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僧人释智圆山水诗研究

袁九生

【摘∵要】∵文章详尽分析了宋初名僧释智圆山水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认为智圆的山水诗走的是“晚唐体”这条路,与宋初林逋、“九僧”的诗风大同小异。描写细致,状景真切,语言凝练精致,体现了平淡幽远的艺术风格,传达出了诗人追求静穆幽寂的佛禅境界。

【关键词】∵释智圆;山水诗;艺术特点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1],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2]。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智圆学富五车、见识过人,在宋代思想史、佛教史和文学史上均有一定的成就,后人对他给予了较高评价,如北宋晁说之有云:“往年孤山智圆凛然有名当世,自成一家之学,而读书甚博,性晓文章经纬……”[3]。钱穆认为:“唐李翱以来,宋人尊中庸,似无先于智圆者。”[4]智圆的山水诗存世的有一百多首,但是,学术界对智圆关注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智圆的山水诗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拟以智圆为主体,专门对其山水诗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在中国文学史上,僧人多写山水诗,可谓是一大特点。据欧阳修《六一诗话》载,有位叫许洞的进士,“善为词章,俊逸之士”,邀会当时负有盛名的九僧分题赋诗,约定不得用“山、水、风、云、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的字眼,“于是诸僧皆阁笔”[5]。这虽说只是传闻,却也说明僧众的审美情趣共同指向的是自然景物。

释智圆是一个僧人,当然也有许多对自然风物描摹的诗。他的百首山水诗,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隐居西湖时西湖及孤山的美景;还有一类是写游历中所遇到的山水风景。智圆山水诗总的艺术特点是:描写细致,状景真切,语言凝炼精致,体现了平淡幽远的艺术风格,传达出了诗人追求静穆幽寂的佛禅境界。以下就智圆的两类山水诗分别进行阐述。

一、描写西湖及孤山的美景

智圆于大中祥符九年卜居西湖孤山养病,因而西湖的山山水水成为智圆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智圆陶冶性情的场所,也是其谈禅论道的对象。智圆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描写西湖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如《江亭晚望》:

江亭闲写望,秋景正无穷。鸟没寒云外,帆归暮色中。淡烟生极浦,败叶坠凉风。回道闻渔唱,人家隔苇丛。(卷四十三)

诗人首先点出了一个大的背景,即秋天西湖上的江亭,然后由宏观的描写转向微观的刻画,点出了鸟和人的活动,这样给冷峻空灵的背景注入了一丝烟火气息。“帆归暮色中”扣住了题目,表现的是晚景。同时,作者眼光敏锐、感情细腻,注意到湖边尽头上空的炊烟和身边的落叶。“闻渔唱”,为全诗注入了音响和动态效果,更添悠旷怅惘之感。细细品味,这真是一幅绝好的山水画。在苍茫的夜色中,江亭细小精致,空中有鸟儿若隐若现,远处有袅袅炊烟,近处有随风而下的落叶,湖上有渔夫划着桨、唱着小曲由近及远。既不失静穆幽寂之气,又有别致温馨的美感。再如《同友人宿山院》:

共依清境宿,话道复论文。潭月秋深见,山钟夜后闻。虫声沉古砌,萤影没残云。会约长栖此,炉香树下焚。(卷四十三)

智圆喜将秋天作为自己的体察对象,在其山水诗中俯拾皆是,季节的选取也代表了诗人的感情倾向,这与诗人空旷的心情是一致的,因为秋天更容易给人一种平静、沉思的氛围。该诗写景精细,而且字句精炼。再如《西湖》:

清带月华涵竹户,冷澄秋色照禅衣。滔滔润物知多少,极目寒波漾落晖。(卷四十五)

诗人选取了月光、竹屋、僧人、水波、落晖等意象,整体突出了一种水墨清雅的风致。西湖作为千年来的游览胜景,与无数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智圆晚年居住西湖,西湖已成为智圆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与那些匆匆一瞥西湖而去的过客,情感绝然不同,智圆与他们的诗作也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来。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6]

再如尹廷高《西湖十咏》其一云:

烂银盘挂六桥东,色贯玻璃彻底空。千倾清光无著处,夜深分付与渔翁。[7]

由于角度不一样,这些诗人注重运用各种方式去渲染西湖的美。而智圆擅长用白描的手法,将普通的意象组合起来,使之融于这本身已美不胜收的西湖山水中,让人感觉到西湖山水之静穆幽寂。如《湖上秋日》:

南山雨初霁,东岸夕阳明。搘筇立回塘,顿觉耳目清。皋鹤知秋意,唳风三四声。红蓼弄秋色。纷纷满前汀,柳径孤烟白。渔村野水平,兴尽独自归。寥寥掩柴扃,新月为吾上。庭蝉为吾鸣。吾生本无事,对此堪怡情。(卷四十八)

在此,我们不难察觉出智圆的细致之处。西湖上普通的夕阳、炊烟、僧人、渔村、新月、庭蝉早已是西湖孤山的一体,这些被普通过客漠视忽略的东西恰恰被智圆重视起来,他着力于此,以至于西湖孤山本身之秀美,反而被诗人淡去了。西湖的过客只关注西湖山水之美,而智圆久居湖上孤山,故能将西湖孤山之一草一木皆纳入自己生命关照之中,形成了其独有的视角和人文关怀。

二、描写游历中所遇到的山水风景

由于智圆生平资料有限,从智圆诗文中我们了解其游历的地方主要是钱塘各大寺院以及浙东一带。涉及到游历山水的诗主要有:《梵天寺闲居书事》、《游开化寺》、《南塔寺上方》、《登武林高峰》、《游灵隐山》、《宿道场山寺》、《游石壁寺》、《怀石壁山寺》、《将入石壁山作》、《游风水洞僧院》、《舟次游乾元寺》、《经照湖方干旧居》、《经松江陆龟蒙旧居》、《经武康小山法瑶师旧居》、《将之溪寄别择梧师》。这些诗歌与诗人写西湖及孤山的诗风基本相同,如《游开化寺》:

地绝纤尘万籁清,当门幽致画难成。黛妆峰岫高低影,练卷波涛旦暮声。侵竹古廊秋藓合,倚云禅阁夜灯明。上方别有幽栖处,树石参差称野情。(卷四十一)

诗人采用白描手法,选取山峰、波涛、古廊、苔藓、禅房、灯等普通意象来展现开化寺的静穆幽寂的佛禅境界。

综上所述,智圆的山水之作,虽然跟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并未脱离现实生活。它虽然不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照,但它却是智圆对自己生活的描述;它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粉饰和歪曲,而是智圆内心情感的展示。

智圆的山水诗,走的是“晚唐体”这条路,与宋初林逋、“九僧”的诗风大同小异,“智圆所追求的,盖语言精粹凝炼而不露斧凿痕迹,意境清丽闲雅而气局较窄的那类诗歌。这与他的身份、生活是一致的,也与他本人的创作风格基本相同。这类诗多着力于打造‘景联’(即中间写景的一二联),虽说‘词尚平淡’,其实乃苦吟所得,故不出晚唐人格调。”[8]如《山行》:策杖乘闲兴,山深人迹稀。断桥摧宿雨,高树桂残晖。岩静云孤起,潭空鸟独飞。前峰有兰若,吟赏自忘归。(卷四十四)

又《幽居》:

尘迹不能到,衡门藓色侵。古杉秋韵冷,幽径月华深。窗静猿窥砚,轩闲鹤听琴。东邻有真隐,荷策夜相寻。(卷五十一)

这两诗都刻画了静穆幽寂环境,表现了宁谧恬淡的心境,显得禅味十足、平淡幽远。其中能够体现诗歌静穆幽寂味道的“闲”、“稀”、“残”、“静”、“孤”、“空”、“冷”、“幽”是智圆山水诗中经常出现的字眼,这些字词的选择与作者身份非常切合,同时在一定程序上暴露了诗人的心理表情,能够使人更加深刻、明确地感受到诗人的感情。

【注∵释】

[1]∵据[宋]释智圆《闲居编》卷一九《中庸子传》:“尝砥砺言行,以庶乎中庸,虑造次颠沛忽忘之,因以‘中庸’自号,故人亦从而称之。”本文所引《闲居编》,均据《续藏经》第10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53-215。以下凡引此书,仅列卷数及篇名.

[2]∵宋代天台宗的传承系统参见[南宋]释宗鉴《释门正统》和[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有关记载.

[3]∵[宋]晁说之:《惧说赠然公》(见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一三○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241).

[4]∵钱穆:《读智圆〈闲居编〉》,《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第五册,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4.30.

[5]∵宋?欧阳修着,郑文校点.六一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8.

[6]∵宋?苏轼撰,清?王文浩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卷九)[M].北京:中华书局,1999.430.

[7]∵元?尹廷高.玉井樵唱(卷上)[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祝尚书.论宋释智圆的文学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47.

出自:∵《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9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