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佛国”峨眉行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从晋代开始为普贤菩萨道场,自古就有“仙山佛国”之称。千百年来,峨眉山一直以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质地貌着称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的胜地。历代众多大文学家、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珍贵的墨迹。“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云烟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对着浩浩长空吟诵《峨眉山月歌》的,是诗仙李白,他曾感叹:“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苏轼气宇轩昂,面对峨眉拂袖高唱:“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当代大文豪郭沫若,更是欣然题书峨眉为“天下名山”。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让我们对峨眉山神往已久。

端坐索道之上张目四顾,只见雨后初霁的峨眉山满目清翠,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微带凉意。山上,云雾丰盛,古木葱茏,山鸟长吟,涛声殷殷。那轻飘的小雨似雨非雨,似雾非雾,让一切飘忽在迷茫的境界中,呈现出一种虚无飘渺的朦胧美,让我们仿佛置身蓬莱仙境一般。我们首先来到报国寺。据导游讲,峨眉共有八大寺庙,它是入山第一大寺。其寺名是清代康熙皇帝御题,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因寺内当时供奉着佛教普贤菩萨、道教广成子和儒教的楚狂,故名“会宗庙”。到清康熙四十二年,康熙根据佛经中的报国主恩赐寺名为“报国寺”,并一直沿用至今。该寺共有弥勒殿、大雄殿、藏经楼、普贤殿等五重,依山取势,逐级升高,建筑雄伟,气势轩昂。报国寺边是凤凰堡。据导游讲,这儿古代曾是名人会聚之地,并建有“圣积寺”。“圣积寺”虽已不复存在,但现存古碑林仍让我们依稀看到其昔日的墨笔风华。峨眉十景之一的“圣积晚钟”,就坐落这儿。古老的铜钟铸造于明代嘉靖年间,高2.3米,重达12.5吨,其声音洪亮,被誉为“巴蜀钟王”,它伫立我们面前,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圣积寺那尘封已久的往日故事。

从报国寺西行一公里,便到“伏虎寺”。该寺在晋代乃一小庙,叫“虎溪禅林”,之后由唐代云安禅师重建,因寺后山如伏虎状而得名。到清顺治八年,贯之和尚偕徒可闻、寂玩、惟密开始重修,历经20余载方告成,改名“虎溪精舍”,但当朝太史蒋超书写匾额仍书“伏虎寺”,故现今仍用原名。该寺有殿宇13重,为山中大刹。其建筑纵横交错,构成众多四合院,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殿堂宽敞,气势巍峨,四周楠木参天,浓荫蔽日。因该寺山环林障,气流回旋,屋面没有一点枯枝败叶,整个寺院无尘无垢,故康熙曾亲笔赐书“离垢园”。随导游手指方向,我们看到该寺罗汉堂外有一萝峰岭,岭上淡云轻抹,随风轻飘,似仙似幻,煞是美丽。导游说,明代诗人谭钟岳曾十分眷恋这舒卷的晴云,写下了着名的《萝峰晴云》一诗:“峰庵到此学仙余,太史虎臣曾结庐。跨鹤飞凫踪已渺,晴云一片卷还舒。”∵从此,这“萝峰晴云”也成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沿阶而上,是传说中白娘子的修道之地——“白龙洞”,又称“白龙寺”,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在白龙洞的大殿门口,有一棵桫椤树。桫椤是大型本厥类植物,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植物。因地球环境变化,许多地方桫椤都不能生存。因地形庇护,桫椤在峨眉山仍得以留存至今。除了桫椤,在白龙洞周围还生长着20多种珍贵乔木。它们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寺外的山路两旁,林荫夹道,古楠参天。相传,这些古楠是明代隆庆时的别传和尚所栽,因他栽树时口里一直诵着《法华经》,并依据经书字数按一字一株共植了69777株。故这树被当地人称之为“古公德林”。

“清音阁”坐落在牛心岭下,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它始建于唐代,最初为牛心寺;明朝洪武年间,广济禅师根据晋朝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改寺名为“清音阁”。从清音阁往山上行有一三岔口,建有“牛心亭”。亭下有一牛心石,它东有白龙江,西有黑龙江,两水汇于清音阁下,交汇处有一巨石,高数米,呈黑褐色,壮如牛心,故名牛心石。在该石前面不远处有两座石拱桥分跨黑白二水,名双飞桥。山高谷深,两水飞泻,冲击着牛心石,浪花四溅,晶莹如珠,其声激越,颇为壮观。“杰然高阁出清音,仿佛仙人下扶琴,试问双桥一倾耳,无情两水漱牛心。”古诗称赞的“双桥清音”,因此也成为峨眉十景之一。

自清音阁沿白云峡而上,只见两山壁立如削,两边断崖随山势起伏,形成夹缝,天光一线,景色幽深。我们不时发现许多小溪流(瀑布)从两边断崖飞流直下,飞珠溅玉,晶莹剔透;悦耳的水声,不停地鸣唱着那首动听的歌谣。穿过一线天,就到峨眉山自然生态猴区了。我买了五袋猴食拿在手上,刚到就因一粗壮大猴往我身上一扑,唬得我将猴食全扔给它了。导游见景,忙招呼我们照顾好手机和拎包,说这猴子大多是“强盗猴”、“流氓猴”。并说曾有游客手机让猴子抢了,那游客忙用别人手机拨打,手机里竟传出“你呼叫的手机已关机”,令我们全笑了,说“那猴子有那么聪明,还会关手机?”

跨过“万渡桥”,登石梯而上,在天梯的尽头便是千年古刹“万年寺”。寺内植被丰富,香雾缭绕,鲜花绽放,让古典寺庙与园林之美相映成趣。寺内有一水池,名“白水池”。“三秋水净,白云轻飞,秋风号林黄叶水”这古诗描绘的峨眉山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就出自这儿。相传这水池边,为唐代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之处。李白在诗中写道:“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如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池内蛙鸣如琴,民间传说是这青蛙偷学了僧浚弹琴的高手妙法。万年寺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建无梁砖殿。据导游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无梁砖殿至今已400多年,它曾历经18次地震均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更是峨眉山作为佛教胜地的象征性标志。在无梁砖殿内,有一尊宋代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像。铜像高7.3米,重62吨,比例匀称,造型生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堪称稀世国宝。无梁砖殿高18.22米,顶部为半球形穹隆顶,底部是正方形,寓意天圆地方。无梁砖殿四周,供有小铁佛1080尊,栩栩如生,分列在普贤菩萨周围,整个无梁砖殿构成千佛朝普贤的壮观场面。

去年4月26日匆匆的一天行程,虽有九老洞、仙峰寺、金顶寺等景点还没来得及游览,但让我对“峨眉天下秀”却感悟至深。秀,应是一种意境,它来自于日出的辉煌、云海的浩淼、佛光的绮丽;来自于回荡着晨钟暮鼓的幽幽青山;更来自于金色寺院里的袅袅香烟,这一切让人感觉身处隔世桃园一般。所以,这“秀”字是对峨眉山迷人景致的最好概括;这意境之美,则是峨眉山秀的真谛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