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寺与棋盘石

洪燕∵文/图

峨眉棋盘寺因其寺门前有棋盘石而得名,以“棋盘”二字冠名,又作古刹称谓,给人怪异和神秘之感。

《峨眉县志》提到棋盘寺仅有四字:“建于明代。”

《峨眉文史》中有一段关于该寺的文字记载:“棋盘寺,灵岩寺附近,茂真***建,早已废。”

明代为峨眉县兴建寺庙鼎盛时期,佛教遍及乡村。据查,全县时有僧人五千,可惜因历史变迁,这些古寺庙大多未能保留下来。棋盘寺即是其中之一。

棋盘寺坐落在峨眉山舍身崖下,与峨眉六大着名古寺之一的灵岩寺隔山相邻。据说,原寺山门前横卧一石,似天然桌凳。僧人请来石匠,稍加打凿便成一石桌石凳,又在桌上雕刻棋盘,在凳旁凿一水缸,用竹筒引来山中泉水。美哉,由此引得四方象棋高手到此对弈,棋盘寺由此得名,寺庙香火旺盛之极。

前年,笔者和同伴寻访过该寺。

过高桥镇行约三四公里,公路左边绿树成荫,一条石梯通向密林深处,那便是去棋盘寺遗址之路。石梯宽一米多,两边有护梯石,尚存百来级。拾级而上,踏着那些被香客鞋履磨得光光下陷的石板,不禁令人遐想当年寺庙兴盛景观。寺庙遗址现为空旷地坝,随处可见残垣断壁。尚存的一间木屋,住着曾在庙里打杂挑水的童老太太。地坝中间有一神台,供着原寺庙的一块残碑,碑前香烛残迹依稀可见,据说是村里信佛老人们怀旧所为。从这里放眼山上,眼前一片墨绿;仰望峨眉绝顶,穿云破雾直插青冥;俯视溪流两岸,斑驳陆离如水彩画。好山好水好心情,相传当年诗仙李白在此后山吟出“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名句。

棋盘石到底在何处?带路的李姓老人指着坡下说,你们下车的地方才是山门,到此两里地,沿途有七重殿宇,棋盘石在山门处,不知是修路还是改田改土,消失几十年了。竟然与棋盘石无缘相见,我和同伴失望不已。

去年秋天,偶然在街上遇见李姓老人,他兴奋地说,棋盘石现身了。原来奇石长年被一茅屋盖住,因茅屋不慎起火被毁,奇石得以再现。择日,我约同伴又一次去了棋盘寺。下车后,我们在原山门处四下寻觅。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终于寻找到被泥土杂草覆盖的奇石。

村民拿来锄头,一阵清理,露出了棋盘石的大半部分:石如条状,长丈许;中有边长一尺半的方形石桌,刻有棋盘痕迹;两旁各人一石凳,凳旁凿有水桶般大小的六棱石缸,底有小孔可引水外流……我们仔细端详奇石,被其绝妙的设计所折服。

一位姓杨的老人指着其中一石凳说,你们看这像不像久坐后形成的窝凼?观之果然。老人说,那是神仙的屁股坐的。见大家专注的神情,他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

张果老同吕洞宾两位神仙常在此下棋,真乃棋逢对手,难分高低。一日,两仙约定下完棋后比修路上山,谁的路先修到金顶为胜。张果老托化身下棋,真身按约定路线从报国寺筑了一条上山的路。吕洞宾全神对弈,忽听金顶一声炮响——约定修完路的信号,起身抬头见张果老路已修完,捋须含笑在金顶云端,而自己约定从舍身崖筑上山的路尚未动工,不由一阵生气,使劲一坐,便在这石凳上坐了一个窝凼。老人讲的民间传说,其实我们第一次来时就听村民讲过,情节大同小异。而今看见这确实像屁股坐的石窝,便难用其它原因解释了。

接着老人又说,神仙下的棋子是玉石做成的,时遇兵火,寺庙衰败,主持把棋子埋到地下,同时还埋有4坛珠宝玉器,至今无人发现。解放前夕,村里的朱木匠来此拆旧庙木料,捡到一枚棋子,到青龙街上“伍氏粮店”换了三担二斗米。老人说得真切,又有村民补充,似乎不容置疑。

峨眉民间故事因沾仙山灵气,总是那么多姿多彩,令人不得不信。

挡不住山野美景的诱惑,我们又一次沿石梯登棋盘寺,再从后山绕道经灵岩寺返回。此行,发现寺庙遗址旁有一株桫椤树,村民说这是后山野生桫椤移栽到此地的。在后山稻田中,看见了数以千计麻雀大小、全身金红色的小青蛙。我们试图抓一只却未能如愿。后来,看到相关资料才得知,金红色的青蛙是有剧毒的,若被其它动物吞食,食者必死无疑。我们庆幸当时未能捕获成功,免遭中剧毒之虞……

神秘的,神秘的大自然,给人们无限的想像空间……

来源:∵四川乐山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