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中兴寺

王金龙

2009年3月21日,高光约我一块去镇平中兴寺访问。同去的还有史春雷,开小车的司机马良。中兴寺位于镇平县杨营镇贾庄村西南500米处,其中现存有西魏年间一块碑,镌刻于大同五年(公元539年),极为珍贵。碑首刻佛龛造像,佛龛内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四飞天,释迦大佛跏跌坐于中间方座上,袒露右胸,着褒衣钵带式袈裟。衣着复褶垂于座前;二弟子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侍立于佛后两侧,跣足立于佛前两侧裙,头戴花蔓冠,宝缯顺肩下垂,帔帛覆於双肩,颈饰项圈,胸佩璎珞,下身着垂地长裙,分别手持佛尘和莲花,佛后上方刻有四个飞天,左右分别上下两层,飞天头戴两冠、配颈圈和臂钏,折体飞天,衣带飘拂,分别手持莲花和琵琶。这是《南阳地区志》上记载的,实物已经被毁坏得面目全非了,只是从大体轮廓上依稀可以想见。

碑文记述了西魏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前河北太守镇古城大都智固城县开国男白实(字双城)的生平事迹,涉及南阳、顺阳、新野三郡太守、县今刺史、别驾、校尉、将军、丞尉等文武官员六十二人,为该寺捐施田地物资的实际状况,碑文书法是魏笔书法,可惜由于时间久远,文字早已漫漶不清。史料上记载,中兴寺始建于北魏元年,只要这块碑在,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如今这块碑被砌进寺院的外墙里,碑座的四个角大概有托天力士像,墙角还露出两个,一个被偷,另一个保留完好。据中兴寺主持释圣地师傅讲,每天她都提心吊胆,唯恐另一个又被偷去。

寺内另外两块造像碑文是曹植的杰作佳品,解放后移交南阳文博馆保存。据说是典型的魏碑体,千百年来,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拓摹、欣赏。虽然我们现在无缘得见,想起这两块碑至今保存妥当,也甚感欣慰。

大殿红脊灰瓦,古色古香。房脊刻工精细,仿佛可见当年风采。三面墙壁还留有壁画的印迹,可惜大殿失修多年,壁画早已模糊难辨。只有正面墙上依稀可见释迦牟尼佛像。大殿正中,乃传说中“菊花井”所在,清末民初时,不知什么原因,井被封填。据说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皇帝与群臣于中兴寺设斋,有一个容貌俊美的和尚来到此地,但无人认识,更不知从哪里来,问之则说“从长安来”。只见他把禅杖往地上一戳,就不见了,所戳之处呈现一口菊花古井,井内菊花烁光,香气满天,井水取于桶内、碗内均呈现一朵(现百龄老人很多还亲眼目睹过)是中兴寺一大奇观。井水饮之,香味异常,清热解毒、颐志养神、延年益寿,据说能怯除八万四千种疑难杂症呐。

太宗皇帝曾写诗赞奇井:“千佛示现香满天,禅寺奇井灵迹显。似莲像菊清凉泉,化育万千国民安。”并立碑於菊花井边。这块碑不知现在何处,虽然无缘得见,听听这美丽的传说,也倍觉惬意。

寺院外是一条小河沟,有一座三孔石桥。如今河沟里杨树成行,春草丛生。圣地师傅建议我们到宝林寺一趟,那里现在是中兴寺的下院,平日没有僧众居住,只有一位在附近水库工作的刘居士来看管。里面文物不少,风景更佳。

宝林寺位于五朵山的寺山在镇平县高丘乡六坟村境内。从一些材料得知,宝林寺所在地的五朵山,是块建寺的龙头宝地,她头顶宝林碧冠绿须,口吐鄢陵清泉,不远处的孪生兄弟山——东西尖坡就是她的两颗龙牙。自汉明帝起,此地向来是高僧、主持选址建寺的风水宝地,也是历代皇帝争相建立皇家寺院的龙泉之地。西晋泰始元年,即公元265年,此寺已然建成了一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寺院。从现已发现的立于泰始年夏,主持僧为大乘的碑文上写道:“钟楼两厢具齐备,浩浩荡荡众百僧。”可见,当时寺院规模之大,规格之高。

我们驱车前往,一进山,路旁的小溪,水之清,石之奇,路之弯曲,林之茂密,煞是可观。越往里进,风景越是勾人。宝林寺外更是松柏茂密,竹林青幽,真是遗世绝俗的修行之地。寺外的古冬青树据说李自成曾在此栓过马,树根奇崛,盘曲如龙,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嵌入其中,不细看,还以为是树根的一部分呐。寺院内嵌在墙壁里的一块碑,是康熙朝立的,康熙帝鉴于此地当时曾毁于兵焚,荒草遍地,便下令免除此地山民的三年劳役赋税,还亲封方圆十里之内为寺产。

寺院后面的小山上立有一座石塔,塔壁的石雕极为精美,令人叹赏不已。再俯看现在的宝林寺,在冷寂的阳光下,几间新近重修的小小四合院,再也听不见梵呗之音了。摩挲着些残碑断偈,顿生苍凉之感。文革的“破四旧”毁坏了多少文物呀!现在仍有不少盗宝贼在盯着这些剩余的文物,据圣地师傅讲,原来大殿内立有铜塑的净土三圣像,可惜不久前被盗走一尊。据圣地师傅将,菩萨像被盗之前,中兴寺的一位僧人梦中曾有感应,她还坚信菩萨像会被送回来。不久前在《天涯》杂志2009年第一期上看了一篇文章《世间宝物必有神物护持》,谈到乾隆年间一位文物收藏家潘世璜的一段话:“世间宝物,所在必有神物护持。而一时寓目,等之过眼烟云,不知他日流转何处,此生得在遇否?”可见潘世璜对文物的情真意切和明智豁达,“过眼烟云”是对世间无常的体悟,“神物护持”则是对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力量的坚定信念。但愿如圣地师傅所说,这尊被盗的菩萨像能早日归来。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时分,圣地师傅早就在催我们回中兴寺吃饭了。可是,等我们上车之后,才发现圣地师傅正在和一些乡亲正谈得高兴。原来是从内乡县王店急匆匆赶来几个人,其中一位老汉昨晚感梦,梦中一位大士吩咐,让他明早出发,中午务必赶到镇平的宝林寺,会巧遇出家的师傅,而且师傅一行五个人,乘坐一辆小轿车。这位大士居然还给他说了宝林寺今后的发展大计:如今的寺院可专供实修人居留,山下可另建一座寺院供弘法利生用云云。我们几个听圣地师傅讲完后,都不禁惊叹。这位老汉来之前并不知道圣地师傅今天要来,我们今天来中兴寺也并非刻意安排。梦中感应之事虽是梦幻泡影,但像这次如此之巧合,且宝林寺发展之大计居然与圣地师傅之构想如此默契,令人不得不生起对宇宙间神秘力量的敬畏之心。

在回去的车上,圣地师傅顺便给我们讲起她出家的经过。原来圣地师傅出家前是乡镇干部,在文革期间,对她母亲偷偷跑到山上诵经一直大为不满,直到她母亲卧病在床的一次经历让她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在她千方百计为母亲求医问药期间,屡屡听一些方外人士劝说她将来以后本是吃斋饭的人,居然现在还执迷不悟。后来她母亲临终前说她自己死后自有去处,并让家里人立即准备后事,并骂她如果你还执迷不悟,家里明天非出大事不可。圣地师傅并不相信这些,为了尽孝心,她并没有放弃医治母亲的希望。但是,第二天,家里果然出了一件棘手的大事,而她母亲此时也已安详西去。从此之后,圣地师傅幡然醒悟,不顾亲人的规劝,毅然决然的出家了。

车在疾速飞奔,我仔细地听着圣地师傅的故事,想象着其中的情境。“快往外看,好漂亮呀!”圣地师傅的话又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车窗外。公路两旁,粉红的桃花林,青青的麦苗,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再望望更远的青山,蓝天,白云,想想,怎一个“美”字了得呀!这么浓浓的春意,为什么平日在城市里竟然麻木得毫无所觉呢?忽然想起辛弃疾的一首词《鹧鸪天》里的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呀,不仅乡野的春天更具有勃勃的生机,这些朴实的人们发自内心的宗教情怀、文化担当意识,也是那么真切,那么鲜活,那么有感染力,那么值得珍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