和多余。不知是谁的脚步惊扰了它,它灵敏地纵身一跳,丢下手中的食物,顺着绝壁上的藤蔓“吱溜”一声滑到悬崖下面去了,任我们秋水望穿,也不见它的踪影。心中怅怅然,后又不禁释然。峨眉山有着幅员辽阔的森林资源,是2000余种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亦被称之为“动物王国”。尽管此次出行未能见识久负盛名的峨眉藏酋猴、枯叶蝶、弹琴蛙等珍稀动物,但是,能与一只充满灵性的小松鼠邂逅,也算是为匆忙的旅途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情趣。

到达接引殿后,览车载着我们向云雾的更深处快速滑去。几个小时的山路路程,因了览车的方便快捷,缩减为短短的三五分钟。此刻,浩大的苍穹间,唯余一片苍茫的白,团团紧裹着我们,上,无法看见山顶,下,无法窥视谷底。想想,所谓的腾云驾雾,大抵也不过如此境界罢了。

刚才明明还是浓雾锁重云,抵达金顶之时,却又是云开雾散,金光灿烂。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滞留于身的寒意,针形的树叶在倾泻的天光中轻盈舞蹈。诡谲多变的万千气象,真实地诠释了峨眉山“一山有十景,十里不同天”之妙传。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拨3077米,与最高峰万佛顶遥遥对望,相互呼应。金顶四大奇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由古至今,一直为世人心驰神往趋之若鹜。不仅如此,金顶还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普贤菩萨道场。踏进峨眉山门迎宾广场,便可远远看见凝重的红色岩石上,气势磅礴地书写着几个烫金大字——“峨眉者山之领袖”“普贤者佛之长子”,足可见普贤菩萨在佛教中不可摇憾的至尊地位。相传公元一世纪时,佛教便传入峨眉。佛家在此山清水秀之宝地,踩出条条蜿蜒曲折的陡峭山路,修寺建庙,弘扬佛法。管它朝代替换,风云叠涌,朝圣者依然纷至沓来,顶礼膜拜。整个峨眉山中,大大小小寺庙便有20余座。不管大寺小庙,终日梵音缭绕,香火氤氲。苍翠古木掩映段段红墙的史迹,晨钟暮鼓敲响千年山林的沉寂。白云悠悠,千载而过,峨眉山源远流长的佛教历史,凝晶成深远厚重的佛教文化,成就了众多大德高僧。峨眉山,当之无愧,天下闻名遐迩之佛教名山。

十方普贤菩萨铜像威严地屹立于巍巍金顶之上,阳光普照下,通体泛着熠熠的祥光瑞气。十方普贤金像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金佛,铜铸镏金,工艺精湛。佛像通高48米,总重量竟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普贤高坐莲台和大象之上,集日月光华,看人间百态,叹众生俗念。所谓“十方”,有两个喻意,一是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三层,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分别代表世人十种不同心态。看来,世人之心,其实万万不可妄想瞒天过海,菩萨均会一一尽纳眼底。

我们沿着石阶砌成的宽阔的朝圣大道,满怀一颗虔诚之心,走近普贤菩萨,走近无边佛法。朝圣大道两边,有汉白玉的六牙白象护道。关于六牙白象,在佛经中曾有详细记载,说释迦牟尼之母摩耶夫人,怀孕之时曾梦见一头六牙白象腾空而来,并从右肋进入她的身体,尔后降生释迦牟尼,此后六牙白象成了佛祖的坐骑。而自幼归皈佛门的普贤菩萨,因德高超群功德圆满,并且行愿重实践,释迦牟尼便派普贤到峨眉山传授佛法,并赐予自己的坐骑六牙白象,意喻佛教的弘扬。此后,六牙白象亦成了普贤的坐骑。行走在峨眉山之巅的普贤道场,感受着无边无尽的佛教文化,利益场上的争斗,红尘之中的繁芜,岁月走过的沧桑,在此时,在此处,竟显得如此地无足轻重,不足挂齿。菩萨在前,丝丝杂念,点点贪欲,荡然无存,唯余心灵的纯净和清爽。

倏忽之间,随着一阵凉爽的山风袭来,浓密的云雾瞬间弥漫了整个金顶,十米开外的普贤,也在浓雾深处,隐隐约约,影影绰绰,为威严的佛法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那番“荡胸生层云”的诗般意境,亦在此刻得到了深深体会。霎时功夫,又是云开雾散,天光灼目。云上金顶,纵情地感受着云聚云散,雾来雾去,一如短暂的人生般,来去无踪,变幻无常。

金像的台座上,层层台阶,放置着游人香客的许愿油灯。上下数层,盏盏如豆的灯光,闪烁明灭,蔚为壮观。台座内空,里面亦供奉了普贤菩萨。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或双手合十顶礼膜拜,或虔诚祈祷随喜功德,或点亮油灯祈求庇佑。菩萨高坐莲花之上,神色庄重,凝眉不语。普贤的金像后面,便是庄严雄壮的铜殿,铜殿左侧是银光闪耀的银殿,铜殿后面是依山势而建、高出一个平台的闪着灼灼金光的金殿。三殿与普贤金像构成了金顶浑雄辉煌的建筑群落,三殿均面朝金佛,呈拱卫之势,殿宇轩昂,层次分明,气势恢弘。挑梁飞檐间,可窥流畅的线条布局。彩绘生香中,造就宏丽的飞阁流丹。

走上金殿后面的观景台,尘世中芸芸众生之一的我,亦与众人一样,期盼着一睹峨眉山四大奇观之一——云海,意欲以大快朵颐之势,一饱俗人之眼福。至于另外三大奇怪,便是早已知道,终是与此行无缘。想像中的峨眉云海,应当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气势磅礴。想像中的峨眉金顶,还可遥望白雪皑皑的贡嘎雪山,俯瞰万千林立的群峰。殊不知,那些景色,只美丽在别人的文字里。站在悬崖峭壁边,展眼望去,唯有浓得化不开的云雾,氤氲在深不可测的谷涧之中,雾岚从谷底升腾而起,朦朦胧胧地弥散在半空之中。缥缈迷离,若梦似幻。苍茫之中,世界唯余一片白色。崖壁边一朵摇曳的野花,小巧的花瓣,在雾岚中几许凄迷地绽放着,竟是有着那么不引人注目的美。我觉得,它正向我轻轻招手,让我忍不住向它探身而去。它,瘦弱的身躯,悬于绝壁之上,纳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究竟,默默地开放了多少个暑来寒往?声声木鱼,袅袅青烟,是否也曾修渡它一颗充满佛性的心?它才会如此坚守着岁月的平淡,沉浸于心灵的寂寞。我的心里,湿润的感觉渐次充盈,似乎,正被无声地涤荡着,仅留一片于峨眉山上采集到的云雾般的纯白,是那种文字亦无法抵达的净。此行虽不见云海,亦不生遗憾之感。

峨眉之行,在浮光掠影中,匆匆而过。烟雾中的群山峻岭,印象中的飘逸仙境,沐浴在大山深处的庙宇殿堂,鼓乐钟鸣仿佛还在耳旁萦绕不断。古木幽深,淹没了来回的小径,多姿风韵的山光掠影,陶醉了我几番的心情……峨眉归来不看山,唯希望,能再次沿着迂回曲折的山路慢行跋涉,细细地尽揽峨眉所有旖旎的风景,把心中的仰慕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每一个古刹,相逢于蒙蒙细雨之中,与每一朵沾染佛性的野花,低语心灵的宁静。峨眉山,心中的圣山,无尽的留恋。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