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贵定阳宝山

作者:刘正品

天一直下着细雨,带着些许寒气,好在空中没有大块的云团,一眼便可看见几十里开外的山头。我们开始了探访,目标阳宝山。

阳宝山海拔1566米,面积数千亩,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它包括前山和后山,前山曰莲花山,后山曰飞凤山,前后山形相连,遥相呼应,人称飞凤踩莲,意境深远,形象逼真。山上的莲花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二十四年(1594年)山僧白云到此,见此山奇胜,遂建千佛塔。山僧白云何许人也?相传是明朝的建文皇帝。建文帝生死历来就是一个谜,至今无人破解。

阳宝山的莲花寺坐落于莲花山顶峰,莲花寺山门右侧,原有脱衣亭,数十级青石阶直达山门。山门前有台基,宽约5米,全部用不规则的块石砌筑,上面立有1米见方的石碑四块,碑上阴刻“千岩万壑”四字,字体浑厚圆润,雄健潇洒。据传为明万历进士邱禾实手书。后“千岩”二字被捣毁,民国初,贵定宣竹轩到贵阳重金请书法家严寅亮书“千岩”二字,带回贵定请高手精心镌刻,但无法运往阳宝山。由于历年军阀混战,此二字刻石下落不明,只有“万壑”二字,尚幸存至今。

山门旁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立的石碑,高2米,宽1米,记述了维修莲花寺的情况,因年久风化剥落,全文已模糊不清。山门有石联一副:“义薄云天垂千古;忠昭日月着千秋”,横额“绝类轶伦”。静室有石联:“月明午夜书声逸;露冷三宵佛号岩”,横匾:“黔山独秀”,字大如斗,笔力苍劲,为清末贵定书法家喻鸣桥所书。莲花寺大殿内原有天然莲花石座,上铸铜佛一尊,高1米有余,其他百余铜铸罗汉、佛像均高60厘米左右,分列正殿两旁。如今的莲花寺,早被毁坏,那些对联有的只见残迹,有的毫无踪影。那些铜铸佛像、罗汉也不知去向。

在通往莲花寺道路的左侧一斜坡上,是阳宝山和尚坟地,面积约数平方米,称之为塔林,共有大小塔坟、龛坟、圆坟百余座,小土坟数百座,可见当时阳宝山香火之盛。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保存之好,贵州恐怕没有二例。

如此众多的坟茔,是几百年历史的沉积。从碑文的时间看,有康熙初年(1661年)的,也有民国时期的,塔林虽没有嵩山少林寺塔林宏大,但从精巧来看,完全可以与之媲美。

莲花寺东北为贵定县城,东面为洛北河景,西为德新镇。云雾山脉条条可数,沟壑平地历历在目。立于莲花寺,环顾四周,众山皆小,唯我独在。可观红日喷薄,可擎白云青天,可邀落日对酒,可揽星月同眠。此番美景,凡来此者无不贴诗作赋,抒发一番。徐霞客、王士性、张澍、赵翼、檀萃、林则徐等名人曾到此游览,并留下一批宝贵的文学遗产和艺术精品。明末进士邱禾实与其弟邱禾嘉攻书于此,赋诗“晚宿芙蓉第一峰,醒来寒气动雾容,自有野猿能献果,虚谷犹传子夜钟”。

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阳宝山,与四川的峨眉山、云南的鸡足山被誉为西南三大佛教圣地。

来源:贵州日报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