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发微:京城有个大钟寺

作者:柴福善

京城大钟寺,以大钟而闻名。当我慕名而来,走向那片古色古香的建筑,发现山门镌刻着“敕建觉生寺”匾额,雍正御笔。原来当年奉旨建寺,格局严整,规模宏伟,一显皇家寺院气派。后将永乐大钟移此,久之原名忽略,倒以钟而名了。

永乐大钟,顾名思义,明朝永乐年间铸造。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太祖驾崩,皇孙朱允炆继位。深感诸位藩王叔拥兵自重,威胁皇位,便着手削藩。燕王朱棣拥兵十万,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为名,清君侧,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夺取了皇位。朱棣称帝,迁都北京。依照“唯功大者钟大”的祖宗成法,铸造永乐大钟,既是迁都北京的“镇物”,也是皇权至尊的象征。当然,也有人说朱棣篡夺帝位,以铸钟而求得心灵忏悔。无论缘由如何,永乐帝终究铸造出一“中国钟王”,使我们今天能够瞻仰这件国宝。

穿过层层大殿,走近大钟楼前。但见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尤其造型,下方上圆,是否寓意“天圆地方”呢?大钟悬挂其间,两丈高矮,一丈粗细,重九万余斤。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达23万余字,无一错处,无一缺漏,而且雍容大方,疏密有致。书写尚且难免出错,何况铸于钟上!若敲击一下,字字皆音,钟声悠远。

钟初“藏汉经厂”(德胜门内),万历年间移至万寿寺,“日供六僧击之”,作为给皇上祝厘、做佛事的法器。后社会动荡,危及朝廷,皇帝听信术士之言:“帝里白虎方不宜鸣钟”,遂卧钟于地。百余年后,庄亲王等向雍正建议移永乐大钟于觉生寺,前后运了十年!

算来铸钟已五百余年,挂这里也二百余年了。因年代久远,致使钟架榫卯稍有分离,不曾想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随着大地晃动,榫卯竟“啪”地一下复合如初,至今毫无走动,堪称奇迹!

数百载时光,对于大钟也许浑然不觉,对于寺庙则几经兴废,社会也早已改朝换代,而大钟还是那个大钟。现在,又恢复了除夕敲钟习俗,恢宏、雄壮、激昂的钟声,带着美好祝福,传播四方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1-19∵第15版)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