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灵龟峰记

攸县城东郊河滨,有一处为人们所称道的风景胜地——灵龟峰。今年春初,我慕名两次前往,虽饱览了无边春景、如画江山,却总有一种模糊的不足之感横亘在胸。为散胸中郁积,“五一”前夕,乘着学校放假,又偕同学G君往游。和G君谈论着“人生如何立志”话题,缓步而行,不觉间就来到了峰下。

灵龟峰,其高虽不过百米,却也真有独特之“灵”:深沟环绕,与周遭丛峦隔绝;攸河湍湍,自峰脚石壁淌过;傲然屹立,一峰独秀。与G君缓步登临,扑目依然是前回所见风景:绿树葱茏,翠竹荫翳。虽叹蹊边草花早凋,却喜棘蓬佳葩初吐。绿树梢头、翠竹丛里,几群不惮疲倦的小鸟儿照旧在宛转啼鸣。

转过两个弯,仰头即见峰顶小庙。斑驳的门额上,已经剥蚀的“三明极地”四个字,尚依稀可辨。步入山门,G君浏览各处墙壁上的游人题字,我则在门廊内停留下来。门廊间壁上嵌有一块横条镌石,上两次来没有细看,这回应该“研究、研究”。石上字迹漫漶,我费力地默读了。

这座灵龟峰顶的小庙宇,原来起码已有两百来年的历史了。到前清道光二十三年,为满足“善男信女”们求神祷佛需要,也为“逸客骚人”们游览登临方便,官僧合倡、募化士民,再装修好这座“灵龟寺”,供奉“观音大士”。于是香火世传,游人络绎。然而风雨蓄愤、造物无情,至嘉庆年间,小庙又濒于倾圯。“逸客骚人”徒徘徊而不敢前,“善男信女”空踯躅却不能入。其时虽颇有“钱朽粟陈”的大富户,却都是“缗钱斗谷”之捐必“面有吝色”之辈。幸有乡人尹高吉慷慨输资,鸠工修缮,才于嘉庆十二年又将其重整一新。

看过镌石文,随G君上小庙前楼,凭轩远眺。东南远方那一派峰峦,披一层淡淡晴烟,比前回见时增几分严肃、庄重,却也似乎添加了些难以捉摸的味儿。峰麓攸河如玉带,逶迤伸向北方;却又忽然盘转,如素练铺展,越来越宽,直对着这灵龟峰,直对着我们眺望者的胸膛,泻泻而来。难怪有人在壁上题诗,道是“攸河滚滚入怀中”;登此楼,临此景,我服其真为传神之笔。近处河洲上,看不尽田园青翠;团团树影里,望不足瓦舍参差。真是一轴山光水色浓淡相宜的美丽画卷。

美景,有人眷眷于斯,苟安一隅;有人哀不能与之同青春,嗒然丧志;有人欲凌驾其上,据为私产。然而,也有人对之奋起,如范仲淹记岳阳楼,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腔热血,为江山更美好而倾注。慨叹一回,伴G君走进庙殿。

正殿内,泥塑木雕早已荡然无存。大地回春的今日,原来设神案之处,又出现插置狼藉的香烛;青烟缭绕,缥缈恍惚,淡郁的蒿艾香气丝丝扑鼻。两位满面皱纹的住寺老尼,寂寞多年,一朝恢复,正在为几个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用传统中医术疗疾:燃一个纸(草)捻,去灸病人疾楚之处。老尼身边,还立着一个面目蛮憨、顶多不过十三四岁、剃去了头发的少女。上两次我来不见有她,她是几时到这里“剃度”的?宗教是厌世人的避难所;并不见得已懂世事的她,为什么要“出家”呢?

我疑惑的眼光从小尼姑移到墙壁上的一些“题诗”,原先没多引我注意的的一些词句,此时触目惊心:“求神保佑升中专”,“单求下放只两年”……哟,这些求庇者,还是曾经读书多年的“莘莘学子”呢!

我的心一阵紧缩。在统治阶级褒扬佛教、麻醉人民的封建社会,一些有志不得伸之士,抑忧而遁入空门,应该情有可原。林彪、“四人帮”接续封建衣钵,制造愚民政策;在那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几年中,精神懦弱者“看破红尘”,也不无可谅。面前这削发为尼的小姑娘,该是被其父母亲友所误,不好责怪她本人。而这些“题诗”庙壁的青年人,你能说他们不懂事,你能说他们没立“志”?向神佛求“前途”,这是懂的什么事,这“志”立在什么基础上?可恨林彪、“四人帮”愚民流毒,贻害青年成了什么模样!

江山胜景长在,生活之树不凋。我们立志,可以从江山胜景中汲取什么?我们做人,应该在生活之树上采摘什么?告别灵龟峰,和G君同回学校,我思索、思索……

一九七九年五月,大专中文班作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