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揽胜之系列游记

九华山位于池州东南,南朝时号九子山。李白曾多次在山间展转,见此山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信手写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九华山”因此而得名。

换乘景区环保客车,沿盘山公路缓缓而上。车上除了游客,更多的是手提香纸的善男信女,眼神中有点期盼,也有点肃穆。车外依然茂林修竹,苍翠欲滴。一路上,除了绿色还是绿色,时间久了,也有了视觉的疲劳,于是迷迷糊糊地瞌睡起来。

“咣荡”一声,车门在睡梦中打开了。在一个较为阴沉的下午,九华街到了。

九华街是一个安静的存在,如一位智者,隐忍而沉着。面对着大惊小怪,东张西望的游客,无言,只有偶尔流淌出慑人的气度令人肃然,不生亵玩之心。

站在街头,满眼黄墙黑瓦,苍松翠柏,点点滴滴都是苍茫。

缓步青石铺就的老街之上,有梵铃在轻轻吟唱。一扇虚掩的山门之后,是一段凝滞的岁月。而门前的香炉,却沉淀着人世的因果。

九华山现存寺庙90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庙随地势起伏,一改传统的坐南朝北,庄严稳重的手法,依峰、石、溪、泉、竹、林就势,门前门后,动静相柔。看似凌乱,却能于不规则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穿过庙宇,后面就是普通的九华人家。

基本上都是挑梁画栋式的仿古建筑,略显苍白、僵硬。但人心是古朴的,有门前小睡的苍头老翁,有倚门回首的黄发小儿,即使是叫卖一些小玩意,那神情也是淡定的,少了很多焦灼和欲望。时间在这曲曲折折的小巷当中放缓了速度,或许还会凝固在积满青苔的石墙之上。

九华山作为四大佛教名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唐开元年间,新罗国僧人渡海来华,入九华,住东崖,涧汲岩栖,静虑思密。以大慈悲,立志普度众生,脱民苦海,曾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宏愿,其奉献精神赤诚广大,当知其襟抱非常。此种精神只有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相媲美。九华山和岳阳楼在这里拥有了相同的脉动。我佛缘尚浅,理解不了深奥的佛理,但却深深地震撼于这种精神。也许大慈悲,大智慧都是这样互有灵犀。

金乔觉在九华山苦修75载后圆寂。佛徒们以他生前苦行,坐化后形迹与经典所载的地藏菩萨相若,尊之为地藏菩萨化身,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将其肉身妆漆镀金,塑为菩萨,享受千年香火。

一般游客看见的金地臧塔实为墓塔,后来建殿护塔,隐石塔于殿下。殿中有塔,塔在殿中,塔下有塔,塔殿合一的形式,在我国尚属首例。据说金地藏晚年在此读经,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遂在此建安葬其肉身,历来为佛教圣地九华山最精华、最神圣的地方。九华山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至明初获得长足的发展,现在山里还有僧尼近700人,他们晨钟暮鼓,诵经礼佛,修心养性,清静怡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