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有机会去厦门,顺便到泉州开元寺观光。

开元寺创建于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是一座占地78000平方米的千年古刹。进得寺门,抬头便见柱上一副对联,上联:“此地古称佛国”,下联:“满街都是圣人”。∵经导游介绍,方知是近代高僧弘一大师手书的宋朝理学家朱熹名句。

开元寺不只一副联句出名,真正吸引游客的有唐朝的“桑莲古迹”、北宋的“甘露戒坛”、南宋的“东西石塔”、明朝的“百柱殿”,还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御赐的佛像、大雄宝殿里的“五方佛”等世上少有的景观,以及西塔的石刻“孙悟空”、印度婆罗门教石柱、人面狮身石刻浮雕、明代的木雕“千手千眼”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王殿后边那株长得郁郁葱葱的菩提树,据说这颗树跟释迦牟尼成佛时坐在菩提树下的那颗有异曲同工之妙。

导游介绍说,开元寺有三大特点,即:“泥、木、石”。所谓“泥”,指的是开元寺大雄宝殿里泥塑的“五方佛”。∵“木”则是指24尊木雕的斗拱飞天,象征着中国24个节候。从艺术角度观赏,这些斗拱飞天凌空展翅,姿态飘逸,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大胆的造型构思,点缀了华夏民族风情特色。“石”即是∵“石雕”,∵面积为1387平方米的大雄宝殿通高20米,各式石柱有86根,号称百根石柱。石柱上刻着各类奇形佛像。这些佛像生动逼真。

开元寺还有一绝,便是大雄宝殿里有尊“关云长”神像,与护法神韦驮并列在一起。两人犹如一对亲密的战友,紧崩着脸,瞪着双眼,虎视眈眈地执剑提刀,担任五方佛的“一级警卫”,显得十分威武。将关公作为护法神,在佛教界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籍的人氏担任护法神,除了关公再也没有第二位了,武圣关公算得上独树一帜。

导游讲到兴头上,又给开元寺加了一个特点,说开元寺与天下其他寺院最大的不同,全寺找不到一尊弥勒佛像。我们这些奉化人听后有点反感。她还补充一句,中国后梁时弥勒佛曾在浙江奉化转世,称为布袋和尚,佛号契此。开元寺没有他的位置,大概是弥勒佛比不上五方佛的法道那样神通。有个同伴开玩笑,说开元寺这好那好,就是一样不好,没有把弥勒佛摆上应有的地位。如果开元寺没有一尊弥勒佛像,这寺院违背佛规。我听后觉得甚是,当即向导游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并说了布袋和尚与开元寺的一段不解之缘。

据佛经记载和民间传说,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到福建武夷山化缘木头,结识了一位大施主。这位施主有个儿子名叫王仁佶,后来曾在奉化担任过知县。他少年时生性愚笨,经布袋和尚点化后,渐渐聪明起来,读了几年私塾,上京赶考,得中状元,放官到福建蒲田当县官,一家人也从武夷山区乔迁到蒲田。布袋和尚第二次到福建化缘,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了,他身后跟着两个忠实的弟子。布袋和尚等人碰到王仁佶,在他家住了一宿,还替他小儿子医好了病,彼此关系更为亲近。若干年后,布袋和尚又去闽南。那天,王仁佶带着儿子途经福州江南天兴寺,与布袋和尚相遇,见对方咧着嘴巴朝他父子二人走来。他慌忙拉住布袋和尚的手,邀请他去蒲田官府。布袋和尚婉言谢绝,取出一封信,交给王仁佶,并嘱咐道:“七天后如没人来取,你把此信处理掉算了。”说毕,匆忙告别。王仁佶怎么也不让他走,布袋和尚丢下一句话:“我还要到泉州开元寺、崇福寺等地送佛像,咱俩后会有期。”说后便走。王仁佶见布袋和尚离去,带着儿子进寺里烧香点烛,并与方丈谈起刚才见到布袋和尚的事。方丈说:“本寺大雄宝殿装修,重塑佛像时,那位师兄来过,送来一张图像,要我们按图雕塑,今天特地赶来瞧瞧,看了殿里佛像后,才放心走了。大人,你看怪不怪,弥勒佛像分明是他自己嘛。”王仁佶听后没吱声,连忙回府,七天后仍不见有人取信,便启封拆看。信里只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视时人,时人自不识”四句偈语。王仁佶恍然大悟。事没多久,布袋和尚在岳林寺坐寂。泉州崇福寺、承天寺、开元寺、蒲田广化寺、厦门南普陀等寺院都按布袋和尚送的图像雕塑佛像。

导游听了我这么一说,觉得好奇,但仍坚持开元寺没有弥勒塑像的说法。这时,有位僧人正坐在五方佛前默默念经,导游上去打听,僧人笑着回答:“天下寺院不会没有弥勒佛像的,咱们开元寺弥勒像最讲究,佛像不大,但金粉涂身,坐在朝北后殿,这尊佛像才是开元寺一宝,你们去看看。”我们连忙跑去,终于找到这位笑口常开的“大老乡”。见他朝着我们大笑,仿佛在对我们说:“欢迎,欢迎!”几个同伴受乡情感染,高兴得朝弥勒像纳头便拜,有的喊道:“弥勒佛,我们来自奉化,是你老乡,诚心看你来了!”

这尊弥勒佛像金光闪闪,上方写着大大的“古佛”两字。至于弥勒佛背南面北而坐,内中奥妙谁也无法解答。几个稍知佛教的谈了宋、元、明、清几代,闽南佛教徒之间争论颇多,在认宗上各持己见,才导致如此偏差。这种解释难以令人满意。有个同伴开玩笑道:“有什么不清楚的,咱们奉化在泉州北边,弥勒佛当然面朝故乡。”逗得大家一阵哄笑。

离开开元寺时,我们又跑到弥勒佛——布袋和尚跟前告别。出寺院后大家边走边议论,总觉得“大老乡”坐在这么不显眼的地方,有点不伦不类。这时,不知有谁插话:“弥勒佛是不会计较自己地位高低的,倘若他如此胸怀,能成为释迦牟尼接班人吗?况且真正办大事者未必都是出人头地的。佛教界也一样,能施展佛法的或许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菩萨。”大家会心大笑,点头称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