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名山”玉泉寺

高爱国周天裕

玉泉寺座落于湖北省当阳市区西南115公里处的玉泉山东麓,山门东向,左有虎头山,右有青龙岭,珍珠泉水由北向东兜抱寺院,水之源有珍珠桥,寺之前有青泉桥,“白云飞四野,绿水锁双桥”即得句于此。

《三国演义》第77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中的玉泉山,即指当阳这座山,因其主峰状似覆船故又名覆船山。珍珠泉畔,至今尚留有明代所立“汉云长显圣处”石望表及清代学者阮元所立“最先显圣处”青石碑。

关于玉泉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江西汜水关镇国寺长老普净禅师游历天下名山,见玉泉山山清水秀,便于山中的梅花井湾结茅为庵,此为玉泉山佛寺之始。

公元528年,梁武帝敕于覆船山造寺五座,建堂三所,至今寺南六里的庙坪村,仍留有复船山寺的遗址。南朝天嘉三年(562),陈文帝敕修山中显烈祠,俗称小关庙。

公元592年12月,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由浙江天台经庐山回故乡荆州省亲,在覆船山北五里的金子山下创寺,隋文帝赐“一音”寺额,后移址覆船山东麓建寺,文帝改赐“玉泉”寺额。智者大师亲自组织了玉泉寺的修建,并广开讲筵,一时学子云集,使玉泉寺享誉全国,而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南京栖霞山寺、山东长清灵岩寺并列为“天下丛林四绝”。智者大师在此阐发了他晚年比较成熟的佛学思想,并由弟子章安(灌顶)***整理成《法华玄义》、《摩诃止观》,与《法华文句》并称“天台三大部”。玉泉寺也因此而成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一大祖庭。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禅师从黄梅五祖寺来到当阳,在玉泉寺东七里建兰若,大开禅法,信众云集,二十余年间信徒数万,形成了与六祖慧能“南宗”相对应的“北宗”。久视元年(700),武则天遣天冠郎中张昌期前往玉泉山,恭迎神秀赴京,供养于内道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神秀圆寂于洛阳天宫寺,十月归葬玉泉山。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宋真宗赵恒的德妃刘氏,出资扩建玉泉寺,改额“景德禅林”。北宋天禧(1017—1021)末年再度扩建,使玉泉寺“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七百,星环云绕,为荆楚丛林之冠。”

自南宋绍兴年间始,玉泉寺屡遭兵燹。据统计,南宋至清末,历代对玉泉寺进行了十三次重修或补修。1982年5月至1984年12月,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对玉泉寺的大雄宝殿进行了全落架大修。这次大修,用材800立方米,耗资近70万元,建筑面积1253平米。修葺后的大雄宝殿,既沿用了宋元时期的营造方法,也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面阔九间,进深七间,通高22米。梁架斗拱,用材硕大,结构严谨,不用铁钉;吞脊龙吻,活龙活现;天花藻井,彩画斑斓;飞檐凌空,庄重古朴;灰顶朱柱,典雅大方,再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是长江流域为数不多的大型殿宇之一,也是湖北省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近十多年来,寺院共投资近200万元,重修了天王殿、讲经台和观音阁,修复了毗卢殿、玉佛殿、东西禅堂、圆通阁和送子庵,新塑佛像570多尊,请回玉佛6尊,使玉泉寺达到五十年代初的寺院规模。

荆州自古以来即是人文荟萃之地,解放后当阳玉泉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前的铁塔,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是我国目前最高(七丈十三层)、最重(十万六千六百斤)和保存最完整的铁塔。铁塔每层每边铸有“八仙过海”、“二龙戏珠”和海山、海藻、水波等纹饰,线条清晰、流畅,台座八面,各铸托塔力士一尊,全身甲胄,脚踏仙山,头顶塔座,体态刚健,状极威猛;塔角飞檐,凌空龙头,悬挂风铎;逐层迭装,不加焊接,稳健玲珑;日照塔身,紫气金棱,交相辉映,故有“棱金铁塔”之称。塔身还铸有2373尊小佛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寺内珍藏有隋至明清历代大中型宗教文物36件,其中隋大业十一年(615)铸造的铁镬,造形浑厚古朴,铭文清晰可见;唐代着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石刻观音像,体态丰润,线条流畅;元代铸造的铁钟、铁釜,明清铸造的钟、鼎及香炉等,均刻有铭文。

在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中,玉泉寺饱经风霜,涌现了普净、智者、神秀、一行、齐己、祖印、尘空(近代)等120多位高僧大德。其中被历代帝王封为“大师”和“国师”称号的就有10人之多。同时,由于玉泉寺环境优美,山川秀丽,吸引了李白、白居易、张九龄、刘禹锡、苏东坡及公安三袁等文人墨客,他们在这里留下赞美玉泉山、歌颂玉泉寺的优秀词章诗赋五百多首。

1997年11月,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和天台学者们在玉泉寺隆重举行了智者大师圆寂1400周年纪念法会、智者大师铜像奠基仪式暨中国佛教天台宗文化研究座谈会,盛况空前。相信玉泉寺今后一定能为弘扬天台教义,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以及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