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光寺

刘玉新

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佛教圣地佛光山;佛光山上有座梵宇古刹佛光寺。我和几位朋友是在参加完在陕北榆林召开的中国汉画学会年会后,专程来到这里。

这是一个暮秋的下午,天高气爽,阳光灿烂。远远望去,佛光寺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处。它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三面环山。时值阳光从西边射来,寺院一片光明。我们怀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走进了这座心仪已久的佛光寺。

佛光寺内,殿宇巍峨,排列有序;唐代建筑东大殿,雄居于高台之上,掩映在松柏之中;横列七楹,纵深四间;单檐庑殿,质朴刚健;斗拱翻飞,翼出深远;一对硕大的琉璃鸱吻,耸立在殿顶正脊的两端,使殿宇更加苍劲庄严。殿堂内保存有唐代彩塑、壁画、墨迹题记,历千年而犹新,与大殿的辉煌建筑一并被人们誉为佛光寺的“四绝”。佛光寺的中庭,存有文殊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七楹,单檐悬山顶,创建于金天会年间。这是一座采用人字梁柁架的建筑结构,是国内古代建筑中仅有的一种形式,具有典型的辽、金时代的建筑特征。殿内供有文殊菩萨及侍从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寺内还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唐代石幢、四座唐塔,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风采,保留了辉煌。

据有关史料记载,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北魏皇室尊崇佛教,在开凿大同云冈石窟的同时,又在五台山兴建了佛光寺。唐元和年间,佛光寺已是一个佛事兴盛,声望很高的寺院。当时,寺内建有三层九间、高近32米的弥勒阁。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李炎下诏废佛,拆除天下的佛寺4600所,焚毁民间寺院40000余所,还俗僧尼260000多人。历史上称这次下诏废佛为“灭法”。佛光寺在这次灭法中,也在劫难逃,除祖师塔及几座墓塔外,其余建筑全部毁坏。武宗死后,宣宗继位,佛法重兴。到大中十一年(857年),佛光寺又在旧址重建。现存的东大殿就是那时所建。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就绘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金天会年间重修文殊殿,元、明、清各代都进行过修葺或装绘,清代还增修和改建了伽蓝殿、香风花雨楼等建筑。

迨至清末,佛光寺由于无人过问,任其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致使满目荒凉,一片衰败。就在佛光寺行将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悄悄隐去的时候,我国着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等来到了这里,时间为1937年6月:

“我同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莫宗江、林徽因、纪玉堂四人,到山西这座名山,探索古刹。到五台县城后,我们不入台怀,折而北行,径趋南台外围。我们骑驮骡入山,在陡峻的路上,迂回着走,沿倚着岸边,崎岖危险,下面可以俯瞰田陇。田陇随山势弯转,林木错绮;近山婉婉在眼前,远处则山峦环护,形势甚是壮伟,旅途十分辟静,风景很幽丽。到了黄昏时分,我们到达豆山村附近的佛光真容禅寺,瞻仰大殿;咨嗟惊喜,我们一向所抱着的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一旦在此得到一个实证了。”(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载《梁思成文集(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这尘封千年的古刹,被梁思成的一双慧眼相识;佛光寺神秘的面纱,被林徽因的一双纤手撩开。佛光寺重新浮出了水面,露出了她那婀娜多姿的“庐山真面目”。自此,佛光寺以其历史悠久的建筑,引起世人的重视,在国内外获得很高的评价。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在佛光寺内,面对如此壮丽恢弘,妙相庄严的古代建筑,徜徉、徘徊、寻觅、感悟……不知天之将晚,圆圆融融、恍兮忽兮,与夕阳一起溶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