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藉襄阳人张继的一首小诗,寒山寺暴得大名,历千载而不朽,成了苏州的一大名胜。而今,其钟声诗韵不但风传海内,而且远渡扶桑,惹得日本人大老远地巴巴跑来,于除夕之夜痴痴地等候那“夜半钟声”。∵

真正的古迹是不会老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反会焕发出愈来愈鲜活的生命力。想当年,一曲让人荡气回肠的《涛声依旧》,寒山寺的名头更是如日中天,几乎渗进了每一寸中国国土。∵

于是,人到苏州,没有不一游寒山寺的;人游寒山寺,没有不默诵张继那首诗的。我亦不能免俗。∵

有趣的是,许许多多的人从张继的诗知道了寒山寺,却不知张继乃何方人氏,对其生平事迹更是茫然无所知,至于寒山寺始建于何时,因何得名,历史沿革如何,寺内悬挂的那口大钟,是否仍为唐时故物,别说是外地人了,即令在苏州本地人中,能细道其详的,恐怕也不多。∵

但这些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

众多的游人兴致勃勃地从四方慕名而来,实在只是冲着张继的诗,——虽然寒山寺实因唐代高僧寒山云游至此而得名,而寒山也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

只要这古刹是张继诗中的寺,只要这寺内还有那么一口大钟,就足够了——这已足以让人作千年的回想,足以让心灵潜入张继所营造的艺术氛围。而知道得太多了,太具体了,太琐碎了,太实在了,那浓浓的诗意倒会悄然淡去,淡成一杯水的。∵

寒山寺,规模并不宏大,其能名重禅林,跻身古今名胜,实出襄阳人张继之赐——而张继也就只是因为这四句诗,让历代的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其实他在这首诗中犯下了一个“张冠李戴”的错误。使得造型普通,至今仍然存在的枫桥名扬中外。因为据考证,当年他诗中所写到的桥,应该是寒山寺大门外的江村桥。作为枫桥的邻居,江村桥如一弯彩虹拱起在河面,每当朝霞或夕阳的光泽溅落在桥身时,那份飘逸和灵秀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普通的游人是不会了解到这些的,试想,他们一旦知道这一事实后,又会发出何样的慨叹呢!会为丢失了光荣的江村桥抱不平吗?会因此联想到人生相似的际遇吗?但无论如何,《枫桥夜泊》的艺术魅力不会因此而稍减,枫桥也仍然会架设在古意幽幽的历史之河,朝朝夕夕年年岁岁地接受无数心灵的抚摸的。∵

寒山寺外,十丈红尘,一片繁华,出售各种小工艺品的店铺很多,但最惹眼是的卖字画的。字画的主题自然都与寒山寺有关,其中绝大部分所表现的内容,又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粘得很紧,而且那仅仅28个字的诗,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字画上。∵

在我看来,说句很客观的话,这些字画从艺术水准上来看,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有的甚至显得很俗,很粗糙,但我还是买了一张,不是为了欣赏,只是为了纪念——毕竟是在寒山寺外买的呀!因了寒山寺,这些商业气味几乎浓得化不开的“行画”,该得到了多少人的垂青呀!∵

充满灵气的苏州人,倒是十分清楚张继的诗对于寒山寺的价值的。戏言之,倘张继今日仍活在世上,倒真该让他享受一下“苏州市荣誉市民”的光荣呢!∵

站在这些画前,回头再看看香烟缭绕的寒山寺,不禁想到了郁达夫游西湖时写的两句诗:“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详细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堃

邮政编码:442700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