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佛教仪轨

丛林及其清规

一、丛林

九华山的寺院大致分两类:一类叫作“丛林”或“十方”;一类叫作“小庙”或“子孙”。九华山丛林通常是指禅宗寺院,如祗园寺称“祗园禅寺”,百岁宫称“万年禅寺”,甘露寺称“甘露禅林”。

九华山丛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法系相传的,称为传法丛林。其住持的传承多是师徒关系,经过传法手续而确定,由前任住持以“法卷”写明历代传承,授与继任者。如九华山祗园寺所存法卷,从清嘉庆年间第一世住持洞山起至民国间第四十七世住持宽明止,均列有名单(附录于后)。另一种是实行十方选贤制度的,称选贤丛林。如祗园寺于1986年9月举行建国后首任方丈升座仪式,新方丈的产生就是实行选贤制的。

十方丛林可以开堂传戒。九华山在清代有四大丛林:祗园寺、万年禅寺、东崖禅寺、甘露寺。民国时有七大丛林:甘露寺、祗园寺、万年禅寺、东崖禅寺、大士阁、莲花寺、乐善寺。这七大丛林均为“传法丛林”。

二、丛林清规

明清以来九华山丛林,奉行元释德辉所辑《敕修百丈清规》。一些重要清规的实行情况,约略如次。

结夏与结冬每年夏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个月里,僧众定居在丛林寺院之中,专心修道,这叫作“安居”,又叫作“结夏”。另外,每年十月十五日到次年五月十五日的九旬中,僧众也应在寺院定居,称为结冬。这是仿照结夏制度,集合江湖衲僧来专修禅法,故又名为“江湖会”。民国时期,九华山祗园寺曾实行过这样“冬参夏讲”的制度。

安单丛林的成员通称清众。凡曾受具足戒、衣钵戒牒俱全的游方僧人到寺,都可挂搭(亦称挂单),暂住于旦过寮(又称云水堂)。如挂搭已久,知其行履可以供住的,即送入禅堂,名为安单,从此成为清众。一般丛林都从四月起,照规人夏(结夏),禁止游方,锁旦过寮。到八月一日,始开寮重新接众。

打七禅宗和净土宗的修行仪式,在七日之中,除必要的饮食睡眠外,专心参究,或专心持名,叫做“打禅七”,或“打净七”。九华山禅宗寺院每年冬季都要举行一七(一个七日)乃至十七(十个七日)的“打七”活动。

普请即普遍邀约大众劳作的制度,亦称出坡。九华山丛林寺院实行“农禅结合”制度,组织僧众种茶、植树、美化环境,以这些劳动作为一项佛事活动。

肃众僧众违犯清规,除刑名重罪例属国家政法部门处置外,都以清规律之,随事惩戒,叫做“肃众”。重则集众捶摈,轻则罚钱、罚香(罚跪香)、罚油,并榜示之。摈出犯规者,还要将摈条实贴山门,鸣大鼓三通,以杖逐之。

榜状牌示这是通知丛林行事(活动)的方法,通常有知单、贴榜、书状和牌示等。

钟鼓法器此为丛林号令所寄,鸣击各有常度。凡禅堂坐参、佛殿诵念、食堂斋粥、升堂集众、普请巡寮、入浴送亡等一切行事,都依钟鼓号令进行。如集众上殿则僧堂鸣钟,长老升堂则法堂击鼓,报众同赴;普请则开梆、摧板;新住持入院则钟鼓齐鸣。从朝到暮,钟鼓交参,僧众依此而进行止静、开静、念诵、斋粥等日常行事。

日常课诵

早殿每日清晨(约在丑寅之间),僧众齐集大殿,念两堂功课。念诵《楞严经》、《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其中《楞严经》为一堂功课,《大悲咒》、《十小咒》为一堂功课。事忙时可以只念后一堂。九华山的寺院在平时只念一堂功课,在节日念两堂功课。

晚殿每日傍晚(约在酉戌之间),寺僧闻上殿摧板,到大殿念三堂功课。这就是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礼拜八十八佛和诵《大忏悔文》;放蒙山施食。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是为自己往生西方净土祈愿。诵《大忏悔文》,向八十八佛申述自己去恶从善的愿望。蒙山施食是取出午斋中的少许饭粒,上晚殿时诵《蒙山施食仪》,施于饿鬼。九华山寺院一般采取单日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双日拜八十八佛和念《大忏悔文》;而蒙山施食是每日都要举行的。

用斋僧众于每日早斋和午斋(早餐和午餐)时,要按照《二时临斋仪》以所食供养诸佛菩萨,为施主回向,为众生发愿,然后方可进食。佛教原有“过午不食”的规定,九华山寺院因汉民族的习惯,多数僧尼都进晚餐,所以晚餐不须念供。

节日活动

佛诞节夏历四月初八日为佛诞日(释迦牟尼诞生日),佛教徒在这一天过“佛诞节”。佛诞节是佛教最大的节日。逢佛诞节,九华山寺院组织全体僧侣齐集大殿供佛、诵经,以香汤沐浴太子像∵(即释迦牟尼诞生像),作为对佛陀诞生的纪念。

九华山历史上曾举行多次“浴佛法会”。化城寺文物馆保存有木质和铜质太子像二尊,分别为38厘米高和16厘米高。太子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意为“天上地下,唯我***”。这种太子像是专供“浴佛法会”用的。“浴佛法会”期间,寺院除施斋供僧外,还举行荐亡度鬼(如放焰口、烧法船)等一类活动。

自恣日夏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另一重大节日,称“自恣日”,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每逢此节,九华山寺院组织僧侣及信徒供佛、拜忏、自恣(自行检查一年来的修行情况)。还经常举行拜“梁皇忏”、拜“地藏忏”,放焰口、打水陆、烧法船等活动,超荐祖先和十方饿鬼。

地藏法会佛经记载,夏历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传说新罗僧金乔觉亦于此日成道。历年,九华山僧侣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重大活动,称“地藏法会”,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法会一般历时七天(夏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日),圆满之日设斋供众,广结良缘。法会期间,民间有“百子会∵(团)”等朝山进香。1957年,前来朝山进香、应供赴斋的善男信女达9000多人次。他们守肉身塔,通宵诵经。1978年以来,九华山佛教协会每年都举行“地藏法会”或“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悬挂“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法会”飘幡。来山参加地藏法会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四众弟子及十方善男信女,逐年增多,同时也招引了众多游客。

佛成道节夏历腊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九华山丛林(祗园寺、旃檀林)都有做腊八粥、吃腊八粥、施舍腊八粥的习惯,以示对佛祖的感恩。这天,僧尼以籼米、糯米、薏仁米、高粱米杂以红枣、桂圆、香菇、荔枝、莲子和各种豆类煮粥。山民受僧尼的邀请可到寺院吃“腊八粥”,还可以带回家让老人小孩分享。

重要佛事

水陆法会全名“法界圣心水陆普渡大斋胜会”。简称水陆法会、水陆会、水陆道场。俗称打水陆。

1935年九华山佛教界举行水陆法会多次,当时用的蓝色绣花宝盖一直沿用至今,上绣“普渡大斋水陆法会”。水陆会画像80余幅也保存完好。1984年以来每年都要举行多次水陆法会。

瑜珈焰口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俗称“放焰口”。凡重大法会圆满之日或丧事期中都以焰口施食。建国前九华山各丛林经常举行“放焰口”,尤以小天台(即明心寺)住持僧性海“千台焰口”着名。“千台焰口”即悬挂水陆画,开设阴阳两堂,每日坚持诵经给饿鬼施水施食,共1000天(3年多时间),不断地超度亡灵,积大功德。1950至1965年九华山经常举行放焰口。1962年放焰口376台。1979至1984年放焰口240台,接待香客11200人次。1985年放焰口180台,接待香客63000人次。1986年放焰口、打水陆2000余台,接待香客73000人次。

传戒是丛林寺院设立法堂或戒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九华山祗园寺丛林一般利用佛教节日,按“三坛同受”的制度,为受戒者先后授“沙弥戒”、“比丘戒”和“菩萨戒”,最后由传戒寺院发给“戒牒”。∵1933年祗园寺开三坛戒,参于受戒826人,时称“五百罗汉期”。∵1986年9月祗园寺恢复丛林制首次传戒,受戒僧民及居士共1100余人。

方丈升座九华山丛林寺院的住持又称方丈。方丈出任称方丈升座。一般隔3年或数年传一任方丈。方丈升座都利用佛教节日隆重举行。祗园寺原为传法丛林,建国前已传方丈47世。建国后,祗园寺改为选贤丛林,1986年9月举办了仁德方丈升座仪式。广东省广孝寺本唤方丈前来传法,香港宝莲寺圣一法师等前来祝贺。

佛像开光凡大庙新塑佛像安位、上漆、贴金,或古佛像重新修理上漆、贴金,都要举行“开光”仪式,它属于佛教大型活动之一。

1986年夏历七月三十日,祗园寺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集诸山长老和众僧尼于祗园寺大雄宝殿,由祗园寺新任方丈并侍者拿起洁白的毛巾在空中来回拭佛,意为新装金的三尊大佛洁容;接着以圆镜光照佛像,提笔点睛。众僧尼恭敬礼佛一番,口唱赞词,同时全山各大寺庙撞钟擂鼓,以示庆贺。

放生中国汉地放生的习惯并不始于佛教,但佛教很注重放生。九华山唐代即在化城寺前掘有放生池,一般逢佛诞日、自恣日、地藏菩萨诞日举行“放生”。信徒将事先在市场上买回的龟、鳖、鳝等放入池中,放生者有的在龟板上刻字,有的在龟甲上穿耳环,以示纪念。1958年清理放生池发现一龟,重3斤多,背上刻“咸丰六年”字样。1986年、1987年、1988年大愿法会期间均举行了放生仪式。平日,也有僧人和居士携带鱼鳖之类来山放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