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朝天寺

作者:董振华

据有关资料记载,朝天寺位于太平乡快场村与梵净山村交界的山梁上,是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建于明初永乐年间。该寺建在呈三角状的三座小山上,正殿建在靠金顶一方的小山上,另两座山上为耳殿。每座殿都建有四合院,正殿四合院比耳殿四合院大,总面积约12亩。朝天寺有山林上万亩,田产1000挑谷子许,是皇庵中最富裕的寺庙,有“朝天寺银子”美称。因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鼎盛时期湖广方向来朝拜的香客特别多,古碑上说的“若城市然”,指的是朝天寺和附近的水源寺。

我曾写过《梵净山区的两个三角庄》,一个在德旺杨柳村境内,是清咸同年间红号军起义根据地,我曾经探访过两次。另一个就是黑湾河至鱼坳上面的这个三角庄了,它不仅仅是皇庵,也是贵州巡抚岑毓英围剿刘满起义军的大本营。但由于山高林茂,路迹难寻,只是听周围的群众介绍而写成的。梵净山区的所有其它大寺庙遗址我都踏遍了,只留下朝天寺一直迟迟未能成行。探访朝天寺,成为一个难圆的梦。

刚入六月,民宗局万景平局长问我去不去朝天寺,我说去,不然过几天蛇猖獗了就只得延迟到下半年了。政协原副主席刘应华也是这个意思。民宗局就去联系向导,约定端午节前一天的周六成行。向导叫杨胜友,四十二、三岁的样子,比我大不了多少。我们将车停在龙泉寺,就向对面的山上开拔。

树木茂密但不伟岸,间或直立着不少朽木烂柴,荆棘比野草还繁多,稍不注意,就可能扳断朽木让你摔跤,就可能被烂刺搞得伤痕累累。喘气倒没什么,我们围着梵净山爬过20多次了,金顶我就登过21次,马槽河、牛尾河、金厂河我都踏访过,还绕着梵净山转了个圈,横穿过梵净山,吃的苦不少,忍耐力不错。

去朝天寺主要有两条路,一条从黑湾河的法华庵沿山脊直上,另一条从鱼坳上,都不好走。但我们走的近路更陡峭,更艰难。约末爬了两个小时,一道横梁拦住了去路——马上就到山脊了。我们手脚并用,匍匐攀沿,终于到了山脊。

山脊的树很不一般,普遍都是营养不良的样子,佝偻着腰,低垂着头,在两边山谷的劲风的挤压下无可奈何地摇来晃去,山谷的雾在风的旋律中汹涌澎湃,肆意撞击着无边的春色。艳阳高照,一些虫鸟反反复复地叫嚷着,催生了我们的疲惫,倒是偶尔出现的天然的石“雕塑”让我们泛滥了的失落增添了点积极的东西。

前方朝天寺的山依旧那么高。埋头苦爬,一路无话。

跋涉了五个小时,终于到了山顶。到处都是开了花的刺竹和被雪凝倒的横七竖八的树木。可山顶排着四五个小山包,不知道寺庙遗址在哪个地方,向导也没到过。我们只有冒着遇到毒蛇的危险,在密不可分的荆棘中一步一步探寻。

小山包好多、好宽啊,漫无目的地也许三天都找不到。

山上的信号不那么好,时断时续的,找了个信号还算可以的地方,拨通龙泉寺的佛贤师,知道了大概的位置。分两路又找了半小时许,我终于发现了瓦片——绝对是朝天寺了。

朝天寺主庙遗址大约四亩宽,在一个小山包上,背靠梵净山金顶,面朝马槽河,视野十分开阔,两边的小山包象靠椅的扶手一般,十分大气。从残壁断垣中我们看到,古寺庙有围墙,有偏殿,正殿有三进。

遗址上有古碑一块,但没有落款时间,明显的功德碑。周围断砖碎瓦很多,足以彰显当时的建筑规模之大。遗址上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铁制品,但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因为从没看见过。倒是听说有一硕大的古钟,前几年采药人见过,我们四周都找遍了,但树木森森,茅草阴阴,实在不知道在什么位置。

朝天寺的风景很优美,遗址和左右两个小山包都长满了抱大的树木,有紫薇、冷杉、银杏等名贵树种。遗址左右两侧与小山包相间的小沟里,各有一个大坑,但这个季节没水,倒是密密麻麻的五彩斑斓的蝴蝶在此翩翩起舞,那规模令云南大理的蝴蝶泉望尘莫及。

才四点钟,天空阴沉得厉害,马上就要下雨了。我们只好放弃寻找另两个山包上的遗迹,打道回城。下山的路尽管陡峭,我们也不顾一切往下冲,但还是晚了。到小黑湾瀑布对面的山脊上的时候,下起了大暴雨,瓢泼大雨尽情地击打我们的脸庞,汗水、雨水将脸蒙住,四周都是雨帘,我们已分不清东南西北了。随便找了个地方就下山,但没有路,沿水沟走,怕滑倒,不沿水沟,又尽是荆棘走不通。汗水将眼睛咬得生痛,烂刺将手脚、脸挂的满是血痕。好不容易快到山脚时,却是悬崖——往左、往右、往下都是。

天快黑了,雨还一点不见小,我们又只得往上爬。泥土已被雨水泡胀,一踩上去就往后滑,手脚还得不停地用,可不是抓到烂刺就是抓到朽木,真是走三步退两步。肚皮也不争气了,可包里的饼干已泡胀,也得吃,万一找不到路天黑了走不出去,也得在雨中过夜。向导不知所措,部分人主张往里走,下山的路在里边。我力排众议往外走,一路摔摔打打,泥土将鼻子、眼睛都糊弄得一塌糊涂,终于在天黑下来的时候赶回龙泉寺。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艰难的历险经历,直到现在都还后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