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沧桑法门寺

渭北黄土高原,扶风县城之北十公里处的法门镇,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刹法门寺。它从远古的传说走来,带着西方天竺国的神秘,融会东方文明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度风雨几度辉煌。

法门寺的得名,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殷周时的扶风地区,有个小村叫美阳村,村中有一青年叫法阿门。他痛心豪强横行,盗贼四起,民不了生;他笃信天竺传来的佛教,可以教化民众行善积德,普渡众生。于是,建立“教坛”,演化佛教,一时从者甚众,后被当权者以“蛊惑民心”为由所杀。释迦牟尼得知此事深为感动,对阿育王说:“我入化后,将我体断成四万八千块,一块送往东土周朝法阿门的故居。”∵传说,阿育王遣鬼神送佛骨之夜,灵光闪耀,祥云升腾,在法阿门诵经之坛处,隐约闪现一座秀丽雄伟的宝塔。从此,人们在此兴建寺院,取名“阿育王寺”,为纪念法阿门又称为“法门寺”。

法门寺的建寺,是一个遥远的因缘。可以说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再因供奉佛指舍利而名扬四海。佛指舍利是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后留下的中指骨,为世界仅有,是佛教独一无二的崇高圣物。据记载,二千三百多年前,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天竺,建八万四千宝塔供奉佛舍利,统称阿育王塔,其中十九座在中国。佛指舍利就是在这种因缘下传入中国,供奉在法门寺塔,史称周歧洲歧山南塔。东汉末年,因塔而初建塔庙,北魏时渐成规模,被称为“关中塔庙之祖”,而到唐代盛极一时,成为皇家寺院。当时,寺院殿舍楼阁、前后二十四院,房屋数千间,僧侣上万人,诵经念道,香烟缭绕,鼓乐喧天。

法门寺的兴衰,是一个沧桑的演变。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对法门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开创了供奉法门寺佛骨的先河。不久北周武帝宇文邕兴起灭佛运动,法门寺遭到重创而沉沦衰落。后来,隋文帝杨坚崇尚佛教,法门寺又东山再起。唐王朝建立后,法门寺成为帝国崇拜、供养佛舍利的中心和皇家内道场,在宗教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唐代七位皇帝六迎佛骨入宫供奉,成为当时的重大盛典。宋元之际,法门寺虽不可与唐代的繁盛同日而语,但仍不失为“关中名刹”。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走向衰落。1981年8月,法门寺塔在连绵风雨中崩塌。1986年4月,重建寺塔,清理塔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法门寺塔下的唐代地宫,沉寂了lll3年之后的2000多件大唐稀世珍宝,簇拥着佛祖指骨舍利重现人间,震惊了世界。

于是,法门寺再度揭开佛元新页,有人甚至将法华寺的发现,称其为“秦始皇兵马俑坑发现”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于是,法华寺成为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坛场。许多中国的善男信女前往朝拜,许多海外的佛家弟子也将其看作极其重要的佛家圣地。于是,法华寺又开始恢复修缮,大雄宝殿、长廊角亭、钟鼓楼、禅房、寮房、宝塔地宫等相继完工,法门寺又一次再现了被历史云烟淹没的庄严,滚滚的历史长河,渺渺的变幻云烟,不知演绎了多少兴衰,不知埋没了多少悲欢,不知留下了多少遗憾,不知造就了多少机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