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大林寺,是在儿时由父亲告诉我的,它就在奶奶娘家附近的清明山上。长大后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也曾一度为家乡有这样的名胜而自豪。后来系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我才知道大林寺有多座,而白居易笔下的那座大林寺则在庐山之上。近日,我携新婚的妻子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故乡——常州,特地去了一趟位于武进区横山桥镇的大林寺。

大林寺,始建于南北朝。它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改建于明代。寺内有山门、大雄宝殿、万佛楼、五百罗汉,以及新建的九层“华严善财宝塔”,现已成为佛教众徒朝拜礼佛的圣地。

且不去论大林寺内的两大奇迹:千年银杏枯木逢春;千年古井“龙母显圣”,龙珠放光。单说在我的印象中,无论是佛家建寺院还是道家建道观,原本大都要选在幽深僻静的山林,那是为远避尘世。晨钟悠悠,暮鼓沉沉,木鱼清脆,梵音依依,香烟袅袅,身入其中,便万念归一,心神入定,静心修行。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等,都因修炼出一代又一代得道高僧而成为佛教圣地。宋徽宗赵佶也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画家,经典地道出了古寺藏于深山中的规律。而眼前的大林禅寺,却已深深地被包围在红尘之中。山门外,红男绿女熙熙攘攘,几个年轻的僧人正在无所事事地闲逛。眼下的江南气温颇高,且又临近中午时分,不时有浓妆艳抹、衣着单薄的女子,与这几位僧人擦肩而过。艳色在不断地刺激着他们的眼球,脂香在不断地冲进他们的鼻孔;更有那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商品、五味飘香的荦素食品都在熏染着他们。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僧人居然掏出手机,对着她们的倩影猛拍一气。这就使我想起数年前着名歌星李娜演唱的那首曾经非常流行的歌曲:“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代……”不由得心生疑惑:他们每天面对这么多可爱的五色“老虎”,还能六根清静,静心入禅修行吗?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能有多少僧侣在安心参悟佛经?还会有多少僧侣能得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僧或学识渊博的大师呢?

寺院本是佛门圣地,它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从精神上讲,引度众生向善。从物质上讲,行善,兴办慈善事业,也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古以来不乏寺院收留落难文人或寒士的例子。

大林禅寺的幽静环境维持了一千七百余年,但确在最近的这二三十年间突变成这样,真不知道寺院的管理层是如何看待大林寺存在的价值的,是把它当作佛教圣地,希望其弘扬传统文化,使之在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呢?还是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抽象文物古迹而保存?抑或赤裸裸地把它当作一种可供旅游赚钱的工具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