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名山古迹寻踪

莆田县内的山脉,为闽中戴云山脉的分支,有中干、南干、北干三大干脉,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山丘地带。山上有自然景观,有人文景观,有宗教文化,风光无限好。但千百年来沧桑,湮没已多,爰作斯篇,以寻踪其古迹于一二。

中干山脉

龟山是中干山脉的主山,在华亭。山上有唐建的龟山寺,是县内四大古刹之一。无了祖师开山时,辟茶园,名茶“月中香”,是贡茶。寺周群峰环绕,邑人国师陈经邦有名联云:“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

紫帽山:在华亭。分紫薇山、紫云山、紫霞山,故称“三紫”。因三山高入碧空,云雾缭绕,蔚成“三紫凌云”奇观,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长基岭:在龟山东的东基一带。岭上有石狗寨,相传是明代吾莆群众因防御倭寇而筑的。

石室岩:在城西。相传唐邑人高僧妙应祖师曾在此伏虎,故又名伏虎岩。岩上名胜、古迹多多。“石室藏烟”是“二十四景”之一。

乌石山(东岩山):在城内。有宋建的“报恩东岩教寺”及石塔,明建的麟山祖祠(俗称三教祠),及一株三人合抱的古樟。“东山晓旭”是“二十四景”之一。

梅峰:宋时山上遍植梅树,宗赐额曰“梅林佛国”。有名刹梅峰寺,为宋邑人李富之母舍地所建。朝廷赐名“报恩光孝寺”。以“梅寺晨钟”名,是“二十四景”之一。

州峰:有明建的西岩寺。寺原为陈经邦的别墅。其孙钟岱抗清失败,削发为僧居此,遂名西岩寺。“西岩晚眺”是“二十四景”之一。

凤凰山(南山):山上松柏苍劲,“南山松柏”是“二十四景”之一。有莆田第一丛林广化寺。寺后有宋建的释迦文佛塔和几株明代的老枞树。广化寺现列为福建省四大古刹和全省“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

鸡足峰,在城南。峰上有华岩寺,是宋代兴化军解试进士放榜之处。

南干山脉

白云山:山上有太平寨。相传元末当地群众筑寨以避兵乱,寨成而乱平,故名。

壶公山:是南干山脉的主峰。山高临海,每当天气变化时,山顶与山腰两处,云雾弥漫,是将下雨之兆,故有“壶山致雨”之谚,也是“二十四景”之一。山顶现存凌云殿、白云院与石泉院诸古寺。宋末陆秀夫携二帝南行经过此地,曾宿白云院,留有他所题的石刻。民初,邑人黄濂起义,曾以凌云殿为大本营。壶公山是“壶兰雄邑”的代词。

城山(青山):在黄石。旧志载,此山本名国清山,后改名谷城山。有谷城宫。山上遍栽梅树,梅林积雪,故有“谷城梅雪”之奇观,是“二十四景”之一。清初截界时,梅林被焚一空,青山濯濯了。

笔架山:在笏石。从正面看,山有五峰,称五侯山;从侧面看,则只有两峰,形如双髻,称双髻山;从县城看,则有三峰,称笔架山。

柯山:(旧称松山),因明代邑人状元柯潜生于此地,遂以其姓为山名。

芹山:在忠门南。有宋丞相文天祥所书的“演屿圣迹”摩崖。相传是宋末帝浮海遇元兵,大雾蔽舟之处。

火卢峰山:山上有石寨,明末邑人朱继祚应鲁王起兵时,曾结砦于此。

大芹山:在石城。其中有青山,旧有青山寨,置巡检司。

北干山脉

九华山,又名笔架山,是北干山脉的主山。山上有陈岩、仙公洞、陈仙淘金井等古迹。因由九座小山攒簇如九朵莲花,相依并发,青翠欲滴,雅称“九华叠翠”,是“二十四景”之一。

紫霄岩:在渭庄村。山上有唐建的迎福院,有宋蔡襄建的天台桥遗迹。奇石峥嵘,千姿百态,如石狮、石鱼鼓、石龟石、石船、十音石、雷轰石、观音石、石镜屏,以“石怪”闻名,故称“紫霄怪石”,是“二十四景”之一。

囊山:在江口镇。因山峰如古人坐褥上的“隐囊”而得名。山上有唐建的延福院,后闽王王审知赐名慈寿寺,俗称囊山寺。古迹有妙应祖师骑虎渡溪的“虎溪”及其骨灰的慧薰塔。明林有恒书的“山间明月”石刻。山峰重叠,累列的莲瓣,如石屏,故有“古囊列山献”之奇观,是“二十四景”之一。

夹漈山:在新县。由大所山西行绕新县之南,广业东西两溪,合流如漈,故称“夹漈”。山上有宋史学家郑樵所筑的着书处“夹漈草堂”,是“二十四景”之一。有宋兴化军知军钟离松的题匾;有朱熹访郑樵时的下马石,还有郑樵的晒书石、洗砚池、占星台等。(康永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