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恩寺的来历

鸿恩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12年),相传为明建文帝朱永炆追随者出资兴建。初名宏宁寺,后改名鸿恩寺。该寺僧尼合一,12座大殿自嘉陵江边顺山势依次排列直至龙脊山顶,蔚为壮观,为川东名寺。明中后期至清前期,香火旺盛。

清乾隆后期(约公元1786-1795年间),寺庙遭遇火灾,所有庙宇焚毁殆尽。

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长江、嘉陵江发特大洪水,本地士绅任正玉临江宅邸被淹。时值其妻吴氏临产,任求告菩萨保佑,并许愿洪水退去后重建庙宇。不久洪水退去,吴氏顺利产子。后任正玉还愿倾其家产在龙脊山顶原址,照原貌重建鸿恩寺。

抗战时期,国民***在龙脊山顶驻扎军队,征用鸿恩寺庙宇为通信连营房,后改作重庆市第十区第二十保国民小学校舍。佛事活动随之停止,僧人星散还俗,最后一任住持汪八(僧名失考)亦返遂宁老家。此后鸿恩寺因年久失修渐成危房,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拆除。鸿恩寺地名沿用至今。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