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在庐山宏传佛法

慧远的传教活动慧远(334—416年),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县附近)人,出家后师事高僧道安。道安,河北魏氏子,师从后赵西域僧佛图澄,博通三藏,淹贯孔老,徒弟众多。慧远如其师,是“博综六经,尤善老庄”的学者,他听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大悟,感叹“儒道九流,皆糠?耳”!他先随道

安在太行山、恒山地区宣扬佛法。后赵末年,战乱频生,道安师徒迁徙至襄阳。十余年后,道安随苻北去长安,慧远则南徙荆州,临行时道安嘱咐他:“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慧远牢记师说,终生受用匪浅。慧远等没有定居荆州,而是渡江东下,到了庐山,爱其山水,决计留下。江州刺史桓伊赞赏慧远的学识,帮助他在西林寺之东建起寺院居住,定名为东林寺,时为太元九年(384年)。

慧远住山大力翻译佛经,交结各界人士,宏扬佛教主张。他派弟子远出西域,去天竺求取众经。与长安的高僧鸠摩罗什书信往还,探讨经义。盛邀佛学大师僧加提婆、佛陀跋陀罗等入山,译写经论,在山僧众皆相从研习。慧远充分发挥“内通佛理,外善群书”的博学优势,把老庄思想和佛教义理参证比较,儒佛贯通,说佛谈玄兼备,使佛学主张更合儒者胃口,更易被接受。吸引来一批官僚和学者讲周礼,习经传,他们纷纷“弃官舍缘,来依远师”。例如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建昌周续之,南阳宗炳、张诠、张野等。元兴元年(402年),慧远邀集门徒僧众于无量寿佛之前建斋立誓,期生西方净土,结为白莲社。传说入社者123人,着名者18位。他倡导的这个念佛法门,广泛影响于社会儒士名流之中。桓玄当权期间,下令甄别寺院,裁汰僧尼,独称“庐山为道德所居”,不在裁减之列。庐山声闻远近,成了江南佛教的中心,东林寺内高僧与儒者云集,慧远为僧俗共尊的宗师,于是,“释迦余化,于斯复兴”[1]。唐宣宗时崔黯任江州刺史,主持修复东林寺后,返思慧远经营东林寺的盛况,说道:庐山“峻与秀两有”,“粳香药灵,鸟闲兽善”,“且金陵六代,代促时薄,臣以功危,主以疑惨。浔阳为四方之中,有江山之美,慧远岂非得计于此而视于时风邪!然鸷者搏膻,袭者拘素,前人不暇自叹者多,则远师固为贤矣。是山也以远师更清,远师也以是山更名”。[2]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三十余年,虽然凭借庐山自然优势,恰遇金陵时政的利便,但是他个人的智勇搏击,是成功的更重要原因。庐山以慧远更清秀,慧远以庐山更着名,二者相得益彰。

注解:

[1]∵《高僧传》卷6,《释慧远传》。

[2]∵光绪《江西通志》卷125,东林寺注文。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