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区寺庙保存状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01班∵∵叶洁

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必然留下灿烂的文化,而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寺庙在文化的保留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泰州的古寺庙保留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调查,不仅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泰州的历史与文化,为泰州寺庙的保存献策献力,而且可以推而广之,为全国各地历史文化的保存与发扬光大积累经验。

泰州虽然寺庙众多,但是也有其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座规模较大的寺庙,分布在全市各地。而且由于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至今保存得还是相当完好,仍旧是人们的朝佛圣地,发挥其有史以来一直在发挥的作用。以下八座寺庙就是经调查,相对而言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大规模寺庙:

(一)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泰州城中五一路88号。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僧觉禅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赐名报恩光孝禅寺,绍兴三十一年毁于战祸。庆元二年(1196年)建百尺钟楼,及重檐8楹、高55米的最吉祥殿。陆游撰写的《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勒石寺中。清乾隆九年(1744年)至乾隆四十年前后修建香雨楼、左右长廊、观音殿、地藏殿、韦驮殿、天王殿、山门、方丈前后楼、斋堂等,后又建千华戒坛。此时光孝寺规模极盛,范围达40余亩,僧人千人以上。1951年后,戒坛、殿宇、庑厢等陆续拆除他用,仅存碧云丈宝、传汝楼、小休楼等。1984年2月,江苏省人民***批准将光孝寺列为省重点寺庙之一,修复工作开始进行。1988年12月建成楼上下5楹藏经楼,1992年9月建成歇山重檐天王殿,并将原硬山山门殿改建成单檐歇山殿,1996年11月由着名古建专家杜仙洲设计的宋式重檐歇山“最吉祥殿”落成。

(二)宝严古寺

宝严古寺,原名“西宝严教寺”,又名“西寺”,原址于兴化市古城西城大街。唐朝大顺元年(公元890年)禳翁和尚始建,明洪武五年重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相传为历代文人聚会之所,清初着名诗人李沂、李瀚、王仲儒与寺僧济润、济立、本函等人于此结成法华诗社,着有《严庵诗集》、《鸾啸堂集》、《西斋诗集》等,名重一时。

千年来,古寺饱经战火蹂躏,历尽风雨沧桑,到建国初期,古寺已衰败颓废。改革开放后兴化市人民***将明代城隍庙依原样改建成宝严古寺,使千年古刹风彩重现。宝严古寺具丛林格局,建筑典雅精致,殿阁生辉。大雄宝殿、天王殿雄伟壮观,殿内佛像庄严、栩栩如生,经典法器一应俱全,藏经楼、经堂别具风格。87年经省人民***批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岳王庙

岳王庙坐落于靖江市生祠镇中街,原名岳王生祠,于岳飞生前建炎四年(1130年)而建。该庙为宋式建筑,敦重庄严,气势恢宏,庙正中大殿是思岳殿,岳飞座像置于大殿正中,红缨帅盔、紫袍金甲、足屐武靴、神态英武逼人,像两侧是岳飞的八大将之像,栩栩如生。庙回廊环抱二殿,嵌有词碑、诗碑和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迎思岳桥拾阶而上,可俯瞰岳王庙之全景。1993年,岳王庙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庆云禅寺

泰兴庆云禅寺,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元驸马都尉蔡梦祥舍宅增广,于是“殿宇钜丽称名蓝”。然而时间推移,世事变迁,雕梁画栋,渐有废圮,“寺旁隙地渐没入民间,僧徒遂散去”。

1988年,泰兴县人民***批准泰兴县佛教协会筹备小组修复庆云禅寺的申请。1989年泰兴县佛教协会正式成立,会长智林、副会长果林、宏惠法师全力以赴本寺修复工程。1990年工程告竣,获准对外开放,1995年,***塔修复落成。1997年,庆云禅寺增建钟鼓二楼。

庆云禅寺分庙院和塔院两个部分。庙院座北朝南,山门内东西两侧分立着严守佛门的哼哈二将。进入院内,两旁岿然耸立着钟鼓二楼。顺甬道前行至天王殿,供弥勒、韦陀和四大天王。天王殿北为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殿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后为藏经楼。庙院西厢房中间有一门通向塔院,内有一座***塔,高五层,外形八角,内形正方。登上塔顶,一览无余。寺内遍植名花异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衬托着宝塔的巍然雄姿。

今日庆云禅寺所在地,旧时形似葫芦,故名葫芦湾。也有人以为此地状若金瓶,又称金瓶湾。

清顺治中,僧人宝莲宴坐、经行于此,后在成延珍、沈兆丰、陆士明、季显庸、徐九皋等诸多善信资助下,建造***庵和***塔。

1994年,泰兴市人民***为保护古迹,同意泰兴市佛教协会的请求,拨款修复***塔,同时重建塔院。于是乎塔院、寺院相得益彰,梵刹、佛塔相映成趣,为今日泰兴平添一道具有古代建筑传统文化特色的风景线。新建***塔仍为砖木结构,五层,八角形,楼阁式。朴实无华,简洁庄严。每层四面真门,四面假窗。塔顶上安九重相轮,上置宝葫芦以为塔刹。玲珑挺拔,高耸云天。塔檐下悬挂铜铃,天风过处,铃声动听。塔内旋状楼梯,上下方便;塔外回廊护栏,凭眺安全。四海嘉宾,八方游客,通过庆云禅寺山门,迈进塔院,即可登临***塔。走出塔门,漫步回廊之上,眺望四面八方,城市景色,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俯视塔下寺内,青松翠柏,绿地芳草,一览无遗。

(五)上方寺

在兴化城北郊的乌巾荡,有一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寺庙丛林——上方寺。这个“飘浮”在水荡中的寺庙,是全国最大的水上佛教胜地,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海内外。

上方寺渊源非比一般,她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磬山派的嫡传法脉,祖庭为浙江天目山报恩寺,初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明朝末年,报恩寺朗然大和尚云游兴化,发现这方净土与佛说“视兴化,如四时木”相暗合,遂在水天一色的兴化城东大徐垛结庵梵修,定寺名为上方寺。朗然初创,到弟子定生苦心经营,后交席三传弘量,弘量“颖悟绝伦”,清雍正年间奉诏入京,册封禅师,主持京师万寿寺,其间七赐紫衣钵具及绿松如意、方柱禅杖。弘量之徒济生圆寂后肉身成佛,供奉于兴化圆通庵。六传廓如兼主兴化宝严寺和乾明寺,称中兴祖。其徒若孙,分杰传照。在兴有十三房。金三寺主持霜亭,玉佛寺主持、“佛门汉学家”震华,***着名法师超澄等即于其中的圆通庵出家。

上方寺经历代大德高僧苦心经营,建成殿、堂、楼、房、舍300余间,殿阁巍焕、佛像庄严,钟鼓梵呗之声不绝于耳。每逢香期,寺门前后香客小舟连绵数里,岸上人如潮涌、络绎不绝。可惜上方寺于1944年毁于兵燹,寺庙荡然无存。1966年,市***决定在乌巾荡风景区重建上方寺,由名闻遐迩的***超澄长老、兴化籍的新加坡隆根长老、镇江金山寺慈舟长老和常州天宁寺松纯长老担任名誉主任。在制定规划、募集巨资的同时,4位长老缁衣芒鞋亲自踏堪选址。

如今上方寺占地150多亩,周围有碧波荡漾的数千亩水面环抱,实乃人间仙境。穿过山门,汨汨溪流上一座石拱桥将游人引入天王殿,殿后便是波涌青莲的大士放生池。池中一座海鸟拱起须弥莲座,莲座上10多米高的观音玉石雕像慈目低垂,俯视芸芸众生。大士身后,平地崇起一座丹墀月台,上下两层白玉石雕拱护着一座重檐飞角、巍巍庄严的大雄宝殿。这座被誉为“江苏第一、全国第二”的正殿高25米,实用面积1242平方米。其体量之大,省内无与堪比,在国内也仅次于承德外八庙的普宁大佛寺的大雄宝殿。

曾被奉为上方寺“三宝”的方竹、磬古腊梅、枯枝牡丹这些海内奇葩重回上方寺,在此争奇斗艳,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和枯枝逢春的新生。2003年10月29日,上方寺举行了开光盛典,海内外的数十位高僧云集于此,祈求国泰民安。

泰兴古溪东方禅寺建于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寺院内有古典历史文化区、宗教区、净化区、灵区、观光区。东方禅寺模似自然,造化心灵,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顿具山林野趣,让人游踪所致,目有所见,情有所动,禅林佛树,神清气肃,人们在这里找到建筑、绘画、雕塑、文学和民风世俗的实物资料和美的享受。

(六)福慧寺

泰兴黄桥福慧寺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6年),2000年进行修复。寺内由关帝庙、药王庙、城皇庙、都天宫、东寺庙、火帝庙等构成气势轩然的庙宇群,其中以东寺庙最为着名。东寺庙前后五进,第一进金刚殿,毗邻东大街,第二进观音殿,第三进罗汉堂,第四进大雄宝殿,第五进为藏经楼,纵深百米有余,雄伟壮观。庙内的弥勒佛、三世佛、赤脚观音高大威武,雕塑精美。数百年来香火旺盛,闻名遐迩,被百姓赞誉为“苏北第一古刹”。

(七)净土寺

净土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址在姜堰市娄庄镇东阳村。现重建净土寺于娄庄镇集镇区,净土寺镶嵌在绿树丛中,琉璃青瓦古朴典雅,飞檐翘角楼亭风情深厚,大雄宝殿、观音殿、东西厢房、藏经阁等仿古建筑群深含文化底蕴,山门殿正中门檐上,悬挂着赵朴初题写的“净土寺”金匾。每年的三月十八和十一月十八日庙会期间,数万人前来观光游玩、敬香拜佛、买卖商品。

(八)净业寺

净业寺,旧名弥勒教院。东晋义熙年间改建为净业禅寺,原址在姜堰镇北大街,现重建于姜堰镇南郊东侧高地。占地二十余亩,常年香火旺盛,梵音嘹亮,八方信徒和文人雅士常来此参拜。

然而,除此之外,泰州市内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寺庙,由于经济开发与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拆毁或另作它用了,这诚然是寺庙文化的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是这也是处于历史的必然性,也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作出拆毁决定的,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我们了解到,这些已经从历史文化舞台退出的小规模寺庙主要有以下几座:

1、华严庵:庵址在城南夹河村。1949年住持为僧朗耀。原有正屋6间,厢屋5间,后由园林夹河生产队改作他用。

2、普济庵:庵址在海陵路193号。1949年住持为融珠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14间,后改为棉绞厂用。

3、延圣庵:庵址在海陵路。1949年住持为觉性尼师。原有正屋3间,厢屋4间,后改为居民住宅用。

4、水月庵:庵址在海陵路114号。1949年住持为能果尼师。原有正屋9间,厢屋5间,后改为阀门厂厂房之用。

5、长生庵:庵址在城南东渔湾。1949年该庵住持为道生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房7间,后改为一布厂宿舍用。

6、延生庵:庵址在城南路。1949年该庵住持为宽恒尼师。原有正屋9间,厢屋6间,后由城南办事处草片厂改用。

7、甘露庵:庵址在南门月城。1949年该庵住持为慈安尼师。原有正屋4间,厢屋3间,后由居民改住宅之用。

8、隐南庵:庵址在城南松林村。1949年该庵住持为能清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11间,后由房产公司、松林大队拆改他用。

9、白衣庵:庵址在城南松林村。1949年该庵住持为心定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7间,后由水泥厂拆改他用。

10、准提庵:庵址在城南升仙桥西。1949年该庵住持为隆慈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7间,后改由居民住宅用。

11、永隆庵:庵址在城南松林庵西。1949年该庵住持为觉定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13间,后由歌舞木器社改由厂房用。

12、吉祥庵:庵址在城南牌楼口南街。1949年该庵住持为静安尼师。原有正屋10间,厢屋6间,后改由居民住宅用。

13、报恩庵:庵址在城南义学街。1949年该庵住持为隆祥尼师。原有正屋11间,厢屋3间,后改由居民住宅用。

普贤庵:庵址在城南松林村。1949年该庵住持为慧融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11间,后由水泥厂拆改厂房用。

14、龙珠庵:庵址在城南升仙桥西。1949年该庵住持为宏量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6间,后为园林大队电磨坊改用。

15、毗卢庵:庵址在城南松林村。1949年该庵住持为炳扬法师。原有正屋15间,厢屋8间,后大部分由松林生产队拆除他用。

16、福寿庵:庵址在城南升仙桥南。1949年该庵住持为果明法师。原有正屋3间,后改为居民住宅用。

17、三元庵:庵址在城中八字桥东。1949年该庵住持为曙云法师。原有正屋4间,后建万亩猪场时被居民拆去。

18、地藏庵:庵址在城南升仙桥东。1949年该庵住持为霭亭法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24间,后由居民改建住∵22、庆云庵:庵址在城南尤家巷。1949年该庵住持为明鉴法师。原有正屋10间,厢屋14间,后改为居民住宅用。

19、松林庵:庵址在城南乌巷南首。庵中原有古树一株,前人一向称它“六朝松”。但见于文字记载的,大多说它是柏树。明代胡海平认为“此树有叶无鳞,柏叶松身,非松非柏,实为桧”。该树有双根虬结在一起,一出地面就盘绕曲折,千姿百态,矫若游龙。原古松四周兴建回廊,供游人沿廊环行,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六朝松”的姿态。回廊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角建有四座六角形飞檐翘角的小亭,供人游憩。东北角亭内有一对联,据云为邑人沈本渊所撰:

且偷半日清闲,荒寺眠云寻鹤梦;

欲问六朝兴废,怒涛卷雨作龙吟。

庵门侧原有二石鼓,系用黄杨木雕成,为清雍正时泰州巡监分司、金石书画家高凤翰所制。镂刻精工,乍视与石制无异,现藏泰州博物馆。

1949年该庵住持为心净法师。原有正屋10间,厢房11间,后由松林小学改建校舍之用。

20、栖凤庵:庵址在城中圈门口。1949年该庵住持为了鉴法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9间,后为城东小学改为教工宿舍之用。

乐善庵:庵址在城中周桥南边。原有正屋6间,厢屋5间,后改建为居民住宅之用。

21、天宁庵:庵址在城中大林桥以西,1949年该庵住持为悟彻法师。原有正屋3间,后由房产公司拆改为“五一粮店”。

22、普照庵:庵址在城中西门大街升仙桥西。1949年该庵住持为恒净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6间,后由五七中学改建校舍之用。

23、西竹庵:庵址在城中青年路。1949年该庵住持为远峰尼师。原有正屋7间,厢屋4间,后为省泰中宿舍用。

24、紫竹庵:庵址在城中青年路。1949年该庵住持为德洁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2间,后由园林公社改建他用。

25、普照庵:庵址在城中钟楼巷内。1949年该庵住持为党省尼师,原有正屋11间,厢屋5间,后改建为居民住宅用。

26、祠山庵:庵址在城中钟楼巷内,1949年该庵住持为圣定尼师。原有正屋8间,厢屋11间,后改为居民住宅用。

27、普照庵:庵址在城中蒲草巷19号。1949年该庵住持为朗耀尼师。原有正屋5间,厢屋4间,后改为居民住宅用。

28、清静庵:庵址在城中昭昭汪。1949年该庵住持为朗清尼师。原有正屋11间,厢屋5间,后改为居民住宅用。

29、报恩庵:庵址在城中邑庙街丁家巷内。1949年该庵住持为隆喜尼师。原有正屋6间,厢屋7间,后改为居民住宅用。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泰州寺庙的保存状况,也可以以此为媒介,了解泰州这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史,从中更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对泰州所起到的重要影响,这也是本次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