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古镇三河(古庙台)

作者:∵佘林明

古庙台

据史料和文物记载:冲元观,右佛寺,大王庙,建自宋代;迎水庵,建自明天启二年;城隍庙,建于清同治年间;太公庙,建于民国初年;其它还有齐云庵,紫竹庵,法华庵,天师庙,女道院等,建筑年代就不详了。

三河的万年台有两座,建自清朝咸丰年间。

这说明,三河的古庙台历史悠久。

据光绪《大王庙殿》文:“三河北岸大王神庙,创自前宋,庙厅辉煌,香火极盛。”内有十一殿,供东岳大帝及十大王塑像。据清道光元年《重修大王庙碑》记载,十大王名称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阎罗天子、泰山王、变成王、平等王、都是王、转轮王。

旧大王庙庙址在三河一小,院内现存乾隆、道光、光绪年残碑数块,碑上记有捐款修庙的百年、二百年以上老店号百余家。

城隍庙墙壁上嵌有清同治十二年三月二十日“署庐州府合肥县青阳分司加三级纪录三次王”与“特授寿青镇标庐州营三河汛分司陈”,“奉府县各宪示禁”,勒石“永远严禁开设烟馆聚众窝赌碑”。这块碑上的时间表明,城隍庙应是建于清同治年间或此之前。

建于城隍庙和大王庙前的两处万年台,据载为清朝咸丰年间所建。城隍庙万年台系师傅所建,大王庙万年台系徒弟所建。师徒俩建的万年台开始都是8根柱子,但是师傅则用了“偷梁换柱”法,在第二年抽去4根,留下4根。所以,城隍庙万年台四柱顶梁,看上去十分精巧、雅观。

三河庙台留下了一些庙联、戏联,十分精彩。

石佛寺有黄道日书横匾:

独笑不休

石佛寺关岳大殿为徐幼文题联:

宝鼎定三分,纵节义参天,难挽河山还赤帝;

金牌传十二,是英雄恨事,不教旌旗到黄龙。

城隍庙庙门上嵌一个算盘,上书五个字:

吓,由你算吗?

城隍庙的两旁对联是:

为善应昌设惑未昌前人余殃殃过必昌;

为恶应灭设惑未灭前人余德德尽自灭。

这副对联据说是孙维祺所题,民间传之为“状元对联”,其实孙维祺为庐江文士,康熙年间进士,并非状元。他曾任直隶河间、涞水二县知县,卸职后以着述自娱,诗文曾流传海内。相传某年春节,孙维祺到三河,曾跑马看对联,东、中、西、南四条街跑过后,春联过眼不忘,下马便倒背如流。

大王庙万年台横匾是“作如是观”的四个大字。城隍庙万年台也是四字,有人说叫“倒观如今”,有人说叫“道观古今”,有人说,这四个字是沈用熙所书,有人说是孙维祺所题。各执一说,后人也就难以妄定了。

建国后,万年台被拆除。

1995年5月,三河在城隍庙旧址,建观音寺一座。观音寺为每月初一、十五进香;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会;四月初八为释加牟尼成佛日;十一月十七日为阿弥陀佛圣诞;腊月初八为释加牟尼圣诞。

近年,三河万年禅寺正在复建之中。该寺由法华寺、松林寺演变而来。选址坐北朝南,小南河经此弯曲环抱寺院,地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17公顷。寺内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殿、钟楼、祖师殿、观音殿、方丈室、斋堂、居士客房、塔。

旧时三河每年都要举行庙会。一到庙会时节,四方香客、商客、艺人云集三河,有的来进香,有的来看戏,有的来做生意。庙会期间,热闹非常。

三河的古庙台,增加了三河的热闹,也增加了三河的繁荣。

告城隍

秀才第一次到城隍庙,见庙门上横嵌一把算盘,算盘上赫然五字:“吓,由你算吗?”

秀才反复思考这五个字,难解其意。城隍老爷既是守护城池的神,为什么要吓唬自己的城民?而且,你守你的城就是了,管别人算不算干吗?言下之意,凡事皆由天算,不由人算。既然一切都由天定,要人干吗?而且,人多如毛,一个人一天的吃喝拉撒睡,一个人一生的婚丧嫁娶,神管得了吗?天管得了吗?

秀才本来对城隍就没有好印象,后来遇到张三,这印象就更坏了。

秀才一连去三趟城隍庙,都遇到了赌棍张三。第一趟,见张三跪在城隍老爷塑像前,捧一捆香,焚香祷告:“请城隍爷保佑我能够赢钱,我赢了钱,一定多敬香火。”第二趟,他见张三很高兴样,手捧三、四捆香,一边点香,一边念念有词:“多谢城隍爷帮我赢了上一场,下一场还请暗中相助。”第三趟,他见张三怀抱五、六捆香,高兴得像疯了样,又在烧香许愿:“城隍老爷,多谢你近日相助,使我赌场得手,我一定天天进香火,多多进香火。”

秀才一打听,张三近日手气特好,赢疯了。

秀才感到愤慨:未行贿的人不得赢,行贿的人却赢了钱。城隍老爷为了多收香火,竟暗中帮助一个赌徒。这样的城隍还谈得上什么公正?这样的老爷又还值得什么尊敬?

于是,秀才看城隍庙不顺眼,看城隍老爷也不顺眼了。一个不公正的神,怎么值得人们供养呢?

在那天离开城隍庙的路上,秀才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告城隍。

秀才是个性情中人,说告就告,于是,信笔舞墨,写了一张状纸。

秀才娘子也识字。她看了状纸,甚是吃惊:“城隍爷能这样做吗?”

秀才道:“我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这能有假?”

秀才娘子道:“城隍爷归谁管?”

秀才道:“上有玉皇,下有阎王。”

秀才娘子道:“即有玉皇、阎王管着,由他们管去,你告他干吗?”

秀才道:“我不告,他们不知。”

秀才娘子道:“上头知道了又怎么样?”

秀才道:“可以撤了他!”

秀才娘子道:“假如撤了一个赃官,又来了一个赃官?”

秀才道:“我继续告!”

秀才娘子道:“你多事。”

秀才道:“不是多事,是尽做人的责任。”

秀才娘子道:“人告神,告不赢。”

秀才道:“告不赢也要告。”

说罢,秀才一根火柴,将状纸点了。只见一团火烧着烧着,连灰都没有了,仿佛真有神仙把状纸取走了。

第二天深夜,秀才娘子沉睡之中,忽闻鼓乐响起,一队人马前来迎接秀才,并给秀才穿上了城隍服饰。闻秀才道:“先前的城隍呢?”来将说:“他已被撤了。”秀才道:“我娘子怎么办?”来将道:“她已身怀有孕,待二十年后,你们再相聚。”

秀才娘子一个惊打醒,只见丈夫已六脉停跳,摸摸身上,尚有余温。

秀才娘子抚尸大哭:“你这个犟筋呀,你告城隍,搭上了一条命。”

黑暗空旷之中,却传来轰然铜声:“天地有正气,生死为一理。”

在三河镇,流传着秀才告城隍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发生在什么年代,谁也说不清楚。

三河城隍庙原在南街,后被摧毁。如今,有人在原城隍庙庙址上建寺,取名观音寺。

两个天师

民间流传“张天师捉鬼”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张天师是西晋时期的张道陵,他是“正一教”的创始人,后世尊称他为“正一天师”。其实,天师是个广义词,凡有道术的或传道的皆称天师。

古三河曾出过两个天师,他们出在何时,属何流派,皆难考证,但这两个天师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这两个天师一个姓张,一个姓谷。张、谷二人,师出同门,但二人品性却大有差距。张天师为人豁达,道术求精。谷天师却心胸狭窄,恐人超己。

张、谷二人练功十年,功夫皆大有长进,但水平却颇有悬殊。

道教讲究轻功。两个天师过河,各有各的过法。谷天师摘了一片树叶,投掷河面,踩着树叶过了河去,而张天师却从河边检了个鹅卵石,抛到河里,踩着石子过了河去。两个天师过竹林,功夫也不一样。谷天师踩竹梢,走不到十米就气喘吁吁,要歇一会儿,才能再走。而张天师踩竹梢,唰唰地,像燕子一样,上百米长宽一眨眼就从上面飘过。

功夫上有了差距,谷天师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刻苦练功,而是忌恨张天师,想方设法陷害于他。

先是告状。谷天师欲到师傅面前讲张天师经,又恐师傅责怪,便写了个黑帖子,说张天师败坏道术,与迎水庵尼姑私会。并瞅师傅不在家时,将帖子抛至他房间。师傅归来,见了帖子,自然要查问。一调查,却是无中生有。师傅很生气,便召集徒弟们训了一次话,说:人不能生害人之心,凡想害人者,最后必害己。

谷天师见匿名帖子没起到作用,又采取了第二招:挑拨。他发现张天师与三师弟王天师偶发磨擦,便觉得大可利用。有一天,他见张天师到东山去了,便对王天师说:“大师兄在西山骂你!”王天师一听十分恼火,张天师一回来,他便登门问罪。张天师莫名其妙:“我今个一天都在东山,什么时候在西山骂你?”王天师问:“何人为证?”张天师说:“师傅为证。”王天师跑去问师傅,师傅果然说:“大师兄今天是和我在一起。”王天师闻言,便知二师兄谷天师故意在他与大师兄之间制造矛盾。从此不睬谷天师,反而一意亲近张天师。

一连两招,都失败了。谷天师竟暗生杀心,想加害于张天师。张、谷天师师从的“正一教功”。其最高境界为“九重功”。谷天师闻张天师已练到八重功,而自己还不足五重功,便十分恐慌,深恐张天师一旦成功,影响自己的声誉及地位。某日,张天师练功入迷,提足吸气,一遍遍的向空中旋转,直至黄昏,还在练功。谷天师见张天师又一次旋起,而四下又无人时,便提剑对着他旋起的右脚猛力刺去。只见张天师大叫一声,一下子蹿至半空,然后,驾一朵白云,缓缓落地,倒地而死。

当夜,谷天师、王天师和“正一教”的师徒们,都做了一个梦,梦见张天师站在祥云之上,对众人言道:“感谢谷天师助一剑之力,使我练成九重功,并被正一教祖封为正一新神。”

第二日,正一教教徒们相互叙说夜来之梦,并议定在三河西北侧建天师庙,宣传张天师的功德。庙成之日,谷天师十分羞愧,投河而死。

太公庙

三河镇西街,旧时曾有太公庙,祀姜太公子牙。这个庙是一位名叫谷天香的人捐资修建的。

谷天香家住古鹊渚谷家村,专门在下江做大米生意。谷天香看财不重,销售价格总是比别人低,薄利多销,所以销得也就快,生意也就做得红火。有一年江南遇灾,好多县颗粒无收,粮食市场十分紧缺,别人乘机抬高粮价,而谷天香却认为这时候赚钱是赚昧心钱,不但不提价,反而自己贴运费,以购价出售。遇到一些拿不出钱的穷户,谷天香干脆分文不收,赠粮救济。这样一来,江南一带群众都对谷天香感恩戴德,称其为谷善人。

谷天香在外做生意,一年总有半年不在家。每年之中,他总是秋天收购,春天外运,秋粮上来之前,再返回家乡。这年夏末秋初,谷天香卖完大米之后,驾一叶扁舟,顺江而下。到了长江与巢湖交界处,需要转船。他下了船,来到巢湖岸边,找船回三河。这是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谷天香上了巢湖滩,四下寻找,未见到一只船影。大雾之中,只见一位老人,手持鱼竿,临湖垂钓。谷天香欲向这位老人询问客船下落,却见这位老人两行泪水,顺颊而下。

谷天香见此悲容,忍不住要问:“老人家,你有什么伤心的事,能不能对我说一声?”

老人望也不望他,只是说:“不问也罢。”

谷天香动了好奇心:“你既然落泪,肯定有难心之事,你既然有了难处,却为何又有闲情逸致在这儿垂钓?”

老人望了他一眼:“你想知道?”

谷天香道:“我想知道。”

老人缓缓言道:“人有难,无力解,自然落泪;人欲求,无处求,只有垂钓。”

谷天香是个聪明人,马上明白了老人的心思:“老人家,你的难处是缺钱?”

老人又道:“不问也罢。”

谷天香急了:“哎,老人家,你肯定有大难处,人生最难莫过于钱,你既然缺钱,我帮你就是了!”

老人又瞅了他一眼:“你帮不了我。”

一句话把谷天香急得满脸通红:“要讲帮其它东西,我帮不上,要讲帮钱,我一准帮上。你说说,你需要多少银子?”

老人望着他,叹口气道:“无功受禄,愧难接受。”

谷天香的犟脾气上来了:“哎,现在不是你找我,是我找你,你如果不接受我的银子,是我心不安。”说罢,就将背上的包袱解了下来,“我给你一百两银子,够不够?”

老人摇摇头。

“一千两?”

老人仍摇摇头。

“一万两?”

老人停止了垂钓,指着包袱问道:“你这包里有一万两?”

谷天香道:“我这包里不足千两,但我可以回家去取。”

老人忽地站起,连声赞叹:“好,好,别人称你为谷善人,我还不相信,果然名不虚传。这银子的事,可不是我找你要,是你一心要给我啊!”说罢,取出了鱼竿,那鱼钩竟是直的。

谷天香瞅着那直直的鱼钩,正在发愣时,却不见了老人身影。只听半空响起老人话声:“人生如潮,风波迭起。我赠你四句话,切切记住。你这一次返家——遇崖莫停船,遇油莫洗头,斗倒七升米,苍蝇抱笔尖。”

谷天香四处寻找,大雾茫茫,何处有人。他想着这位老人的诡秘行踪,突然悟道:肯定是姜子牙降世,试我善恶,赠我谒语。

谷天香找了一只船,渡湖返乡。船近姥山,正欲下船登山游览,忽然想到姜子牙说的第一句话:“遇崖莫停船。”他忙打消了登山的念头,催艄公快快摆桨。谁知,他们刚刚离开姥山,就听轰的一声,姥山山崖塌了下来,恰恰倒在谷天香刚才正欲停船的地方。

谷天香到家的第一晚,一身风尘,倒了一盆水,准备洗头洗澡。盆水都装好了,谁知他到香案上取香皂的时候,一不小心,竟把香油灯打倒了,泼了他一头香油。他低下头,正欲洗头时,忽然想到姜子牙的第二句话:“遇油莫洗头。”他心中一惊,立即停止了洗头洗澡,只是用干毛巾把脸上、身上的汗擦了一下。

晚饭后,谷天香一路疲劳,加之喝了点酒,倒床便睡,竟一觉睡到天亮。天亮醒来,一望床头,不由大惊失色:妻子的头被人割掉了,抛在床下。

谷天香家出了人命案。县官找不到凶手,只有确认是谷天香生了外心,要杀妻灭口。判决之日,他举着笔,欲写判决书时,一个苍蝇突然巴上了笔头,县官好不容易才把这只苍蝇甩掉,再欲落笔时,这只苍蝇又巴上了笔头,一连三次,县官好不烦躁,正欲打死苍蝇时,忽听跪在堂下的谷天香叹道:“苍蝇抱笔头,小虫知我冤。”

县官一听,觉得犯人之话似有道理。假如不是谷天香蒙冤,这只苍蝇为什么三番五次的巴笔阻拦呢?于是,他喝退两旁衙役,一人独审。当他闻听姜子牙赠送给谷天香的四句谒语时,已基本确定凶手不是谷天香。但凶手是谁呢?他经过一番思索,想出一计。

第二天,县官派衙役到谷家村,找到谷天香家隔壁的王婆,把她带到了衙门。

王婆被带到衙门后,县官只是随便问问,并吩咐她,回家不要乱说,便放了她。

王婆到家,乡邻们自然要赶去问情况。王婆自然遵照县官的吩咐,不敢乱言。

第三天,第四天,整整一个月,总是每天上午有两个衙役前来带王婆,问询之后,就立即放回。

第三十一天上午,衙役们又到了谷家村,不过这回带的不是王婆,而是一个名叫谷三升的年青人。

谷三升被带到公堂。县官把惊堂木一拍,大喝道:“谷三升,你杀了谷天香妻子李氏,还不给我老实交待!”

谷三升连喊冤枉。

县官喝道:“你冤枉你会和李氏偷情?你冤枉你会在谷天香回家那天晚上要杀谷天香却杀错了人?你冤枉你会天天到王婆家问情况?”

谷三升瘫了,但心还不甘,挣扎道:“我既然要杀谷天香,怎么会杀了李氏?”

县官冷笑道:“人算不如天算,老天有眼,谷天香那天晚上头上搽了香油,你黑夜入门,凭鼻子作判断,自以为头发香的是女人,结果一刀把自己的相好杀了!”

谷三升服了,当堂认罪。

直到这时,谷天香才完全明白四句谒语的含意,这“斗倒七升米”,不就是谷三升吗!

谷天香为了报答姜子牙谒语救命之恩,在家乡盖了一座太公庙,整整花去银子一万两。

万年台·小辞店

庐剧《小辞店》唱的是三河的事,也是从三河万年台唱出去的,后来,这个戏唱遍了大江南北,唱了一百多年,系庐剧界的保留剧目,也被黄梅戏等多种剧种移植过,成了文艺舞台上一朵艳丽的奇葩。

《小辞店》唱了一百多年,可我们现在不知作者是谁。

我们不知作者姓啥名谁,我们只能叫他为无名氏。

无名氏当年写《小辞店》,肯定是有原型的。可不,三河当年就是个繁华商埠。一个青年商人来到三河二龙街,住在店家,店大姐年轻漂亮,讨人喜欢。青年商人坠入情海,店大姐以情相报,但这位店大姐却是有夫之妇,红杏出墙,自然引来非议一片。一个商人和一位店大姐的风流韵事便传了出来。这件事传到了无名氏的耳朵里,他突然产生了创作欲望,于是,在某一个深夜,他秉烛疾书,写下了《小辞店》。戏班子的艺人们传看了这个本子,认为这是生旦戏,情写得浓,词写得彩,便急匆匆地把它搬上舞台。一演出,果然喝彩声一片。于是,《小辞店》便传唱开来。

这个戏的戏中时间肯定是民国初年:

大清推翻民国到,

而今女子大不同道:

巴巴头她嫌不好,

个个改成二道毛;

褂子不穿穿旗袍,

只见那两个莲蓬鼓多高;……

这个戏的戏中地点肯定是指二龙街:

表家乡住三河合肥小县,

二龙街开饭店碗头赚钱;……

而三河街当时的商业繁荣在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到春天,茶叶客,云南福建,

到夏天,绸缎客,四川峨嵋;

到秋天,骡马客,湖北两广;

到冬天,皮货客,家住北边。……

无名氏对这段爱情故事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蔡鸣凤辞店,是出于矛盾心理,离家三年,父母望归,不回吧,有负亲人的盼望;回吧,与店大姐相爱三年,感情上难舍难分。而店大姐胡翠莲一听说蔡鸣凤要辞店,扇子掉了无心拿,真好比小铁匠打钢刀把心来挖,一时间肝肠欲断。但她又是个通情达理的女子,唯恐强留伤了情分,故绝然放行。更可贵的是,她爱蔡鸣凤是出于情,而不是出于钱。即使分手告别,也不收蔡鸣凤的钱,包括店钱、饭钱,一概不收,还送50两银子给蔡鸣凤作为盘缠。此举足见胡翠莲与蔡鸣凤的交往完全是出于爱情。而一个已婚女子追求爱情,在那个年代确实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蔡鸣凤,胡翠莲受到了公婆噘骂,小丈夫打闷拳,亲戚邻居鄙视绝交,街坊邻居的风言风语……这一切,她都忍了过来。当蔡鸣凤出门时,她竟大胆相送:

送哥送到大街心,

见一帮朝奉伙计笑盈盈;

你发笑来我心明,

你笑我胡翠莲晴天白日送情人;

我爱哥哥爱得真,

不怕你恶语刺我身耳根;

我爱哥哥爱得深,

不怕你指头捣我脊梁心;……

这段唱词,是胡翠莲对爱情的表白,勇敢的宣言。

胡翠莲的告别词则是剜心词,令人揪心揪肝:

哥好比顺风船扬帆就走,

奴好比弓上箭欲发难留;

哥好比姜子牙打坐在渭水河口,

奴好比小鳖鳖上了金钩;

哥好比出山虎下山寻食,

奴好比小绵羊入了虎口;

哥好比小水蛇草里来游,

奴好比小蛤蟆正在蛇头。

唉!难怪蛮子哥哥你,

只怪我女流辈一时精明一时糊涂

自己下流!

实指望配夫妻天长地久,

又谁知半路拆桥两边走;……

《小辞店》在三河演出后,十分轰动,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由于地域性太强。也许这出戏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艺术加工的,也许民国时人就开始了“对号入座”,因此这出戏竟惹恼了三河绅士胡三大人。胡三大人赶到戏班子里,咆哮如雷:“你们唱一个败坏门风的人,这个人偏偏取名胡翠莲,你们这岂不是往我们胡氏宗族脸上抹黑!从今以后,不准你们再演《小辞店》,如果再敢演《小辞店》,我就砸烂你们的戏箱子,抓你们的人!”

从此,《小辞店》在三河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小辞店》在三河被禁演,作者无名氏自然十分愤慨。但他本身也许就是一个艺人,敢怒而不敢言,不能为自己的本子而砸了戏班子的挑子。这位也是道道地地的三河文人,他是有所懑愤、有所颐指、有所抨击的,但是面对胡三大人这样的绅士,他胆怯了,畏缩了,根本没有勇气站出来说是自己的作品。于是,《小辞店》在三河遭禁,在外地却愈演愈火红,庐剧着名演员丁玉兰演出过,黄梅戏着名艺术家严凤英演出过,就连后来的黄梅戏演员马兰也演出过。《小辞店》在安徽成了一出家喻户晓的“样板戏”。

历时百年,我们仍不知道《小辞店》的作者是谁。

我们寻不到名姓,我们只有说这出戏是无名氏所作。

不管谁作,不管谁唱,《小辞店》均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扎根在民间,闪烁绚丽多姿的风采。一百年过去了,《小辞店》歌声的旋律仍在三河街巷的青石板上飘扬……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